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宿(sù)命 坍圮(pǐ) 恪(gè)守 亘(gèn)古不变 |
B.祷(dǎo)告 猝(cù)然 隽(jùn)永 颓(tuí)废 |
C.兜(dōu)圈子 苔藓(xīan) 气吁吁(xū) 咆(páo)哮 |
D.掺(chān)假 数(shǔ)落 矮墩墩(dūn) 一筹(chóu)莫展 |
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 |
B.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
C.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屋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声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 |
B.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之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 |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
D.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 |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 , , , 。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
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 , , , 。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
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
③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①④②③ | B.④③②① | C.③①②④ | D.②①④③ |
2.话题作文-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帝待人是公平的:它给了拿破仑一米五的小个子,却给了他非凡的才智;它让梵高一生困苦,却赋予他绘画的热情和天才;它给史铁生残缺的肢体,却赠予他一支生花妙笔。所以,我们不能抱怨上帝,抱怨生活,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请以“上帝公平待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主题不限,不少于800字。3.诗歌鉴赏- (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2】给下列标点的词注音。
横槛 粟粒
【小题3】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并订正。
(1)不暇:来不及 (2)南亩:泛指农田
(3)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4)独夫:孤单的人
【小题4】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5】“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 |
B.(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
C.(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
D.(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 |
横槛 粟粒
【小题3】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并订正。
(1)不暇:来不及 (2)南亩:泛指农田
(3)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4)独夫:孤单的人
【小题4】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题5】“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下列小题。
雨 伞
日本·川端康成
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姑娘跑到门外,看见如约前来的小伙子打着伞,这才喊道:“哎哟!怎么下雨了?”小伙子将脸藏在伞内,这雨伞与其说是挡雨,倒不如说是他来到姑娘家的铺面前时,为了遮羞而打开的。小伙子默默地将伞遮在姑娘的头顶上。姑娘只把一边的肩膀伸进去,小伙子见姑娘还淋着雨,很想请她靠近自己,可又没有勇气开口。当然,姑娘也很想一只手凑上去拿伞,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做出了要逃出伞外的样子。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小伙子那当官的父亲要携眷赴外地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
“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
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挨着姑娘坐,便站在她的身后。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时,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
“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近点,把上半身拍大些。”
姑娘点头不语。“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姑娘无意中抬头望了他一眼,顿时两颊绯红,明眸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她赶忙像孩子般温顺地到化妆室去了。瞧见小伙子来到家门口时,她连理一下头发都顾不得便跳了出来。一头蓬松的头发,像刚刚脱下游泳帽似的,姑娘为此感到不安,但是,在男子面前,她又陷于羞涩,连拢拢头发的动作都做不出来,而小伙子又怕提醒会使她难堪。去化妆室时姑娘的欢快神态深深感染了小伙子,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很自然地一块儿坐在了椅子上。临走时,小伙子找起他的雨伞来,他偶尔发现,伞已经被先走出门口的姑娘拿在手里了。姑娘从小伙子的目光中突然醒悟过来,心里不由暗自一怔——无形中,她竟已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小伙子没有要回伞,姑娘也不大愿意交还给他。可是,不像来时那样胆怯,他们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雨伞在绵绵的雨雾中远去,远去……
【小题1】小说开头的“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结尾处写“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是如何刻画文中那对恋人形象的?请简要举例分析。
【小题4】小说以“雨伞”为标题好不好?请简要阐述理由。
雨 伞
日本·川端康成
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姑娘跑到门外,看见如约前来的小伙子打着伞,这才喊道:“哎哟!怎么下雨了?”小伙子将脸藏在伞内,这雨伞与其说是挡雨,倒不如说是他来到姑娘家的铺面前时,为了遮羞而打开的。小伙子默默地将伞遮在姑娘的头顶上。姑娘只把一边的肩膀伸进去,小伙子见姑娘还淋着雨,很想请她靠近自己,可又没有勇气开口。当然,姑娘也很想一只手凑上去拿伞,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做出了要逃出伞外的样子。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小伙子那当官的父亲要携眷赴外地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
“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
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挨着姑娘坐,便站在她的身后。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时,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
“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近点,把上半身拍大些。”
姑娘点头不语。“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姑娘无意中抬头望了他一眼,顿时两颊绯红,明眸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她赶忙像孩子般温顺地到化妆室去了。瞧见小伙子来到家门口时,她连理一下头发都顾不得便跳了出来。一头蓬松的头发,像刚刚脱下游泳帽似的,姑娘为此感到不安,但是,在男子面前,她又陷于羞涩,连拢拢头发的动作都做不出来,而小伙子又怕提醒会使她难堪。去化妆室时姑娘的欢快神态深深感染了小伙子,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很自然地一块儿坐在了椅子上。临走时,小伙子找起他的雨伞来,他偶尔发现,伞已经被先走出门口的姑娘拿在手里了。姑娘从小伙子的目光中突然醒悟过来,心里不由暗自一怔——无形中,她竟已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小伙子没有要回伞,姑娘也不大愿意交还给他。可是,不像来时那样胆怯,他们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雨伞在绵绵的雨雾中远去,远去……
【小题1】小说开头的“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结尾处写“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有何作用?
【小题3】小说是如何刻画文中那对恋人形象的?请简要举例分析。
【小题4】小说以“雨伞”为标题好不好?请简要阐述理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