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下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下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解场所,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下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右下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解场所,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
(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________。
(3)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甲_______乙_________丙 ______。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________。
(3)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甲_______乙_________丙 ______。
3.
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9.68%。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材料 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49.68%。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两个方面。
(3)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源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分析三江平源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源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1)分析三江平源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4题)
5.
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小题3】【小题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小题1】【小题2】“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③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6.
某山共分布3类原生森林。下图表示3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小题2】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

【小题1】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A.b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 | 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
C.b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
A.c、a、b | B.c、b、a | C.a、b、c | D.a、c、b |
7.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
8.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小题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夏日的东北平原,如汐似潮的绿色铺向天际,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二道河农场万亩大田里,齐刷刷的稻苗迎风摇曳,农用“银鹰”低飞在作物上空喷洒叶面肥……在中国的东北角,清晨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农业现代化的曙光初现。读“我国东北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图中A、B两地区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区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B区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限制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化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A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小题2】新中国成立后,图示湿地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
A.土地退化 | B.物种骤减 | C.酸雨加重 | D.沙尘暴增加 |
9.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小题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小题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A.Ⅰ、Ⅱ、Ⅲ B.Ⅱ、Ⅰ、Ⅲ | B.Ⅲ、Ⅱ、Ⅰ | C.Ⅰ、Ⅲ、Ⅱ |
10.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题。

【小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小题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小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
【小题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小题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各题。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
12.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小题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小题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光照 | B.水分 | C.坡度 | D.温度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 B.乙地区沙化 |
C.丙地区荒漠化 | D.丁地区植被改善 |
13.

【小题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 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 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 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小题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下图为某河流域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c属于一级支流,eb属于二级支流
B. bc段河流比eb段海拔高、落差大
C. 西电东送有利于流域东部发展炼铝工业
D. bc段的梯级开发是fc段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
【小题2】该流域内植树造林,其最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14.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下图“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递减 |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
15.
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


A.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
B.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
C.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
D.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
16.
下图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东北部 |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
17.
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富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和材料完成下题。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③夏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④土壤板结与酸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8.

【小题1】农业生产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根据预测,本区在2050年以后的植被类型是( )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预测的未来土地利用情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农业生产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亚寒带针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3.选择题- (共4题)
2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AD于点M,N;②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 {#mathml#}{#/mathml#} 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③作AP射线,交边CD于点Q,若DQ=2QC,BC=3,则平行四边形ABCD周长为{#blank#}1{#/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