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威吓(xià) 纨绔(kù) 草窠(kē) 敛气屏声(bǐng) |
B.朱拓(tuó) 负疚(jiù) 厢庑(wú) 少不更事(gēng) |
C.思忖(cǔn) 脊髓(suí) 蹿红(cuàn) 锲而不舍(qiè) |
D.炮烙(páo) 黼黻(fú) 荸荠(bí) 剑拔弩张(nǔ) |
A.筵席 敕造 泪涟涟 味同嚼蜡 察颜观色 |
B.桅杆 针砭 家具店 文过饰非 连绵不断 |
C.弩钝 裨将 闹意气 神智镇定 淡妆浓抹 |
D.夙愿 聒噪 走投无路 理曲词穷 殃及池鱼 |
①重阳时节,35年前从这所大学毕业的老同学们相约回到母校重聚。旧雨新知,阔别重逢,大家谈笑风生,格外开心。
②女排以六战皆捷的全胜成绩夺得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人们喜形于色,额手称庆。
③虽然说自古英雄也难免儿女情长,但爱情与亲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好儿男就应该有志在四方的抱负和襟怀。
④他们两个当年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文理兼擅,好学上进。课间也常见他们耳提面命,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心得。
⑤今年以来,先是女儿高考受挫,接着老父亲患病瘫痪在床,他自己努力经营的公司也效益下滑,真是遇上了多事之秋。
⑥这里原来是人迹罕至的荒郊,如今疏浚了河道,栽植了花木,又修建了几处亭阁和木质步道,春树暮云,景致美不胜收。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
A.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名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巴黎枪击爆炸案嫌疑人。 |
B.这款经过特别设计的咖啡杯,利用毛细管力替代太空中缺失的动力,再配以独特的几何形状,可供宇航员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饮用。 |
C.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科尔曾执掌的德国是欧洲最强调政治延续性的,虽然他已在今年夏天逝世,他的历史遗产却被完好地保存。 |
D.研究人员说,完全拒绝体育活动可能是罹患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证据表明,久坐沙发不动,会增加肾脏和膀胱患癌的风险。 |
2.话题作文-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朝人,少怀壮志,与祖逖相互激励,常闻鸡鸣而起来舞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照应了标题。 |
B.颔联对仗工整,写景壮丽。写湘江沿岸,木芙蓉铺天盖地,丛生的薜荔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 |
C.诗人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生长在淮北的枳相像,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 |
D.“王孙”代指自己出身高贵,然而流落异乡,连身份卑微的打鱼人都对自己不闻不问,失意之感油然而生。 |
【小题2】诗歌于尺幅之中写尽深沉之情,结合全诗,分析表达了哪些情感?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乱,徙绍兴之余姚。年十五,丁内外艰,孤贫飘泊,无以自振。二十余,始知读书,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调饶州德兴丞。盗入县民齐匊家,平素所不快者,皆罥絓逮狱。州属迥决禁囚,辨其冤者纵遣之。匊讼不已。会获盗宁国,匊犹讼还所纵之人,迥曰:“盗既获矣,再令追捕,或死于道路,使其骨肉何依,岂审冤之道哉!”改知隆兴府进贤县。县大水,亡稻麦,迥白于府,议租税悉蠲之。郡僚犹曰:“渡江后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迥力论之曰:“唐人损七,则租庸调俱免。今损十矣。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宽。”议乃息。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血也。曾不是思,而横敛虐民,鬼神其无知乎!”奉祠寓居番阳之萧寺有程祥者病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有欲醮之者,度曰:“吾儿幼,若事他人,使母不得抚其子,岂不负良人乎?”终辞焉。或为迥言其事,迥走告于郡守,月给之钱粟。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强抚弱,导以恩义。积年雠讼,一语解去。暇则宾礼贤士,从容尽欢,进其子弟之秀者与之均礼,为之陈说《诗》《书》。质疑问难者,不问蚤暮。卒官。朝奉郎朱熹以书告迥子绚曰:“敬惟先德,博闻至行,追配古人,释经订史,开悟后学,当世之务又所通该,非独章句之儒而已。著书满家,足以传世,是亦足以不朽。”绚以致仕恩调巴陵尉,摄邑事,能理冤狱。
(节选自《宋史•程迥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欲醮之者 醮:使……出嫁 B. 或为迥言其事 或:有时
C. 绥强抚弱 绥:安抚 D. 当世之务又所通该 该:完备
【小题2】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奉祠寓居/番阳之萧寺/有程祥者/病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
B. 奉祠/寓居番阳之萧寺/有程祥者/病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
C. 奉祠寓居/番阳之萧寺/有程祥者/病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
D. 奉祠/寓居番阳之萧寺/有程祥者/病亡/祥妻度氏犹质卖奁具以抚育孤子/久之罄/竭濒死/邻家皆莫识其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迥经历坎坷,大器晚成。他少年时历经战乱,家庭贫寒,四处漂泊。二十岁后才知道读书求学,最终在隆兴元年考中了进士。
B. 程迥通晓时务,办事干练。他处理积年旧案,也往往能一语化解。因此,历任多地多个官职,决狱办案都很顺利,诸多疑难均迎刃而解。
C. 程迥体恤百姓,政令宽简。他任进贤县县令时,坚持为受灾的百姓免去全部赋税;在上饶县,又坚决阻止了对百姓加收赋税的行为。
D. 程迥礼贤下士,精于儒学。他释订经史,著书满家;开悟后学,质疑问难。因而得到当时的大学者朱熹很高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乱甫定,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迥得以考德问业焉。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隐 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4)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
6.情景默写- (共1题)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锦瑟》一诗的这一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7.语言表达- (共1题)
法国巴黎市郊区,有一家名叫“黑暗滋味”的餐馆。这家餐馆与其他普通的餐馆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令人称奇的是这家餐馆在营业时,里面没有用照明的灯;而且该店雇用的侍者,也大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一对感情濒临破裂的夫妇,在离婚之前,决定在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便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疼惜地掏出手帕,摸黑为即将与他分手的妻子包扎伤指。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的时候,妻子才发现丈夫的一个手指也在朝外渗着血,原来刚才他急于给她包扎伤指,自己的手指也触在了那些碎玻璃碴上。不知为什么,她紧紧地抱住了丈夫……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