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三台中学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340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贴/连 标/别 躯/甲酒/名钓誉
B.舌/青旅/干膊/肢窝 下/千难逢
C.板/肉/热/葫芦 奉/不应求
D.倾/道/小脸/马脚 陆/不痕迹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________,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2)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________的佳作。
(3)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短跑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________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A.独出心裁自出机杼独树一帜
B.自出机杼独树一帜独出心裁
C.独树一帜自出机杼独出心裁
D.独树一帜独出心裁自出机杼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把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变成栩栩如生的“活语文”,就是要把语文学习与火热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B.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留传的叙事名篇。
C.目前,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开始了又一轮运动式突击检查治理“地沟油”的行动,这种“围剿式”的集中整治,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难以走出“一管就见效,一松就泛滥”的怪圈。
D.为纪念宋美龄逝世10周年而设计的一枚邮票发行后,不止台湾民众提前排队购买,不少大陆集邮爱好者也前来抢购。
4.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5.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6.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诗中,“      ”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2)《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 ”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和鼓动。
(3)“易水诀别”一段中,描写送别之人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3.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小题1】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贾卒拜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说,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极武而亡;卒灭赵氏①。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车骑侍从者。一岁中以往来过它客,率不过再过,数击鲜,毋久溷女为也。”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平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深也?”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②,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的一支造父曾被封在赵城,因此姓赵。②绛侯:指汉朝名将周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汤、武取而以顺守之迎接
B.毋久女为也打扰
C.绛侯与我戏,吾言轻视
D.为陈平吕氏数事谋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客从高祖定天下乃欲生劫之
B.公居马上得之家祭无忘告
C.试我著秦所以失天下谁为大王此计者
D.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与女约:过女,女给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
【小题4】陆贾在汉王朝建立和稳定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功绩,请结合全文概括。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句子断句。(限划6处)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血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
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对林觉民革命经历及情感生活的叙述,把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B.为了让林觉民能仕途腾达、光宗耀祖,林孝颖送子参加科举考试,并给儿子迎娶了满意的妻子,足见其爱子之心。
C.林觉民婚后两年便加入同盟会,随后远赴日本寻找革命真理,这期间他未忘心爱的妻子,写文章思念赞美妻子。
D.林觉民彻夜未眠,在方巾上写下给父亲和妻子的信,并准备以此作为临上战场前与亲人的诀别之言。
E. 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行文详略得当,感情饱满,并且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性。
【小题2】最后一段写林觉民受审就义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林觉民明以微弱的力量对抗清政府,不仅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和家人的幸福,也没给天下人带来福利。他的牺牲,意义不大,死不足惜。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6.语言表达(共1题)

11.
请从杜甫、鲁迅、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我喜欢_________”为开头,另写一个含有“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为……”句式的句子。
例句: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命题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场美好的相遇。

钟子期遇见了俞伯牙,便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牛郎遇见了织女,留下的是一场魂牵梦萦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感谢生命的因缘让我们有了这奇妙的相遇,请你以“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