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335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3题)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méi)子杜(fǔ)寂(liáo)冠(guān)
B.聪(yǐng)(yú)美(xīn)羡发(jiào)
C.黑黝(yōu)(līng)包羊(dù)谈(chǐ)
D.静(mì)(piāo)悍(chì)亍(lì)临
2.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
A.热/脍/益纷至来/无音讯
B.据/窃/移默化/驴技穷
C.杂/粗/喊果实累累/罪行累累
D.叱/异同/望卷浩繁/鳞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的“我爱星城”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D.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4.
下列短语全是偏正结构的一项是 (    )
A.中国精神空军医院一个老师十分艰巨
B.北京车站虚无缥缈极力夸奖努力学习
C.美丽的花园慢慢的放下刻苦学习振作精神
D.优美的舞姿干干净净大声说话七嘴八舌
5.
对下列句子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②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③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花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A.叙述议论描写说明
B.叙述议论抒情说明
C.描写议论抒情叙述
D.叙述抒情描写叙述
6.
“‘是叫浪花咬的’,一个欢乐的声音从背后插进来。”这句话的修辞方法是 ( )
A.拟人B.比喻C.借代D.夸张
7.
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8.
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B.(5)(1)(3)(6)(4)(2)
C.(1)(3)(2)(5)(4)(6)D.(3)(2)(5)(1)(4)(6)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10.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们的烦躁症,来自于社会结构的不稳定。 ① 你总在担心, ② 这个机会不抓住,你 ③ 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我们一定会急躁起来。我们不顾规则,相信抓到手的 ④ 是硬通货,排队等待的永远都只是愿景。
A.①所以②因为③就④才
B.①由于②如果③就④就
C.①因为②如果③就④才
D.①而且②如果③就④才
1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换,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冬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成熟奔放萧瑟
B.奔放成熟萧瑟
C.成熟萧瑟奔放
D.奔放萧瑟成熟
12.
下列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 )
A.秦始皇兵马俑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缩句:兵马俑吸引了参观者。
B.在远古的时候,鼎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缩句:鼎是炊具。
C.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缩句:李时珍是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D.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缩句:雅鲁藏布是结果。
13.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敬之——《回延安》——现代
B.冰心——《观舞记》——现代
C.海涅——《致大海》——俄国
D.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1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小题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激愤恼恨→
【小题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小题5】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记叙文B.议论文C.小说D.散文
【小题6】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1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列车上
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话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
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仔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
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
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
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
⑦我正呆 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窗外那些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
【小题1】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
【小题2】请为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注音。
(    )拉   呆(    )
【小题3】细读第②─⑥段,“我”想与人聊天却四次未能如愿 ,请把“我”遇挫后的“反应”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第一次:失望; 第二次:  ; 第三次:尴尬; 第四次:  。
【小题4】第⑥段中年人的言行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
【小题5】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告诫人们,身处信息化时代,不能因人机交流而忽略人际交流。
B.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 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C.提醒人们,在公共场合,人与人之间也要多点信任,多点交流。
D.劝导我们,即使社会复杂,人们交流方式各异,仍需待人以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现代文阅读:(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