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4.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右图。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3)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左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1)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右图。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3)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左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5.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左图)和“珠三角”工业结构变化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左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2)右图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对移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而一个区域的工业化会对该区域的________ 化也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从左图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
(2)右图说明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在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这对移入地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加快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 B.增加就业机会 |
C.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 | D.缓解迁入地的环境污染 |
2.单选题- (共12题)
6.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主要是
【小题2】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小题1】图示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 | B.维护生物多样性 |
C.调蓄洪水 | D.调节气候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 B.退田还湿地 |
C.实行禁渔期 | D.发展滩涂养殖 |
7.
【小题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减少雾霾的有( )
①机动车限行 ②加强个人防护 ③污染企业整改 ④提倡秸秆燃烧
北京市于2012年开始启用卫星监测雾霾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北京市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 B.RS |
C.GIS和RS | D.GPS和GIS |
①机动车限行 ②加强个人防护 ③污染企业整改 ④提倡秸秆燃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8.
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是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①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9.
读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朝阳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小题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主要原因是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小题1】该朝阳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A.发达国家和朝阳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
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 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贫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0.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小题2】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小题1】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A.铁矿石、铝土矿 | B.铁矿石、石灰石 |
C.石油、石灰石 | D.石油、铝土矿 |
11.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小题2】下列关于天然气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开采成本低 ②使用不方便 ③开采、储运难度大 ④使用方便 ⑤技术要求高 ⑥价格便宜 ⑦依存、运输方便 ⑧燃烧效率高 ⑨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⑩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小题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①开采成本低 ②使用不方便 ③开采、储运难度大 ④使用方便 ⑤技术要求高 ⑥价格便宜 ⑦依存、运输方便 ⑧燃烧效率高 ⑨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⑩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A.①③④⑥⑧ | B.③④⑤⑧⑩ | C.②④⑥⑦⑨ | D.②③④⑤⑩ |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图中①~④代表田纳西河的是
【小题3】【小题4】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小题5】【小题6】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形成了全国最大的

【小题1】【小题2】图中①~④代表田纳西河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流域内多高原与盆地,地势起伏大 |
B.流域内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
C.田纳西河落差较大,且水量不稳 |
D.流域内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
A.林牧基地 | B.钢铁基地 | C.电力供应基地 | D.石油化工基地 |
13.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小题2】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3】【小题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小题1】【小题2】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4.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小题2】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胜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时间不同
【小题3】为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
【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
C.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胜地相对狭小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时间不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
B.资金密集型工业 |
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
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
15.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2】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小题1】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
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
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
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
A.商品率较高 | B.机械化水平高 |
C.农场经营规模小 | D.水利工程量大 |
16.
东北地区“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 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