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092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0

1.选择题(共7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古人笔下,____________的鸟,绝美的画,____________;而在今天某些人手中,却换了另一番模样。国庆期间,一张横跨天津、河北的万米猎网,让数千只鸟类徒遭厄运,让____________的生态雪上加霜。
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悠然 相辅相成 脆弱B.悠闲 相得益彰 脆弱
C.悠然 相得益彰 微弱D.悠闲 相辅相成 微弱
2.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
A.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D.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4.
下面对唐代“以胖为美”的具体原因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A.国力强盛,丰衣足食
B.兼容并包,高度开放
C.充满自信,不怕肥胖
D.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5.
请为姜夔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选出正确的句子,并进行排序。(3分)()
①西窗一雨无人见②细草穿沙雪半销③秋来东阁凉如水
④吴宫烟冷水迢迢⑤一夜吹香过石桥⑥梅花竹里无人见
A.②⑤①④B.④⑤①②C.③⑤⑥②D.②④⑥⑤
6.

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民族文化的实力。这是因为(   ) 

7.

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我们要努力提高民族文化的实力。这是因为(   ) 

2.句子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2)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3)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刺客列传》)
(4)士为知己者死,_________________。《史记·刺客列传》
(5)___________________,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6)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8)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9)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0)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1)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诗歌鉴赏(共3题)

9.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水:亦作“二水”。
【小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小题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1.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9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1,俊逸鲍参军。
渭北2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3)论文:此处指论诗。
【小题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4分)
【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5分)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狄梁公性闲①医药,尤妙针术。显庆中,应制②入关,路由华州,阛阓③之北,稠人广众,聚观如堵。
狄梁公引辔遥望,有巨牌大字云:“能疗此儿,酬绢千匹。”即就观之,有富室儿,年约十四五,卧牌下。鼻端生赘④,大如拳石,根蒂缀鼻。或触之,酸痛刺骨,于是两眼为赘所缒⑤,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顷刻将绝。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其父母洎⑥亲属,叩颡⑦祈请,即辇千绢置于坐侧,公因令扶起,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乃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病人颔之。公遽抽针,而瘤赘应手而落,双目登亦如初,曾无病痛。
其父母亲眷且泣且拜,则以缣⑧物奉焉。公笑曰:“吾哀尔子命之危逼,吾盖⑨急病行志耳,非鬻⑩技者也。”不顾而去焉。
(薛用弱《集异记》)
[注]①闲:爱好。②应制:奉皇帝诏令。③阛阓(huánhuì):街市。④赘:肿瘤。⑤缒(zhuì):牵连。⑥洎(jì):及。⑦颡(sǎng):额,脑门子。⑧缣(jiān):这里指绢。⑨盖:因为。⑩鬻(yù):卖。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即观之(靠近)B.顷刻将(死亡)
C.吾尔子命之危逼(可怜)D.不而去焉(照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于是两眼赘所缒    山峦晴雪所洗
B.而瘤赘应手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即脑后下针寸许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则缣物奉焉 扶苏数谏故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恻然久之,乃曰:“吾能为也。”
②吾盖急病行志耳,非鬻技者也。
【小题4】狄梁公救治病儿这件事,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回答。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1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阿福
杨绛
①阿福也不知是十几岁,看来只像七八岁的小孩,因为从小挨饿,发育到此为止了。他家穷,爹死了,娘养不活大群孩子,就把最小的给别人家做儿子。可是收养他的人又死了;那家把他又给别家,后来收养他的人又死了。人人都说他是个苦命人。我家门房赵佩荣是他同乡,就向我妈妈说:“太太行个好事吧,收留了他,给口饭吃,叫他打打杂也好。”他就到我家来了。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借吉祥字儿去防御厄运。
②不记得妈妈给了阿福什么好东西,他说要留给他娘。妈妈说这阿福是个好孩子,有良心,得了好东西就想到娘;所以妈妈处处护着他。妈妈平时吃什么东西,总留些给阿福吃,常说:“阿福,你放在嘴里吃了吧。”我们都笑妈妈:“不放在嘴里,叫他哪儿吃呀!”其实妈妈的意思很明显,无非说:这不过是一点点,一口两口就没了。
③阿福在我家可乐了。赵佩荣有一副小型的木匠家具(可能是他那个木匠儿子给置备的):小斧子、小刨子、小锯子、小斜凿,一应俱全。阿福拣些硬木,锯呀,刨呀,做成大大小小的匣子,有的还带着匣盖,盖上还嵌一块玻璃。他玩得很有意思。如叫他后园去拔草,他就在后园捉蚱蜢,摘野花。阿福有个特殊的笑,不是嘻嘻哈哈,而是塌塌实实的傻笑,笑声如“格以啊”的切音,那是“阿福笑”。一次有客人来了。阿福进来通报完毕,就擅自去招待客人。我们偶在外面听见,他就像猪八戒见了妖精直呼“妖精”那样,大声说:“客人,你请坐呀”(他的乡音是“能请坐(口虐)”),说得字字着实,然后陪上一声“阿福笑”,得意而出。我们谁也没责怪他,不过那位客人一定很诧异。
④妈妈要为阿福攒钱娶一房媳妇,还要教他学一门手艺。我们说阿福手巧,叫他学“小木匠”吧。“小木匠”不是盖房子的木匠,而是做木器家具的。苏州的小木匠有极精巧的工艺,阿福远不够格儿。他也永远没长大成人。他来我家几年后,只长大了一圈,仍然是个发育不全的孩子。
⑤从前在人家帮佣,工钱之外,还有别的收入,例如节赏、年赏、送礼的脚钱,端茶送点心的赏钱等等。尖利的工往往抢干这类“巧宗儿”。我妈妈把这类的钱一律归公,过节时按劳分配。阿福虽呆,总也分得一份,加上工资,很快就攒满百把块银元了。可是阿福每逢他的财富将近百元,就要大病一场。从前的规矩,帮佣的人小病在东家休息,大病或长病就回家。阿福大病回家,钱用完,病就好,又回我家来。妈妈诧怪说:“阿福怎么这样命薄,连一百块钱都招不住。”
⑥我家厨子结婚走了。妈妈就教阿福做厨子,让他上街买菜。他一下子攒了三百元。他在市上活动,结交了三朋四友,准是他向人炫耀了自己的财富,就有人要招他去当“小少爷”。妈妈叫他勿上当,他却执意要去做人家的“小少爷”。他怕妈妈拦阻,竟半夜跑到女佣住的楼上,掀起小阿妹的帐子,要上她的床。这分明是有人教唆的。妈妈没奈何,只好叫佩荣把阿福送到那家去做“小少爷”。
⑦过了两三天,妈妈叫佩荣去看看。佩荣回来说,阿福穿了花缎袍子、黑缎马褂,戴着个红结子瓜皮帽,在做“小少爷”呢。
⑧随后赵佩荣被他的小儿子接走了。随后我家也逃难下乡。但逃难前夕,忽收到阿福乡里人来信,信上是半通不通的文言,大意说:阿福的钱已全给骗光,身上的衣服也剥掉了,赶在地里干重活,阿福就此“生有神经之病”。看来阿福已被赶回乡去。我家也逃难出城了,竟不知阿福如何下落。
一九九○年六月
【小题1】(小题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塑造“阿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
【小题2】(小题2)文中说:妈妈因他命苦,为他取名“阿福”,请分析“阿福”这一名字的含意?
【小题3】(小题3)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阿福”的?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小题4】(小题4)请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

6.命题作文(共1题)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蓦然回首,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让你我为之或感动或欣喜或遗憾或愤怒……

请以“蓦然回首”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