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常德一中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333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所有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窕 (yǎo)薄(fēi)屠 (lù)流曲水(shāng)
B.精(hàn)桀(ào)浸(zì)息以待(bǐng)
C.丑(guǐ)伤(chuàng)喋(xuè)游目怀(chěng)
D.红(fēi)枕(jiè)步(lǚ)陨身不(xù)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对人生充满悲观感;她以遗世独立的姿态和超越俗世的孤傲睥睨那个时代,创造她完全自我而个性的人生。
B.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C.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的所有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
D.蛟龙号潜航员唐嘉陵说6900米海底如月球般人迹罕至,让他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孤独。子啊海底,唐嘉陵完成了取海水、沉淀物样品、摄像、照相等许多作业。
3.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夫晋,何厌之有
B.渺渺兮予怀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

2014年,全国政协召开多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提出的建议影响到政府决策。表内是几次座谈会的内容,根据内容拟出的报道标题,最合适的是(  )。

第1次

核电和清洁能源发展

第5次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第7次

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第11次

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第17次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第19次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公信力

2.句子默写(共1题)

5.
按照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②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⑥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⑨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⑩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3.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间,有许多凤凰飞集于山,因而筑台称凤凰台。一说天宝年间,李白被逐出长安,到金陵游历时写下此诗。②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③一水:指秦淮河。
【小题1】“总为浮云能蔽日”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
【小题2】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7.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上元敕府浙灯市:购买
B.尾于城属:隶属
C.轼于其上庐:建房
D.有补于国庶:希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B.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的一句是(  )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④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8.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筑舎定居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明亮
【小题2】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见愈奇
C.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D.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忆韦素园君  鲁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8〕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小题1】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2】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5分)
【小题3】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6分)
【小题4】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6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