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伍(háng) 折券(juàn) 开门揖盗(jī) 黥布(qíng) |
B.骠骑(biāo) 校对(jiào) 靡不毕见(mǐ) 帝喾(gù) |
C.圩顶(wéi) 创伤(chuàng) 勖勉(xù) 鲜有所闻(xiān) |
D.惨怛(dá) 肖像(xiào) 力能扛鼎(gāng) 狱掾(yuàn) |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不少大款,以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
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
C.带兵打仗,要针对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破敌之策,只知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无法克敌制胜。 |
D.有些领导干部,在会上侃侃而谈,实际工作中却述而不作,会上讲的事情不能得到落实,这种工作作风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
2.句子默写- (共1题)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道德修养与人们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寡有密切相关。管仲就主张“ , ”,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懂礼貌,知道德。
(2)《李将军列传》中,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赞美李广诚实朴直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崇敬的句子是 , 。
(3)孔子被困陈蔡之间断粮,仍坚持自己的价值与道德操守,把“君子”和“小人”作对比,表达君子能安贫乐道、不失节操的句子是 , 。
(1)道德修养与人们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寡有密切相关。管仲就主张“ , ”,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懂礼貌,知道德。
(2)《李将军列传》中,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赞美李广诚实朴直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崇敬的句子是 , 。
(3)孔子被困陈蔡之间断粮,仍坚持自己的价值与道德操守,把“君子”和“小人”作对比,表达君子能安贫乐道、不失节操的句子是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小题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小题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小题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小题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小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好好地 |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赞美 |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次:排列 |
A.鲍叔知其贤其为政也 |
B.管仲富拟于公室乃设九宾礼于庭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A.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B.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C.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D.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A.管仲后来家业非常富足,有“三归”、“反坫”,可齐人并不认为他奢侈。管仲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 |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他利用地处海滨的便利,发展经济,使齐国强大起来。 |
C.齐桓公做公子时与公子纠是对手,但他即位后却能重用公子纠的亲信管仲,可见其心胸开阔,难怪他最后能成就一代霸业。 |
D.鲍叔牙这个人不太优秀,但他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小题1】小说开头详细介绍了狼山的情况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小题2】小说两次写“狼来了”的呼救情节,有什么用意?
【小题3】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题4】本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做探究。
狼来了
凌鼎年
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球。
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
很多人都想来狼山一游呢。
【小题1】小说开头详细介绍了狼山的情况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小题2】小说两次写“狼来了”的呼救情节,有什么用意?
【小题3】第二段写狼山“名不副实”,而倒数第二段却变为“名副其实”,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小题4】本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做探究。
6.材料作文- (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历史学家钱穆在一道观中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挖掉之后要补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我还看得到。”钱穆先生听了,大为感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年的开山祖师,为何种的是松柏而不是夹竹桃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7.语言表达- (共1题)
9.
下面是中国作协发给莫言的贺辞,请用四个短语概括其作品的特点。(4分)
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贺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