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151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已经高居第二位。
③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想起了八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 ,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④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过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⑤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瞻前顾后、畏葸不前 ,不仅不能前进,而且还可能前功尽弃。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困忧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①裴迪:唐代诗人,是王维的好友。②按剑:发怒时准备把剑的动作。③弹冠:弹去帽子的灰尘,准备做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酌酒与君君自宽”一句照应了诗歌的题目。“宽”一字,既是宽人也是宽己。
B.“朱门”一词用了借代手法,借指富贵。这句是说仕途得意的的人们在相互庆祝。
C.颈联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的心情,对情感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作者在这首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潇洒淡泊、怡然自适的乐观心态和隐居思想。
E. 此诗是王维为劝慰裴迪而作的七言律诗,文中多处使用典故,意蕴丰富。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诟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B.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C.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D.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劓:此处为“割掉”的意思,原指中国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种刑罚。
B.拜: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等。
C.郯国公:是指罗士信的封爵。春秋时期有公、侯、王、子、男五等爵位。
D.谥号: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谥号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士信年轻气盛。他年仅十四岁就在执衣职务上主动请缨,要反击正在攻打齐郡的长白山贼寇,为了向张须陀证实自己的实力,身披双层的铠甲骑上战马。
B.罗士信作战不退缩。只要是与张须陀一同作战,罗士信便经常做张须陀的副将,冲锋陷阵。皇帝还派画师将他们作战的场面描画出来并上报给内史省。
C.罗士信赏罚分明。他能够将战利品和朝廷的封赏赏赐给手下有功劳的人,也不吝惜自己的战衣和战马,但是处罚起来也绝不会宽容最亲近的部下。
D.罗士信为人心胸狭窄。他在被王世充收降后曾被其重用,但是王世充后来收降了邴元真后便疏远了罗士信,因此罗士信一心想与唐高祖密谋杀死王世充。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
(2)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一点即便不是戏迷的朋友也知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流派繁多,魅力独特,千百年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而戏曲进校园,意义重大。“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戏剧这种艺术形式吸收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之精华,展现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是人类打开心灵窗户不可缺少的工程。戏曲能帮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见证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除了美之外,还有真和善。岳飞戏、关公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很多经典曲目讲述是非、善恶、忠奸,弘扬家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所以,戏曲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涵养心灵,从唱念做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对戏曲本身而言,进校园也是圈粉良机。看过去,从城里到乡间,处处搭台唱戏;从引车卖浆者到王公贵族、商贾文人,多是戏曲“粉丝”。比如鲁迅不爱看戏,也难忘幼时看戏的场景。他在《社戏》里深情追忆:“真的,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但看如今,很多剧种失宠,戏迷锐减——其实很多人只是缺少接触、了解的机会,而戏曲进校园让学生与戏曲文化亲密接触,有望让更多年轻观众“路转粉”,促进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不过,戏曲进校园虽易,要达成以上效果却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校门好进,“心门”难开,戏曲进校园的对手主要是学生的“内心戏”。很多同学一听说表演传统戏曲,直接敬而远之。在部分年轻人眼里,戏曲的表演比较“拖沓”,而且唱词晦涩,很多人觉得无法欣赏,所以即便不要钱,也不太愿意去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想让每个学生每年欣赏一场戏曲,这要求戏曲进校园时要“会玩”。比如在曲目选择上,除了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特点、由浅而深,还可以提供“菜单”式服务,让学生“点菜”。当然,戏曲进校园也不能只是观看表演,学校可以“定制”戏曲知识普及读本、引导孩子动手制作戏剧道具、试戏服等。此外,艺术表演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艺术熏陶也是如此。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年一两次进校园活动即便声势再浩大,其影响力也毕竟有限。所以,比戏曲进校园更可贵的,是戏曲“在”校园。早在2014年,广州就每年开展粤剧专家授课、成立小小剧社、交流演出等多项活动。以荔湾区三元坊小学为例,如今很多学生不仅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学会了吹拉弹唱,能在舞台上体验跌宕的人生。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来说,审美、情操等都是“熏”出来的,它是慢的艺术,不能急,不能“暴饮暴食”。相信假以时日,“生旦净末丑”能觅得更多知音,戏曲进校园也能带给人们更多惊喜。
(摘编自《每年一场,全国大中小学生可免费看戏!》)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尽管流派繁多,但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整体,有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B.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范,是包含诗歌在内的多种文化艺术精华的集中展现。
C.中国戏曲有着很高的价值追求,弘扬了高贵、美好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D.中国戏曲的表演节奏比较慢,唱词不易理解,让部分年轻人无法欣赏,敬而远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角度论证了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较为深入地阐述了戏曲对受众的影响。
B.文章引用蔡元培的话语,意在说明戏曲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更具说服力。
C.文章举出荔枝湾三元小学的事例,意在强调戏曲“在”校园比戏曲进校园更有效果。
D.文章论证层层深入,针对戏曲进校园的不利之处,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曲进校园既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获益,又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代代传承。
B.如鲁迅这般不爱看戏的人都追忆幼时看戏情景,可见戏曲在当时社会很流行。
C.只有让学生更多接触戏曲文化,而不只是看表演,才会让戏曲艺术薪火相传。
D.审美、情操的培养是慢的艺术,不能“暴饮暴食”,推动戏曲进校园也不能急。
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寒山寺悟禅

王本道

少时读张继的《枫桥夜泊》,还以为这寒山一定是个古木参天、风景佳秀的名山。许久之后,才得知寒山乃唐代一位高僧的名字。平心而论,《全唐诗》中所收张继的40余首诗中,其他诗作称不上是上上佳品,唯独这首《枫桥夜泊》堪称精品。诗使寒山寺更加名重禅林;寒山寺又使张继和他的诗远播重洋。今年暮春的一日,我有幸造访了这千年古寺。

大雄宝殿的香火很旺,身着各色服装的善男信女们虔诚地顶礼膜拜着,众位高僧也手持木鱼,双目紧闭。肃穆地为膜拜者口诵经文。据说,寒山寺的古钟只有午夜时分才可敲响,千余年来,那108下钟声不知震撼过多少人的心扉。然而让我奇怪的是,眼下还是正午时分,伴随着大雄宝殿庭院里的袅袅青烟,钟楼里的钟声竞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寺内碑廊陈列的碑刻闻名遐迩,有《枫桥夜泊》诗:“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张继的这首诗,历来的注释一直比较低调,称其是一首抒发羁旅愁情的七绝。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特别是最后两句,以往普遍认为是凄楚的钟声使旅人的愁情更加浓烈。而我却以为,恰恰是这钟声使作者自省自警,从一腔愁绪中得到了解脱。当年张继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后于归途羁旅枫桥,冷月西斜,栖鸟惊噪,难免悲从中来。但作者的情绪并没有止于此,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来,他深受启迪,于是诗兴大发,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或许也正是这钟声才清除了他不第的烦恼,促使他继而刻苦攻读,再次进京应试,终于中了进士。果真如此,我想,那《枫桥夜泊》大概应该归于禅诗一类了。

本人并不信佛,也不谙禅事,但进得庙来也想体会一下各种的滋味。要学禅事进入禅的境界还真是件难事,只有靠自己的灵性去认识或领悟。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唐代诗人王维曾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意思是到了水穷之处不但不烦不恼且产生了观云的兴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被罢官后贬到边陲的心境,尽管孤独寂寞,却仍有“寒江独钓”的兴味。而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一种大境界、大超脱。正因为这样,我国历史上焱多的知识分子尽管一生之中在宦海几经沉浮,但大多都能虚怀若谷,安之若素。

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许多人周身洋溢着朝拜之后的虔诚与满足。其实,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设置着种种诱人的机遇和恼人的坎坷在等待着他们。是春风得意还是厄运当途,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既然进庙烧香,就要有个禅的心态,否则,欲无止境,当了皇帝还想成仙,天生的幸运儿总想锦上添花,过高的期望值往往导致物极必反,喜极生悲。只是哪得诸般都占尽呢?凡人还是应该调整心态,安心静虑,平和地待人、待己、处事。即使是华盖当头又回天无力,那就学学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还能落得个“知足者常乐”的结局呢!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详细叙写了作者游览寒山寺的经过,以时间为线索,把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B.作者在文章中引到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写到目睹的景象,联想到禅意诗句,抒发了自己对人生世态的感悟,行文看似平淡,实则厚重可感,意味浓烈。
C.作者对张继创作《枫桥夜泊》的理解与一般的注释的不同,他认为“夜半钟声”使诗人自省自警,进而从一腔愁绪中得以解脱出来。
D.尽管作者在文中自称不信佛,不懂禅事,但可以看出,他对光怪陆离的尘世和人处其中的境界的认识是颇通禅意的。
【小题2】“走出寒山古寺,朗日已经西斜,毗邻寺庙的古道之上,长街人流,裙带飘香,‘人面桃花相映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结合张继的事例,按照作者的感悟,你对为人处世有何感想?

5.材料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似乎是一夜之间,一辆辆颜色鲜艳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城市各地。只需扫二维码,交上押金,就可以骑上单车,解决公交站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多么方便。城市人很快都爱上了这价廉物美的“共享单车”。

随之而来的负面消息也不少。北京频发单车被损毁事件:有的单车零件缺失,有的被人额外加了锁,有的车身被贴上“刻章办证”,等等。南京仅某个街口就有近600辆单车因违章乱放被管理部门拖走。山东一男子因十几辆单车影响自己路边摆摊,而将车杂乱叠放成“一座小山”。

有人说共享单车让我们看到了民间蕴藏的巨大创造力;有人说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有人说共享单车会被随意停放、破坏,反映了企业运营的不成熟、政府监管的不利。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从上述观点中选择角度,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语言表达(共1题)

7.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像小野这样的年轻人有不少,他们“脑洞大开”,他们我行我素,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尤其在自娱自乐方面,只要自己感到欢乐,就没有他们不敢做的事;只要他们想去做,就没有他们做不成的事。对于无数的小野们,没必要发出“这一代的年轻人怎么了”这样的疑问,时代属于他们,他们通过有创意的想象和言行,一定能为别人找到反抗平庸、点燃内在的方法,一定能实现他们作为新生代的人生价值。
①即使他们想做,也不一定都能做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