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12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985、211高校取消后,要提高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需要政府对高校逐步放权,禁止教育主管部门换汤不换药。
②中国的道教石窟发现较晚,对石窟的研究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因而建立道教石窟的研究序列已迫不及待。
③必须看到,除了在印尼高铁上有所斩获,中国在泰国、在委内瑞拉的项目都是一波三折,有的已成烂尾工程。
④为了家庭的和谐,一年中大多数时候,他都会将母亲与妻子分开,以使她们能在相聚的少数几日做到相敬如宾。
⑤近年来,关于虚拟财产的纠纷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民法专门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保护极有必要。
⑥电影《雨中的树》主要讲述了“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的感人故事,他甘于清贫、公正用权,是一位冰清玉洁的共产党员。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⑥
2.
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样不仅可平衡低收入人群的心态,维护社会公平,而且可增加房源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
B.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计入高考录取成绩的学业考试科目,而且学业考试实行“一门一清”制,教育部鼓励提供每个科目两次开考的机会。
C.在今年自主招生选拔中,对于广大考生,浙江大学等几所高校主要依据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为基础,再结合高考成绩,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D.中日关系的改善,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在双方认真审视和对待历史的基础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罔顾甚至篡改历史,不承认对东亚战争的侵略性质,也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恶事实。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兴趣广泛,爱好多样。尤其喜欢文学,在写作上略有成绩,已发表文章50余篇。
B.冬天已过,云南即将迎来旅游的旺季。在这里,我谨代表单位向鄙省发来贺电,预祝新的一年云南旅游业节节攀升,再创佳绩。
C.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将于2018年4月截稿,请各位同学尽快将你们的文章交给老师,过时不候。
D.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拜读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珍藏。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前往贵府,当面致谢。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弟二首(其二)
【清】曾国藩
无端绕室思茫茫,明月当天万瓦霜。可惜良宵空兀坐,遥怜诸弟在何方。
纷纷书帙谁能展,艳艳灯花有底忙?出户独吟聊妄想,孤云断处是家乡。
【注】①时曾国藩弟曾国荃驻守湖北襄阳与太平军对峙,曾国藩本人则被以“骄妄”弹劾而待用。②底,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无端”和“茫茫”相互映衬,表现了作者已经沉入“忆弟”情思的感受。
B.月色明亮的夜晚,作者独自静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且已音讯不通的几位弟弟。
C.诗的颈联,作者借助对灯光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没有人比自己更忙于灯下苦读的感慨。
D.作者出门眺望天际,明知自己在他乡异地,却又无法挥去内心对眼下境况的多种“妄想”。
E. 这首诗中,多处通过抒写内心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忆弟”,如,“可惜”、“遥怜”等。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同样在去年,国内某直播平台曾显示某热门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13亿,令人匪夷所思。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根据营销平台AdMaster发布的《广告反欺诈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无效流量整体占比为30.2%。此外,一些创业者为粉饰一个“好故事”,不惜用虚高的数据吸引投资人青睐。文学创作可以虚构,但虚吹数据实则等同饮鸩止渴。建立在谎言、欺骗和水分上的“数据泡沫”,终究无法掩饰一些互联网企业经营惨淡的现实。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除却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些“销量笫一”的网购平台产品和“今日热门”的文章,只因为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的眼睛”。
B.数据造假不仅伤害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会威胁互联网产业的生态系统。
C.文学作品可以虚构,而且在营销策略中,虚吹数据也可以暂时解决目前困难,可以适当为之。
D.唯有在行业内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采集指标,量化数据才能继续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相信的真相。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网络数据怪象入手,既有数据造假的原因分析,也有建立网络诚信的应对策略,论说有理有据。
B.文章论说中借用的“10万+”“13亿”等数据均属于作者笔下的难称“数据”的“无据之数”。
C.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关于广告费的论断是针对当今新闻门户等成为广告主眼中的香饽饽而发出的嘲讽。
D.文章摆事实,讲道理,目的在于表达改变当今互联网行业“虚火正盛”的现实,实现网络诚信的愿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那些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者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的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才能称为数据。
B.数据的造假掺水让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也让数据失去了应有的标尺作用。
C.“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一些互联网企业经营惨淡的现实终将会透过富有欺骗性的“数据泡沫”显现出来。
D.今天,只有互联网公司、企业、政府和公众都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各自作用,国内互联网“虚火正盛”的现实才能得到改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背灵魂回家 曾晓文[注]
①回家的路,总是漫长。 
②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十三个多小时的航程,再搭乘两个小时的长途汽车,终于抵达中原的一座小城。我已疲惫不堪,更不堪的是对别样重逢的期待。我走进家门,迎面撞见照片上风华正茂的父亲:浓黑的发是青春见证,鼻梁挺直正如他的个性,而他的眼神穿越岁月的雾霾风尘,明亮坦诚。照片下是他留给我的全部遗产:大约三千册书。它们立在质地不同的书架上,却拥有同样静默等候的姿态。 
③上一次回家是在一年多以前,父亲在尝试了多种疗法后,仍勇士般地与肺癌对峙。谁料不到两个月,他竟在死神面前折戟沉沙。父亲的照片是黑白的,摄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他正在读大学中文系,文采出众,担任学生刊物的副主编。他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甚至荣获省级文学奖。他毕业后自愿到东北边疆小城教中学语文。他在业余时间把《艾子杂说》等多篇文言文译成现代文,并寄给了史学家吴晗先生,得到了赞赏和推荐。“文革”伊始,吴晗先生惨遭迫害,父亲因与他的书信往来被定成“黑帮分子”。他的新鲜出炉的小说集被送回印刷厂打成纸浆,同时被打碎的,还有他的文学梦。我出生那天,他正被关在“牛棚”里“反省罪行”。他请看守带一张纸条给我的母亲,上面写着给我取的名字。晓文,通晓文学,他是以我的名字寄托文学梦想啊。 
④我慢慢地抚触一排排的书籍,书籍上似乎还有父亲的温热。20世纪60年代,父亲被发配到东北偏远的小山村劳改,7年后才回城,仍被剥夺教书的权利,只能在学校的工厂里打杂。1976年夏天,他因涉嫌“右倾翻案风”蒙冤入狱。在他坐牢的那段日子里,我被邻居唾弃,被同学欺侮,一个人躲在小屋里读他的藏书,以文学的烛光抵抗了生命中的黑暗。 
⑤我决定从父亲的藏书中精选出几箱,海运到加拿大。 
⑥翻开每一本书,都有数不清的仓颉创造的精灵跳跃出来,使世界霎时变得不同寻常。在2005年回国时,我带走了《二十四史》的前20本,这一次把后面的46本装进了纸箱,从此至少拥有了历史的完整。我找到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知道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著之一,居然一口气买下了三个译本。我看到了自己写的几本书。父亲在我出版第一部小说之后,兴奋地买下一百本,送给他的老学友们,似乎向他们宣告,我承继了他对文学的拜谒和对文字的热爱,他的文学梦如凤凰涅槃,死而复生。我慢慢地取下两部装帧朴素的高考文言文辅导书,那是父亲编著的。几年前,当他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不顾亲人的反对,抓紧分分秒秒写书。他执教将近半个世纪,决意把中学语文教学经验留给后人。他不会用电脑打字,只能用手写。在初稿写就后,反复校对了五遍。我难以想象他在接受化疗、 理疗期间是怎样坚持工作的。这两本书总共不过600多页,但蓄满意志的力量,在我手上重若千钧,使我从此在写作中再不敢轻言放弃。 
⑦我的目光被普希金诗歌集吸引了。翻开封面,就如开启岁月的银屏,再次置身于熟悉的场景。多年前父亲站在四壁皆空的小屋中,慷慨激昂地背诵《纪念碑》: 
⑧“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们走向那儿的路径上,青草不再生长/它抬起那颗不肯屈服的头颅/高耸在亚历山大的纪念石柱之上/不,我不会完全死亡/我的灵魂在遗留下的诗歌当中/将比我的灰烬活得更久长,和逃避了腐朽灭亡/我将永远光荣不朽……” 
⑨父亲没有成为诗人、作家,但他得到了众多亲友和学生的爱戴,而我朝朝暮暮用回忆的笔,在无形中写下他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篇章,如今他的传记在我的世界里铺天盖地。在我们的心中,耸立着一座专属于他的“纪念碑”。 
⑩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我面对一片纯个人的精神空白,只好在书桌旁坐下来写作。 
我请人定制了栎木的书架,还装了灯,终于把父亲的书一一整齐地摆了上去,郑重得如主持一场宗教仪式。我与父亲阴阳两隔,但我在很多本书上发现了他的注解、指纹。在传说中,巫师背逝者的灵魂回家,与生者交流。这些书是成群结队的“巫师”,牵引我与父亲展开不倦的灵魂对话,于是在喧嚣的尘世,我拥有了一小片安宁的净土。 
我身居非中文环境的异国,在业余时间用一支不懈的笔,划一方精神清潭,灵根自植,使深情的兰花在水中四季绽放。也许我和千百位海外写作者一起,背载中华文化遗产,永远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以文字“唤醒人们的善良的感情”。  
(选自2015年2 月《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 曾晓文,加拿大华裔女作家。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书籍为线索,不但串联了我和父亲热爱文学的故事,而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⑩段说“几个月后,父亲的书被运到了我在多伦多的家里,我无法立即整理”,是因为我仍然无法摆脱父亲去世后的悲痛,无心进行整理。
C.文章结尾作者说“建立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意在鼓励各国华文作家承担起传播光明与温暖的文学责任,一起努力潜心写作,创作出经典的时代作品。
D.本文笔调奔放,以他乡人的身份,将回望原乡的姿态,凝成执着而坚定的信念,感情真挚浓烈。
【小题2】文章第⑦⑧段回忆父亲多年前站在小屋中背诵《纪念碑》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散文标题“背灵魂回家”内涵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分析。

4.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共1题)

8.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如果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其次还要看它是否适合人本身具有的主观条件,如果适合,志向就会实现;此外,还要看人的志向是否坚定,如果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那么志向也会实现。
①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