1.选择题- (共2题)
A.炽热/敕造阐明/孱弱毗邻/考妣脸颊/汗流浃背 |
B.押解/解数压轴/妯娌棕榈/闾阎恪守/一丘之貉 |
C.埋怨/阴霾癖好/譬如夹道/夹袄伺候/肆无忌惮 |
D.佣金/佣工谄媚/颤抖琴弦/玄虚脊梁/掎角之势 |
Ⅰ碱式碳酸镁的制备(图1)
2.句子默写- (共1题)
【小题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小题2】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小题3】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小题4】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题5】佩缤纷其繁饰兮, 。 (屈原《离骚》)
【小题6】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小题7】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小题8】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诗歌鉴赏- (共1题)
鹧鸪天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小题1】请赏析本词上阕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效果。(4分)
【小题2】请分条简答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
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郑遨传
欧阳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韫:隐藏 |
B.处乎山林而群麋鹿群:与……为群 |
C.去就不违其义就:就职 |
D.欲以禄遨禄:俸禄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 ⑤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⑥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郑遨是其中之一。 |
B.郑遨、张荐明乱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势利;程福赟以忠获罪,到死都不为自己辩白;李自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
C.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
D.郑遨经常将自己的诗文誊写在丝绢上,后来这些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它当做珍品互相馈赠。 |
①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②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③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易 曰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馀 庆 昔 颜 氏 将 以 女 妻 叔 梁 纥1而 历 叙 其 祖 宗 积 德 之 长 逆 知 其 子 孙 必 有 兴 者 孔 子 称 舜 之 大 孝,曰:“宗庙 飨 之,子 孙 保 之”,皆 至 论 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 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张丽钧
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
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哎,可怜的师生!
“目的”是那么重,“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悬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
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
玫瑰园里,花开不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
B.“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在通篇只有短短四句话的课文中,看似非常突兀,令人哑然失笑,却用充满美感的镜头告诉我们:即使是牲畜,也不是只懂得吃草。 |
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各种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 |
D.作者联想插叙“孔雀与作文”的故事,着力表现“学霸”的高见和老师的赞许,既表现了主旨,也隐含着对这种作文教学现状的批评。 |
【小题3】“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在文中主要有哪两层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
赋予文献以生命
刘德杰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学者就有一种情怀——创造思想、担当道义。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以发显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研究使命,以关涉“圣贤”与“英雄”这两大中国核心文化概念关系的研究为统摄,体认、把握中国文化的心灵结构,最后写成《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一书。
此书分为上篇“国家意识形态与文化创造”、中篇“感‘士’不遇与志‘道’风流”、下篇“《文选》与各体文选论考”。与一般文史论著相比,本书的特点是: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注重对文献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的阐发,发掘意识形态对文化创造的支配作用,于是赋予“死文献”以“活生命”。
以“大视野”观照“小文献”。中国传统文化本以整体性思维为特色,对中国古代的文史研究追求融通经子、出入文史,以整体视野和融通精神主导研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作整体观照。下篇之《曹操“捉刀”叙事考论》就是以“大视野”看“小文献”的代表之作。《语林》与《世说新语》皆叙“曹操捉刀”之事,不过数十字,但二者存在细微差别。刘志伟以敏锐的学术眼力发现了其间隐藏的文化精义:“《世说新语》对《语林》‘捉刀’条的选择眼光,其实正体现了作者对由‘英雄’崇拜转为文化审美这种魏晋文化思想变化的深刻把握和认知。”各篇之见解,均来自于对特定历史文化时空的整体观照,不仅融通了文史,也“穿越”了古今。
从“细微处”揭示“大意义”。有感于科学主义主导人文学术研究之弊,刘志伟坚持了这样一条研究道路:“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发显中国文化思想精义”。他的研究显现出学术追求的“向上一路”:由偏爱对文史的原初感悟到偏重理论思维,再到强化文献基础与小学功夫训练,再到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阐发中国文化思想精义。该书以思想统领文献,注重学理探寻,善于从文献细微之处揭示文化“大义”。如《边让与〈世说新语·言语〉“范式”》从《世说新语》“言语”门首条“边让见袁阆”这一微小叙事的用意开始,揭示出汉末魏晋“言语”时代的文化精神,进而发显了“言语门”首条叙事的“范式”意义。没有扎实的文献学功夫,没有对士人在文化创造中的历史作用的深切体悟,是难以做到的。
由“主内证”思量“辅外证”。《汉魏六朝文史论衡》提出了“内外证结合而以内证为主”的研究思路,“内证”是指文献本身所能提供的证据,“外证”是指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发掘文献内存的证据,比任何外证都更有说服力,因为“内证”是文献本身“内在理路”的客观展示,是直接证据。如《〈文选集注〉成书众说评议》综合评议了关于《文选集注》成书的各种观点及其论证方法,发现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直接证据缺失,间接证据有限,各说都无法让人完全信服。”为此,该文比勘了《文选集注》所引李善注、陆善经注、《文选钞》等古注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文本内证”及相关“佐证”的角度提出问题:“刊本中的李注是否曾经参校过《文选集注》或者这一系统的其他抄本?”——这对推进《文选集注》研究乃至《文选》研究不无方法论意义。
《汉魏六朝文史论衡》将坚实的文献考信与鲜活的时代文化结合,使得那些看似无关的“死文献”被赋予了“活生命”,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接续学术元气”“体悟学术生命”。
(《人民日报》2014年2月4日08 版)
【小题1】下列对“赋予文献以生命”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志伟教授以发显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研究使命,统摄研究“圣贤”与“英雄”这两大中国核心文化概念的关系,体认、把握了中国文化的心灵结构。 |
B.《汉魏六朝文史论衡》一书体现了自觉的理论意识,注重对文献所蕴含的思想文化的阐发,发掘意识形态对文化创造的支配作用,从而赋予“死文献”以“活生命”。 |
C.《边让与〈世说新语·言语〉“范式”》从《世说新语》“言语”门首条“边让见袁阆”这一微小叙事的用意开始,发显了 “言语门”首条叙事的“范式”意义。 |
D.《汉魏六朝文史论衡》将坚实的文献考信与鲜活的时代文化结合起来,赋予文献以生命,从而使作者“接续学术元气”“体悟学术生命”。 |
A.以整体视野和融通精神主导研究,将研究对象“还原”到特定历史文化时空中作整体观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整体性思维的特色。 |
B.刘志伟以敏锐的学术眼力发现了“曹操捉刀”之事隐藏的文化精义,体现了《世说新语》作者对由英雄崇拜转为文化审美这种魏晋文化思想变化的深刻把握和认知。 |
C.刘志伟坚持走“以坚实的文献整理与考据功夫发显中国文化思想精义”的研究道路,消除了科学主义主导人文学术研究的弊端。 |
D.《〈文选集注〉成书众说评议》以“内外证结合而以内证为主”的研究思路,从“文本内证”及相关“佐证”的角度提出了有着方法论意义的问题。 |
A.中国文人学者就有一种创造思想、担当道义的情怀,郑州大学刘志伟教授正是有这种情怀的文人学者。 |
B.以“大视野”观照“小文献”,从“细微处”揭示“大意义”以及由“主内证”思量“辅外证”,是《汉魏六朝文史论衡》这部书体现出的研究文献的做法。 |
C.他的研究显现出学术追求的“向上一路”,即以思想统领文献,注重学理探寻,善于从文献细微之处揭示文化“大义”。 |
D.“内证”是文献本身“内在理路”的客观展示,是直接证据。因此,发掘文献内存的证据,比任何外证都更有说服力。 |
6.材料作文- (共1题)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但巴金又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 (共3题)
【小题1】《雷雨》
周萍 ;
四凤 。
【小题2】《哈姆莱特》
雷欧提斯 ;
哈姆莱特 。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