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对我热情友好,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 |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动会明天8点钟开始,”妈妈说,“你的身体刚康复,能参加吗?” |
B.你明天什么时候出发?坐飞机?还是火车?请提前告诉我。 |
C.他还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怎能承担那么大的责任呢? |
D.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
C.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
D.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避免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
2.字词书写- (共1题)
4.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连日的工作,使他面容qiáo cuì(______)(______)。他最终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嫩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并认为这个结论大家都可以接受,不会有什么fēn qí(______)(______)。
连日的工作,使他面容qiáo cuì(______)(______)。他最终用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嫩芽能否长成参天大树,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并认为这个结论大家都可以接受,不会有什么fēn qí(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小题1】“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小题2】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蝉与鸲鹆
庄元臣
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其舌③,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④也,曷⑤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选自《叔苴子》)
注释:①鸲鹆qúyù:俗名“八哥”。②罗:捕鸟用的网,这里作动词,捉捕。③调其舌:调整它的舌头。④未尝言:未曾说过自己要说的话。⑤曷:怎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数声也(___________) ②蝉谓之曰(____________)
③子能人言(___________) ④甚善(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南人罗而调其舌
【小题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鸲 鹆 之 鸟 出 于 南 方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5】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蝉与鸲鹆
庄元臣
鸲鹆①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其舌③,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④也,曷⑤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选自《叔苴子》)
注释:①鸲鹆qúyù:俗名“八哥”。②罗:捕鸟用的网,这里作动词,捉捕。③调其舌:调整它的舌头。④未尝言:未曾说过自己要说的话。⑤曷:怎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数声也(___________) ②蝉谓之曰(____________)
③子能人言(___________) ④甚善(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南人罗而调其舌
A.相委而去 | B.学而时习之 | C.温故而知新 | D.博学而笃志 |
鸲 鹆 之 鸟 出 于 南 方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曷若我自鸣其意哉!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小题5】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⑾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⑿“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⒀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议种瘪种→②_________________→给儿新生
【小题2】文中画线的语段富有画面感,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农民这一形象。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小题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请你结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说说“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⑾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⑿“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⒀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①___________________→议种瘪种→②_________________→给儿新生
【小题2】文中画线的语段富有画面感,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农民这一形象。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小题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小题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请你结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说说“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