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28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11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侪辈(chái)呱呱坠地(gū)雪茄(jiā)白炽灯(chī)
B.铩羽(shā)万马齐喑(yīn)诤友(zhèng)影幢幢(chuáng)
C.鞭笞(chī)如法炮制(páo)浸渍(zì)呕心沥血(xiě)
D.折耗(shé)不偏不倚(yǐ)不肖(xiāo)大腹便便(pián)
2.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的健康公民鲜血.


3.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  )的健康公民鲜血.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善于读书,常常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B.老校长性情极温和,却是个绵里藏针的人,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是非分明,一丝不苟,对师生要求严格。
C.这兄弟俩性格迥异,一个特别好静,一个特别好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D.妈妈是个不善管家的人,从不从长计议,总是把下一顿的提前消耗,弄得我们全家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5.

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供血者.  

6.

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供血者.  

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是位有高度责任感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战争频仍,在他的笔下,生活的画面往往是广大灾民哀鸿遍野,痛苦不堪。
B.白芳礼老人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几百名贫困学生实现了上学的梦想。起初人们还以为他是个衣食无忧的退休老干部,最后才知道他家徒四壁,别无长物。
C.对待野生动物,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赶尽杀绝,只顾眼前利益。
D.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地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8.

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时所看到的图象,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横线上填文字,[]中填序号).

(1)①{#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③{#blank#}3{#/blank#} 

(2)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blank#}4{#/blank#} ]

(3)急性炎症时,数量会明显增多的是[{#blank#}5{#/blank#} ]

(4)视野中数目最多,具有运输氧功能的是[{#blank#}6{#/blank#} ].

9.

以下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血管①②③④中流动脉血的是 {#blank#}1{#/blank#} 

(2)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4条途径中,过程“4”叫做{#blank#}2{#/blank#} 

(3)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分解成{#blank#}3{#/blank#} 后,才能通过小肠的a过程进入血液运往全身.

(4)每个肾脏中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在肾单位中有{#blank#}4{#/blank#} 处毛细血管,请列举一处毛细血管的作用{#blank#}5{#/blank#} 

10.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11.

某病人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经检验只能接受同型血,异型血都不适用,则此人的血型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帷。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
【小题1】词的上片写西湖清波门附近的春景,下片写晚归寺院所见之景,这两幅场景各有什么特点,又各以哪个字点出了景物特点?
【小题2】“月到门时”,从这轮伴随诗僧回到山门的朗月,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

冰立方

科学家正在南极冰下架设一部大型望远镜,这部被称作“冰立方”的设备将能为科学家提供一张地球铁核图片,描绘出这个靠近质量更轻的岩石外壳的地核的大致轮廓。“冰立方”是一个国际科研项目,由美国等数个国家和基金会发起和执行。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设计的目的是用来探测被称作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这种物质让人捉摸不透,但它们很容易穿越行星体。这个设备由数千个探测器组成,最终科学家将把它放进一个1立方千米的冰块中。这些探测器的镜头对准下方,用来监视与众不同的蓝色闪光,这些闪光意味着一个中微子已经成功从地球中逃逸出来,受到南极冰层的阻挡。“冰立方”还能当作行星扫描仪。一些中微子拥有超过10万亿电子伏特(比普通的核辐射能量高数百万倍)的极高能量。这些高能粒子并不是十分光滑,它们中的大部分将被地球的铁和岩石层挡住去路。天文学家希望发现来自遥送的天体的中微子光束,随着地球旋转,他们将能利用“冰立方“对它们进行监控,扫描光束穿越行星的路径,从而揭示这颗行星的结构。然而,“冰立方”的前辈,一台被称作AMANDA的中微子望远镜很不幸,它无法看到这些遥远的中微子来源。这样看来,这些中微子发出的光线一定非常暗淡。“冰立方”可以利用高能粒子与其他宇宙射线相撞在地球大气中产生的中微漫射来解决这个难题。地核密集的铁元素应该比它周围的岩石层吸收更多这种大气中微子。因此通过地球背后明亮的光线,“冰立方”应该能看到从黑影中凸现出来的地核,就像X光照射下的一根骨骼。另一个叫KM3NeT的大型中微子望远镜(计划用来对地中海的深水进行探测)将为我们提供其他方面的信息。原则上说,用这种方法探测地球的内部,至少将比用常规方法的视野更加清晰,科学家通过测量地球的波动,推测出地核的形状。

然而,中微子的光线非常暗淡,因此制作地核图片的过程会很缓慢。利用“冰立方”进行十几年探测后,这些科学家计算出地核应该会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观测任何有关地核与它的覆盖物边界的详细资料,将会花费更长时间,或许还需要一个更好、更大的中微子望远镜。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地球科学家大卫·史蒂文森指出,科学家已经制作出大量更加详细的图片,用来分析震波穿越地球的过程。“我是中微子地球物理学的一名支持者,但是科学家在几十年内可能无法从这方面受益。”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冰立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立方”是一部架设在南极冰下描绘地核大致轮廓的大型望远镜。
B.“冰立方”是一个用来探测让人捉摸不透,但很容易穿越行星体的被称作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的国际科研项目。
C.“冰立方”是一种由数千个探测器组成,最终将放进一个1立方千米的冰块中的设备。
D.“冰立方”是一架对来自遥远天体的中微子光束进行监控,揭示这颗行星结构的行星扫描仪。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冰立方”可以利用高能粒子与其他宇宙射线相撞在地球大气中产生的中微子漫射来解决中微子光线暗淡无法观测的难题。
B.地核密集的铁元素比周围的岩石层吸收更多的大气中微子,因此通过地球背后明亮的光线“冰立方”可以看到从黑影中凸现出来的地核。
C.计划用来对地中海的深水进行探测的大型中微子望远镜删km3NeT能提供其他方面的信息,帮助我们制作出大量更加详细的图片。
D.用“冰立方”探测地球的内部,比用常规方法的视野更加清晰,科学家通过测量地球的波动,描绘出地核的形状。
【小题3】下面关于“中微子”的推断和想象,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微子从地球中成功逃逸出来,因为受到南极冰层的阻挡,所以发出与众不同的蓝色闪光。
B.中微子拥有比普通的核辐射能量高数百万倍的极高能量,因为不十分光滑,所以大部分被地球的铁和岩石层挡住去路。
C.中微子发出的光线非常暗淡,所以“冰立方”的前辈中微子望远镜AMANDA无法看到遥远的中微子来源。
D.中微子的光线非常暗淡,所以制作地核图片的过程需要漫长的十几年时间。
14.
阅读下面文字

米开朗基罗的天空

赵丽宏

梵蒂冈是国中之国,城中之国。它其实只是古都罗马城中小小的一方土地,然而它却令全世界瞩目。0.4平方公里,大概是全世界最小的国家,然而这里却拥有地球上最伟大的教堂,拥有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博物馆。

圣彼得大教堂花了一百多年才完成它雄伟的工程,米开朗基罗设计的金色穹顶成为罗马城中一颗耀眼的恒星。大教堂一年到头敞着大门,人人都可以免费走进去。天主教徒们进去拜谒耶稣圣母,聆听天国福音,让灵魂接收洗礼;艺术爱好者们进去参观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艺术;漫无目标的旅游者进来看热闹,看欧洲人如何在五百年前建造起如此宏伟的建筑。不过,不管你心怀着何种目标来到这里,灵魂都会受到震撼。你会被教堂中神圣安宁的气氛震撼,会被那些静静地凝视着你的雕塑和壁画震撼。

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圣母的哀伤》,就陈列在离大门口不远的一侧。美丽的圣母抱着死去的耶稣,满脸悲伤,那种庄严和逼真,那种优雅和凝重,让每一个观者为之凝神屏息,不敢发出声音,唯恐惊扰了沉浸在悲伤中的圣母玛利亚。这尊雕塑,是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米开朗基罗创作这件作品时,只有25岁。当时,人们面对这座雕像,惊讶得失去了言语,没有人相信它出自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之手。米开朗基罗一怒之下,半夜里悄悄溜进教堂,在圣母胸前的绶带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据说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刻下自己名字的雕塑。这位旷世奇才,当然有资格在他的作品中刻下名字,即便是刻在圣母的身上。教堂大厅中间有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个铜质亭子,四根布满螺旋形花纹的高大铜柱,托起一个雕刻着无数人物和花饰的巨大穹顶,这是教皇的讲坛,更是艺术家的陈列坛。

我曾两次走进圣彼得大教堂。第一次离开时正是黄昏时分,教堂的金色圆顶在夕照中闪烁着金红色的光芒,钟楼上铜钟齐鸣,钟声传遍了整个罗马城。第二次去圣彼得大教堂,是圣诞节后的第二天,走出教堂大门时,天已经落黑,罗马正在下雨,雨雾弥漫中,教堂前的大广场上一片彩色的雨伞,如无数沾露的蘑菇,在灯光和水光中晃动。依然是钟声回荡,钟声仿佛化成了细密的雨丝,从天上落下来,融化在万家灯火中……

对热爱艺术的人们来说,圣彼得大教堂右侧的西斯廷教堂也许更有吸引力。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无数经典名作,都被收藏在这个博物馆里。站在西斯廷教堂大厅中央,抬头看天花板上的壁画,那是场面浩瀚的《创世纪》。天堂人间,凡人天使,空中的树,地上的云,梦想中的神殿,传说中的巨人,在巍峨的穹隆间翩跹起舞……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幽闭数年,一个人站在空中挥笔冥思,把天堂搬到了人间,把凡人和天使融合为一体。上帝创造人的传说,在这里被简化成一只手指地轻轻点拨,上帝的手指,和凡人的手指,在云天间接触的瞬间,便诞生了伟大的奇迹。画家的奇思妙想和神来之笔,使所有的文字失色。

我站在西斯廷教堂大厅的中间,抬头仰望那铺天盖地的《创世纪》,感觉人的渺小,也感觉人的伟大。在天堂和神灵前,人是何等微不足道,然而这天堂和神灵,都是人类的想象和创造。你可以想象,如果你怀着虔敬的心,对天空伸出你的手指,会有来自天空的手指,轻轻地触碰,点开你的心灵之窗。

环顾四周,无数人和我一样抬头仰望,沉思,在米开朗基罗描绘的天空之下。

【小题1】根据文意,具体说说人们来到圣彼得大教堂灵魂为什么都会受到震撼?
【小题2】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惊讶得失去了语言。
(2)在这里被简化成一只手指的轻轻点拨。
【小题3】结合文中对米开朗基罗的描述,谈谈你对“旷世奇才”的理解。
【小题4】文中末尾写“无数人和我一样抬头仰望,沉思,在米开朗基罗描绘的天空之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语言表达(共1题)

15.
请梳理“200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从中推断出当今全球科学家的两大研究热点。
①美国通过撞月发现月球存在水冰。
②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实现首次对撞创下能级新纪录。
③英国科学家发现杀灭癌细胞的新途径。
④美国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甲烷。
⑤人类首次研制出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⑥英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将皮肤细胞转化为iPC细胞的新方法。
⑦美国科学家首次合成可无限复制的核糖核酸(RNA)
⑧首台通用编程量子计算机在美问世。
⑨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最古老原始人骨骼。
⑩世界最大远红外线望远镜“赫歇尔”及宇宙辐射探测器“普朗克”升空。
(1)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2)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5.命题作文(共1题)

16.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涨”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人们希望物价不再涨,房价别再涨;希望薪水还要涨,福利还要涨;希望有尊严的生活,幸福指数涨起来;希望两岸民众切实分享到两岸经济“看涨”的实惠,两岸民众的信心涨起来;希望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继续看涨
“涨”字展示了一种现状,代表了一种趋势,流露出一种心情,表达出一种希望。请以“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