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浙江台州书生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351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颛臾(zhuān)虎兕(sì)乡原(yuàn)匏瓜(páo)
B.期年(jī)接舆(yú)亟叹(qì)钟磬(qìng)
C.偃伏(yǎn)涅槃(niè)操觚(gū)八佾(yì)
D.柙子(jiá)社稷(jì)荷蒉(kuì)后羿(yì)
2.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3.

         nose is big, her eyes are small.

4.

         nose is big, her eyes are small.

2.句子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⑵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⑶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⑷颜渊喟然叹曰:“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文言文阅读(共3题)

6.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B.子行三军,则谁与
C.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D.有是哉,子之迂也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章甫端:使……正
B.且知方也方:道义
C.以俟君子俟:等待
D.其言不让让:谦让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毋吾以也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C.舍瑟而作人而不仁,如礼何
D.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唯赤则非邦也与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⑵异乎三子者之撰。
⑶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4】由对话可见,孔子四个学生的性格各有特点,请作简要说明。
【小题5】曾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孔子为什么对曾皙的想法深表赞同?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甲文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渎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
乙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选自《论语•阳货》)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不白于君(  )
⑵见己之德美矣(   )
⑶汝速已则可(   )
⑷信则人任焉(   )
【小题2】子路给百姓“一箪食,一壶浆”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子路的做法符合乙文中“    ”这句话。
【小题3】在乙文中,孔子论及“仁”的五个义项,从你所学的《论语》章节来看,你认为这五个义项能不能涵盖“仁”的全部内涵?如果不能,请你再举出几个义项。
【小题4】《论语》中孔子谈的最多的是“仁”,平时也教弟子为善行仁,但在甲文中却劝阻子路施行仁义,这是否与孔子一贯的主张矛盾?请试作分析。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论语造句印谱序
余秋雨
中华文明不中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拴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今天,中华文明又一次呈现出雄壮气象,使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心存感激地回过身来,抚摸那一束丝线。同时,我们还会用自己满是皱纹的手握住下一代稚嫩的手,让他们也去抚摸。文化的遗传,重于生理遗传;精神的接力,重于其他接力。
近日接家乡宁波市的朋友来函,他们在《论语》中选了四五十句名言,请国内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李刚田、刘一闻、祝遂之等十余位先生刻成印谱,发行天下。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乐于以这篇序言叫一声好。在今天传播《论语》中的美德,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像他们这样精精地选,细细地刻的方式,显得特别高雅又特别可爱。
为什么要用篆刻来与《论语》对应呢?我看至少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以篆刻来表明一种罕见的重要。在这电脑的时代,要用文字来表达某些意思已经非常方便,但遇到特别重要的意思,我们还会拿笔来写一写。如果觉得用日常的水笔写书还不够,我们还会小心翼翼地用毛笔字写出来。那么,是什么样的内容,使我们觉得连毛笔字也不够了,只能用利刀一笔笔地刻在玉石上呢?当然是经典中的经典,重要中的重要。
第二,以篆刻来开启一个遥远的故事。就在孔子说出这些重要话语的时代,中华文明已经拥有或正在拥有甲骨文、钟鼎铭文、石鼓文、古文玺印。这些文字几乎都经过镂刻,使汉字从一开始就与金石相伴,强筋健骨,深锲岁月。果然,汉字真的成了世界上一种最长命的文字,历数千年而仍然生气勃勃。这种长命,与儒家精神的长命,互为表里。现在,由当代篆刻家呼唤来古代刻工的魂魄来镂刻《论语》造句,是把两番长命的奇迹合成一体。回味其间,深厚无限。
由此,我可以拿着这本印谱向当代读者推介了:这里边句子不多,却是我们祖先世代相传的精神结晶;当它们被这么多名家一篆刻,也就构成了横贯数千年的交汇,我们可以听到金石声和书声的声声共鸣。
中华文明最精致的部位,就在这声声共鸣中。
是为序。
二○○六年九月二十三日
【小题1】文章开头作者赞扬《论语》是“美德的最高文本”,其主要理由有哪些?
【小题2】文末画线的“最精致的部位”具体指代的是什么?
【小题3】作者为什么说“文化的遗传,重于生理遗传”?试作阐说。
【小题4】高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多篇序,如《指南录后序》《兰亭集序》等,这些序各有特点。请从序这
一文体特点的角度概括本文的内容。

5.语言表达(共1题)

10.
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孟子、荀子两位儒家大师,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形成了儒家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深刻影响并规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路向。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

6.其他(共1题)

11.
《论语》在汉朝初年就是学者的必读书,到宋代与《孟子》《 》《 》合称“四
书”,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3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