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14题)
1.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
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
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
2.
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区的局地地形图,据图回答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小题2】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小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 B.只有夏汛 |
C.只有秋汛 | D.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6.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
10.
(题文)下列有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 B.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最小 |
C.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小 | D.产业结构能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
12.
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已开始把GPS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将产量和土壤状态信息装入带有GPS设备的喷药、施肥设备,即所谓的“精准农业耕作”。“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可以( )
A.降低因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B.对同一农田内的作物统一均匀施药 |
C.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 | D.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 |
13.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右下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小题2】该区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小题1】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 B.洪水泛滥 |
C.地层下陷 | D.水土流失 |
A.植被破坏 | B.人口过度增长 |
C.土质疏松 | D.环境恶化 |
2.选择题- (共1题)
15.
水利部确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为“中国水周”(1994年以前为7月1日至7日),从1991年起,我国还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作为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某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珍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提倡节约用水,从本社区5000户家庭中随机抽取100户,调查他们家庭每月的平均用水量,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用户月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 ||
平均用水量(吨) | 频数 | 频率 |
3~6吨 | 10 | 0.1 |
6~9吨 | m | 0.2 |
9~12吨 | 36 | 0.36 |
12~15吨 | 25 | n |
15~18吨 | 9 | 0.09 |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图表,解答下列问题:
3.多选题- (共11题)
19.
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值 |
B.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
C.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
D.城市化影响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化不产生影响 |
24.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
A.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
B.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
C.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
D.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