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295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23

1.综合题(共3题)

1.
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材料2: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在最近《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单位组织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巴丹吉林沙漠被评为“中国最令人销魂的五大沙漠”之首。但近年来,有人发现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你认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3)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应坚持怎样的方针?采取哪些措施?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中心位置,“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已成为该城市的一大特色。该市准备在10年内投资600多亿元打造“东方湿地之城”,形成“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城市特色,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简述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2)黄河三角洲湿地可以发挥哪些生态功能?
(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东营市为何要打造“东方湿地之城”。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图中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材料二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2.单选题(共5题)

4.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开山取石B.风蚀作用、过度放牧
C.水蚀作用、滥伐森林D.沉积作用、环境污染
【小题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大力采取退耕还林举措
5.
我国民居的屋顶坡度从北到南逐渐增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
6.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小题2】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7.
人们利用气象卫星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
8.
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江苏省经济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业产值降低,说明农业地位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引,依然占主导地位
C.第三厂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
D.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得到进步优化
【小题2】荚于江苏省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扭转第产业比重下降的局而,突出农业的主导地位
B.注重调整第二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积极发展第一广业,改变其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的局而
D.进步优化经济结构,限制第一产业,压缩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