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0128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1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竭虑(dān)  相形见(chù)  怙恶不(quān) 有无恐(shì)
B.然泪下(shān) 仗义言(zhí)  断壁颓(yuán) 义愤填(yīng)
C.无音信(yǎo)  纵横阖(bài)    天崩地(chè)   心如意(chēng)
D.旗息鼓(yǎn)    而走险(tǐng)  如火如荼(tú)    循规蹈(jù)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 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
②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 ,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降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③他们请一些有经验的儿科大夫担任“电话医生”,就有关儿童保健方面的问题    咨询,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A.延续   考察   进行B.沿用   考察   提供
C.沿用   考查   提供D.延续   考查   进行
3.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绳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

2.诗歌鉴赏(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小题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坑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的名义向遗嘱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 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 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 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 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小题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
【小题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从而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因为大多数的盘龙类的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仅为O.635厘米。此外,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12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然后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小题1】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
【小题2】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从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小题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
【小题4】根据文中所述,在生物进化系统树上,四角龙出现的位置应该在图中ABCD哪一处?
A.AB.BC.CD.D

5.情景默写(共1题)

10.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瑟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瑟琶女感情的共鸣。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写蜀道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6.材料作文(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