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三9月调研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32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与字形都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shè)服 (duō)泣 (tián)淡    无声无(xiù)
B.(ɡōnɡ)应    (piē)见 蓓(léi) 游目(chěnɡ)怀
C.(yǎo)然 (zhēn)板    笑(yè) 倜(tǎnɡ)风流
D.(shǔn)吸    畏(xǐ) (bǔ)育 戎马倥(zǒnɡ)
2.
下面各句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岿(kuī)然 (sāo)丝 (è)要 趑(qie)
B.(yán)席 下(zǎi) 诡(jué) (tān)塌
C.(zhà)舌 (ɡuān)巾    (wěi)亵 (wò)龊
D.(qī)茶 (shàn)笑    (xiá)制 对(zhì)
3.
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这只是一个生活在乡间的普通老人,但是他写的诗却很好,有人说,这是他善于在田间地头捕风捉影的缘故。
C.他一直生活在窘迫和屈辱当中,写出的诗,没人喝彩;写出的文,没人欣赏。无出其右的痛楚让他苦不堪言。
D.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其表现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4.
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B.他最近出了一本文不加横线、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C.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D.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小题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小题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所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亲故,家无馀财。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如此。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稍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 ②东昏:侯爵名 ③直阁:官职名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著作佐郎,不    拜:拜谢
B.六年于墓侧 庐:居住
C.出告面     反:同“返”
D.稷醉后言多怨辞于色  形:显露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每剧累夜不寝 ②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B.①闻玮清调   ②吴兴太守
C.①与彭城刘绘俱待礼    ②帝稷清贫
D.①论者荣 ②奉禄皆颁亲故
【小题3】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张稷“孝性”“率素”的一组是   
A.①每剧则累夜不寝 ②张公可畏
B.①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 ②臣兄弟无名称
C.①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 ②下车存问遗老  
D.①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②稷单装径还都下
【小题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稷幼年时就有孝顺的品德,母亲去世后,他忧伤过度,终身不再听母亲弹奏过的乐曲《清调》。
B.张稷性格随便,担任县官时,平时不问政事,但在山贼作乱之时,能够保全一县平安。
C.作为臣子的张稷在君王面前不卑不亢,敢于争论,深得武帝的喜爱。虽然有人弹劾张稷不是忠贞之臣,但武帝并没有相信。
D.张稷不仅为官明达,为人宽厚,被百姓拥戴,而且生活朴素低调,不事张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
(2)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 家
孙犁
①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 。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横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②她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③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④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也。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⑤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⑥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⑦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⑧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⑨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们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⑪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⑫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⑬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⑭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小题1】(1)文章开头描写了梦境中回家的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文章描写这些“困扰”有什么意义?
【小题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⑤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回答。
【小题3】整合文章有关内容,说说文章多次写到老屋有哪些作用。
【小题4】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5.语言表达(共2题)

8.
下面的一则报道,在语言表达上有4处错误,请找出并予以修改。
今年我省对外招商的重点项目是在农业、交通、信息产业的技术改造方面①,并将在改良投资环境的同时②,注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给予外来投资者适当的优惠③。
据介绍,目前我省各市都已根据“国民待遇”的原则④,制订了减轻企业负担的一些措施⑤。海关总署已公布从今年1月1日起,对345个税别号生产设备的进口暂行税下调50%以下⑥。
9.
下面一段文字,在用词和语序上有4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反映孔子言行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伦理著作。以后从孟子、荀子直到近代许多文人、学者,都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倾注在伦理问题的研究上,因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封建思想体系,使中国成为历史上世界最富有伦理研究传统的国家,⑤一个伦理道德观念最为深刻的国家。尽管其中的愚昧与保守是深刻的,但是也有其可供吸收借鉴的因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