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和渍水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慢排缓释”理念产生怀疑,专家指出,莫因发生洪涝就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笔抹杀。
②处在上海近郊的闵行,去年商业综合体开得格外热闹,宝龙城、七宝万科广场、新华联购物中心火爆开业,人潮涌动,呈现咄咄逼人的气势。
③虽然俄罗斯仍未恢复苏联时代纵横七海的强势,然而近几年国际舞台上,普京开始寻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空间。
④知名艺术家崔自默在北京为地震灾区捐出自己的两幅作品时表示,自己人命危浅,号召力还不如一个普通演员,能做的实在太少。
⑤在这次评选大会上,评委贾玲说:“我对去年的电影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愿意把作为评委的一得之愚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⑥海啸来临时,沧海横流,巨大的波涛横扫长达 270 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
①武汉、南京等城市出现的大型洪涝和渍水让不少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慢排缓释”理念产生怀疑,专家指出,莫因发生洪涝就将“海绵城市建设”一笔抹杀。
②处在上海近郊的闵行,去年商业综合体开得格外热闹,宝龙城、七宝万科广场、新华联购物中心火爆开业,人潮涌动,呈现咄咄逼人的气势。
③虽然俄罗斯仍未恢复苏联时代纵横七海的强势,然而近几年国际舞台上,普京开始寻找与美国分庭抗礼的空间。
④知名艺术家崔自默在北京为地震灾区捐出自己的两幅作品时表示,自己人命危浅,号召力还不如一个普通演员,能做的实在太少。
⑤在这次评选大会上,评委贾玲说:“我对去年的电影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愿意把作为评委的一得之愚说出来供大家讨论。”
⑥海啸来临时,沧海横流,巨大的波涛横扫长达 270 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
A.①②④ | B.③⑤⑥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选当晚民调结果刚一公布,英镑对美元汇率旋即出现跳水,增幅一度超过2%,至七周新低,随后虽有反弹,但也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增幅。 |
B.近年来,随意放生野生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危害生态环境,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甚至还催生了非法放生利益链,给野生动物资源带来极大破坏。 |
C.世贸组织的裁定表明,有关国家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树立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是一种短视行为。 |
D.我国旅游业近年来进入以品牌竞争为核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础——富有文艺情调的丽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②。
十年长自青衿③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山鸟鸣声。②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③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歌虚实结合,既有别时场景的描述,又有离别后的思念,情感真挚。
【小题3】【小题4】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②。
十年长自青衿③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
【注】①泥滑滑:山鸟鸣声。②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③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联写所见景物,点明送别地点是江畔渡口,时间是深秋过午后。 |
B.第五句用典故,写与项判官相识时都未有官职,相识十年且亲如兄弟。 |
C.项判官为官清廉,千里迢迢来此,不是受白壁招聘,不贪图荣华富贵。 |
D.诗歌尾联写临别赠言,作者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
【小题3】【小题4】本诗的颔联命意造境别开生面,语言精湛圆熟,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句中“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
【小题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小题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 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A.寡人之于国也 |
B.移其粟于河内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C.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D.谨庠序之教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B.夫晋,何厌之有 |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史铁生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儿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株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
“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有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小题1】在四季的更替轮回中,海棠花谢花开,无言地长情陪伴。说说文中对老海棠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无声之处,静水流深。无言,往往是最丰富的语言。“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一句奶奶“不吭声”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文章标题是 “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文中多次提到“张望”,“张望”已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更是奶奶心灵的映射。请结合文意说说“张望”里包含了奶奶怎样的情感?
【小题4】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奶奶内心的体悟更加深入,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文章结尾处写道:“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怎样理解此句中“永生的痛悔”?
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史铁生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儿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株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是什么感觉,都能看见什么?
但她只是望着我吗?她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垠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
“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这话让她独自愁叹。这话让她几十年的苦熬忽然间变成屈辱。她要补偿这罪孽。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有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就回答:“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
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小题1】在四季的更替轮回中,海棠花谢花开,无言地长情陪伴。说说文中对老海棠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无声之处,静水流深。无言,往往是最丰富的语言。“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一句奶奶“不吭声”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文章标题是 “在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文中多次提到“张望”,“张望”已不仅仅是一个动作,它更是奶奶心灵的映射。请结合文意说说“张望”里包含了奶奶怎样的情感?
【小题4】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对奶奶内心的体悟更加深入,思念之情更加浓烈,文章结尾处写道:“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怎样理解此句中“永生的痛悔”?
5.情景默写- (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清高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意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清高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意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
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待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
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
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钩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难受吗?”
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情,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成功,也是一种快乐。
①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