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辛集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043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22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括号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媲美(pì) 褶皱(zhě) 倔强(juè) 乘凉(chéng)
B.珐琅(fà) 暴晒(bào) 眨眼(zhǎ) 憎恶(zēng)
C.墙垣(yuán)   脚踝(huái) 挨打(āi) 晃动(huàng)
D.画舫(fǎng)   坐骑(jì) 顷刻(qǐng)    鞭笞(chī)
2.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北平,生活舒适可爱。居住在繁华街衢附近的人,也都能安祥生活。那里的生活程度很低,生活也颇富意味。
B.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隐约现出了绿州的轮廓。在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一股决绝的气概。
C.他是郡守,手握长锸,站在滔滔江边,完成了“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辨论。
D.豪猪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坏的灌木丛中玩上一个整天,很有教养似地边走边哼,逍遥自得,无所用心,宛然是一位乐天派。
3.
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神秘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更显得温馨浪漫了。
B.楼房鳞次栉比,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C.不论多么完美无缺的阴谋、多么天衣无缝的计划,最终都有图穷匕见的一天。
D.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网络谣言制造者“秦火火”等人,因涉嫌犯罪被依法刑拘。
E.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B.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C.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不知道这几天会不会刮大风,也不知道会不会下大雨。
D.诗人仰望明月,想象妻子“闺中只独看”的孤寂、“清辉玉臂寒”的凄凉,倍增思念。
6.
对下面漫画的内容及寓意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A.画面中瓶子里有少半瓶水,左边一只乌鸦站在瓶口沿上用吸管惬意地喝着水。
B.画面中右边一只乌鸦满头大汗地衔来石子,生气地投向抢自己水的“敌人”。
C.漫画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固守经验、思维僵化、做事不知道变通的人。
D.漫画批判了社会上那些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婪、占有欲极强的人。
7.
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B.后人哀之而不见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D.乘彼垝原,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卫风·氓》)

2.诗歌鉴赏(共1题)

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露珠 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小题1】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清纯洁净、晶莹剔透的露珠,原来它是在清静的夜晚,自高远的天空坠下的。
B.诗人展开想象,如果把露珠拿到玉盘之上近看,它一定会在上面滚来滚去,那才会发现原来它是圆形的。
C.一、二句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质地高洁、色调清新淡雅的艺术画面,盛赞露珠品格的高洁清雅。
D.三、四句转为动态描写,不仅写出露珠本身滚来滚去的可爱,也写出了诗人欣然一见时的惊喜之态。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写景富于层次感,先推出主体对象的衬景——荷叶,然后再推出主体露珠,继而交代这颗露珠的来历,最后描绘其动态美。
B.本诗写景透露出诗人体人观物细微敏锐的特点,景物描写具体生动、细致入微,让人有种身临其境,既见其珠、又闻其声的直观感受。
C.本诗敏锐地捕捉到露珠的美丽特征,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绘就一幅明媚如春、优美动人的风景画。
D.本诗还向人们阐释了一种深邃的生活哲理:对于事物的认识,只凭静态观察可能并不全面;只有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才能对它有深刻的认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拔岳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骁果绝人。不读兵书,而暗与之合。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州陷,投尔朱荣,每帐下与计事,多与荣意合。荣与元天穆谋入匡朝廷,岳曰:“将军士马精强,位望隆重,若首举义旗,伐叛匡救,何往不克,何向不摧。古人云: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未几,孝明帝暴崩,荣疑有故,乃举兵赴洛。荣既杀朝士,因欲称帝。岳乃从容致谏,荣寻亦自悟,乃尊立孝庄。时万俟丑奴僭.称大号,荣将遣岳讨之。私谓其兄曰:“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诉生焉。”乃请尔朱氏一人为元帅,岳副贰之。时赤水蜀贼兵断路,天光众不满二千。及军次潼关,天光有难色,岳乃进破之于渭北,军容大振。时丑奴自围岐州,遣其大行台尉迟菩萨南度渭水,攻围趋栅。天光遣岳率千骑赴援。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数十为一处,随地形势置之。明日,岳渐前进,至水浅可济处,岳便驰马东出。贼谓岳走,乃弃步兵,南度渭水,轻骑追岳。岳依横冈设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击之,贼便退走。俄虏三千人,遂禽菩萨。及孝武即位,加关中大行台。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图齐神武。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关中,间岳及侯莫陈悦。岳召悦会于高平,而悦受神武指,密图岳。岳弗之知而先又轻悦,悦乃诱岳入营,令其婿元洪景斩岳于幕中。朝野莫不痛惜之。子纬嗣,周保定中,录岳旧德,进爵霍国公,尚周文帝女。
(节选自《北史·贺拔岳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骁果绝人   绝:超越,超过
B.岳副贰之   贰:做副手,帮助
C.及军次潼关  次:驻扎,驻守
D.间岳及侯莫陈悦 间:中间,期间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B.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C.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D.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余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环臂/贼大骇/后广阳王深以为帐内军主/与兄胜俱镇恒州/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是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
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小题4】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此之谓矣。
A.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就是这样认为的。
B.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C.早晨谋划不涉及晚上,话说了出来不等待车驾。就是这样认为的。
D.早晨谋划了就不能等到晚上,说了出发就不能等到车子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拔岳胸怀大志,谋略超出众人。他不读兵书,谋略却与兵书不谋而合;在军中议事,见解往往与将领尔朱荣相吻合;在战场御敌,也能以少胜多。
B.贺拔岳深谋远虑,一向处事严谨。他曾建议尔朱荣尽快举起义旗,拯救国难,并劝说尔朱荣放弃称帝,他还能在讨伐万俟丑奴之前就预测事态发展。
C.贺拔岳骁勇善战,屡次建立奇功。他在渭河一带假装逃跑诱敌深入,并设下伏兵等待敌人,然后身先士卒攻其不备,俘虏了数千敌军和将领尉迟菩萨。
D.贺拔岳百密一疏,以致身死人手。侯莫陈悦受神武指使图谋杀死他,他却毫不知情,又轻视对方,结果被元洪景诱骗杀死在军帐中,朝野上下人人惋惜。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尽管有时式微,但总体来说却生生不息。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为救世而奔走于各诸侯国,整理编纂“六书”。整理编纂的同时,孔子吸取了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使儒学成为“显学”。
从诸侯割据到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社会实现了大变革、大转型。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是当时法、道、儒各家所议论的热门话题。汉武帝为使刘汉政权“传之亡(无)穷”,而举贤良文学之士,以对策的形式“垂问乎天人之应”。董仲舒经过“三年不窥园”的殚精致思,吸收先秦名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入儒,创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理论思维体系,回应了汉武帝“天人之应”的“垂问”,为当时社会治理中所存在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政令刑罚、礼乐教化、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冲突和由此产生的现实危机,提出了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自汉末至唐,由于内外种种因素的影响,儒学未能创造出化解现实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冲突和危机的方法,从而淡化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理论思维、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领域应有的效能和作用。尽管如此,在儒释道三教长期的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儒学以其特有的理论思维、礼乐制度,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面对佛教的强势文化,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出入佛道,“尽究其说”。他们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终极关切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颠错于秦火、兴盛于汉代、幽沉于六朝的儒学,焕然大明于世。由于理学家的创新,儒学不仅获得新生命,而且发展到顶峰。
儒学之所以得以开创,董仲舒和宋明理学之所以赋予了儒学新生命,归根到底就在于创新。创新是指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超越往圣和诸子,既不是照着讲,也不是接着讲,而是在“穷理尽性而至于命”的效能上,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话题,建构新的哲学理论思维体系,是自己讲,讲自己。
在当代,若要开创儒学的新局面,赋予儒学新生命,必须借鉴宋明理学的经验,建构“自家”哲学理论的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若仍是唱唱老调子,就会使儒学愈唱愈衰落,愈唱愈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若执著于对儒家文本的照着讲,或者以秉承衣钵的方式接着讲,就会使儒学愈讲愈枯燥,愈讲愈贫乏。为改变这种状况,使儒学得以新生,必须“自家”创造出新理论体系、新核心话题、新诠释文本,激发新儒学的生命智慧。
(节编自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小题1】下列对于“儒学”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整理编纂“六书”时吸取前人理论思维的营养,创立了儒家学派,建构了儒学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
B.如何适应社会大转型的需要,如何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些热点问题引发了当时法、道、儒各家学派的议论,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C.董仲舒吸收名、法、道等各家思想入儒,建构了新儒学的理论思维体系,提出现实冲突和危机的化解之道,使儒学获得了新生命。
D.自汉末至唐,儒学未能找到化解现实冲突和危机的方法,原因在于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和作用。
【小题2】(小题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时的理学家,援佛道入儒,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儒学不仅获得了新生命,而且发展到了顶峰。
B.儒学的开创和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创新。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开往圣和诸子,而是强调在继承往圣和诸子的基础上去超越他们。
C.在当代,若要使儒学获得新生命,必须在全盘接受宋明理学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家”哲学理论思维新体系、新观点、新话题和新方法。
D.儒学如要在当代得到发展,必须充分体会和把握时代的现实需求和时代的主流精神,而不能仍是唱唱老调子,否则就会愈唱愈衰落。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私的父亲
凤凰
男孩的父亲突然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急忙把父亲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先住下来,观察几天,如果需要,可能会动手术,叫母亲准备好钱。
家里穷,母亲急得四处借钱。母亲还没有凑够给父亲治病的钱,男孩也全身发抖,肌肉萎缩。母亲吓得赶紧把男孩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母亲说,跟他父亲是一样的病,可能是遗传。
两天后,医生告诉母亲说,他们都得动手术,但是,动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救活他们。
母亲很着急,很伤心借的钱,也许还不够一个人的费用,两个人,怎么办呢?更何况,动手术,还不一定有救!母亲急得团团转,母亲泪流满面。这样倒霉的事,怎么就摊在了自己的身上?
母亲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不能救两个,至少要救一个,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可是,救谁呢?一个是自己的丈夫,一个是自己的儿子。
母亲对父亲和男孩说,对不起,实在没有钱,只能先救一个你们说说,先救谁?
父亲说,先救我!先救我!我是你丈夫,我跟你最亲!
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什么是亲情?这就是亲情!在最关键的时候,父亲居然要先救自己,放弃他,父亲太自私了!
母亲沉默了。她想,我真的就只是救丈夫,不救儿子吗?她知道,她的决定,可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她说,我想,谁的身体强,就救谁吧。因为身体强,希望才最大,你们说呢?
父亲说,也是啊,好吧,就这样吧!
男孩说,好吧,我同意!
在此之前,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他想自己没有报答父亲的机会,这一次,就把生的希望让给父亲吧。可是现在,他不会放弃,他要活下来,因为父亲太自私,他不配当自己的父亲,他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男孩大口吃药,哪怕再苦,他都不皱一下眉头。男孩大口喝水,大口吃水果,大口喝粥,他要让自己的身体强壮,他要让自己的精神抖擞,他不能输给父亲。输给父亲,他就只有死。
两天后,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男孩的身体和精神都比父亲要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有医生,都决定救男孩。当然,也不是说就完全放弃父亲。父亲依然住院,依然吃药,依然观察,母亲依然四处求人,只要有足够的钱,依然会救父亲。
男孩进行手术,手术非常成功。医生说情况很好,只要不出意外,他活几十年都没问题。
男孩的身体一天天恢复,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萎缩。最终,男孩能大口地吃饭,能下床走路。而父亲,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跟死人没多少差别。医生告诉母亲说,没救了,抬回家去吧!
男孩出院那天,父亲也出了院。男孩是自己走回去的,父亲却是让人抬回去的。每天,男孩蹦蹦跳跳,说说笑笑,好像他不曾得过疾病。而父亲,在一个早晨,终于死去。那时的父亲,只剩下一把骨头。
父亲的去世,男孩一点也不悲伤,因为,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他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既然不是自己的父亲,那么,他就没有理由悲伤。母亲对男孩说,孩子,你爸死了,你怎么一点都不伤心呢?你给他磕几个头吧!
男孩摇头,他说,他不是我爸!我不给他磕头!
母亲说,我知道,在医院,你爸说过救他的话,显得很自私,你恨你爸。可是,孩子,我要告诉你,真相并不是那样的。其实,一开始,你爸就要放弃自己,就要让我救你。可是我不同意。后来,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救一个人,我才只好答应他救你。可是,他担心因为救你而放弃他,让你内疚一辈子,才不得不说出那样自私的话来。那些话,可能会伤害你,但是却能让你与他比赛,激发你活下去的信心,增强你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在把自己的药省给你吃。他说只要你活着,他就是死了也值。如果不是为了救你,我想,他现在可能还活着!
男孩早已泪流满面。他走到父亲的棺木前,“咚”地一声跪下。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父亲说出自私话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认为妻子和自己最亲,理所当然应先救自己。
B.父亲出于无私的父爱,想要放弃自己,先救孩子。
C.父亲不希望因为自己放弃治疗而让孩子背上包袱。
D.父亲希望孩子与他比赛,激发孩子活下去的斗志。
【小题2】下列对母亲形象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母亲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为了给二人治病,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到处借钱,希望至少要救一个。
B.母亲总是心怀希望虽然借不够治疗父子二人的费用,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会选择放弃。
C.母亲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她不能失去丈夫,不能失去儿子,如果只能救一个,先救谁让她难以做出决定。
D.母亲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当男孩的身体明显比父亲强壮的时候,母亲果断地决定放弃父亲。
【小题3】下列对小说中男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起初,男孩曾想过主动放弃,让母亲把钱花在父亲身上。因为他觉得父亲身体比他强壮,治愈希望应该比他大。
B.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他没有说话,把脸转到一边,悄悄地流泪。这是因为母亲放弃自己的做法让他伤心绝望。
C.男孩开始想先救父亲,后来又不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要活下来,因为他觉得父亲太自私,不值得自己为之牺牲。
D.自从医院里父亲说出那么自私的话后,男孩就不再认他是自己的父亲,但父亲去世的时候,男孩还是有一点悲伤。
E. 男孩得知事情的真相以后,泪流满面,并且在父亲的棺木前跪下,因为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小题4】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以“自私的父亲”为标题,为读者留下悬念,父亲为什么自私,父亲怎样自私,引发了读者心中一连串的疑问。
B.男孩的身体变得强壮,而父亲的身体更加萎缩,精神更加萎靡,这些情节为下文男孩康复、父亲去世做了铺垫。
C.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父亲的话让人觉得他很自私,但小说最后揭示了他的慈父情怀。
D.塑造男孩这一人物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多种描写方式,这些描写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
E. 小说的结尾在母亲叙述事情真相后戛然而止,对儿子的反应一字不提,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5.材料作文(共1题)

12.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个性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