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性嶂碍。 |
B.学习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浅尝辄止。 |
C.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清新镌永,画也别具一格 |
D.他的这部新作,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揭露和剖析,鞭辟入理,发人深思。 |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全新的载体可以 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②顷刻间,他的心头 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 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①全新的载体可以 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使之释放出夺目的光辉。
②顷刻间,他的心头 着幸福的、欢乐的感情。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 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A.激活 充溢 不是/就是 | B.激发 充斥 不是/就是 |
C.激活 充溢 不是/而是 | D.激发 充斥 不是/而是 |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A.翘首(qiào) 馈赠(kuì) 如履薄冰(bò) |
B.赝品(yàn) 刚劲(jìn) 一哄而散(hōng) |
C.炽热(chì) 匹配(pī) 汗流浃背(jiā) |
D.勒令(lè) 供给(gōng) 沧海一粟(sù)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A.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
B.书面语和口语相互制约,书面语经常从方言里吸收营养,它不能脱离口语“一意孤行”。 |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
D.节日里,商店门口张灯结彩,街上行人和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热闹景象。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李明对刚进门的小吴说。 |
B.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
C.窦娥在刑场发下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这三桩誓愿。用以 表明心中的悲愤和反抗。 |
D.辛弃疾的词是以善用典故出名的。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这句话中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
B.新来的教育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C.如果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
D.相声和幽默小品不仅要有笑料,还要有思想,应让每一位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
2.句子默写- (共1题)
7.
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任选三句)
(1)锲而不舍,________。
(2)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
(4)______,天涯共此时。
(5)工欲善其事,_______。
(1)锲而不舍,________。
(2)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
(4)______,天涯共此时。
(5)工欲善其事,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1题)
8.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A.第一句写采莲姑娘穿的裙子与荷叶成一色,好像是从一块绫罗上裁剪下来的一 样。 |
B.第二句写荷叶与荷花密密匝匝,到处都是,紧挨着人的脸。 |
C.第三、四句写姑娘入池采莲,简直与莲叶荷花混成一片,难以分辨,只有听到 动听的歌声,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
D.诗人将采莲姑娘的形象与荷池的景象对应着描写,使全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 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 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 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小题2】下列与“人皆得以隶使之”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小题4】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 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 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 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是
A.不敢复有株治 株连,牵连 |
B.大阉亦逡巡畏义 犹疑不决 |
C.而又有剪发杜门 塞,闭 |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领头人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
B.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C.佯狂不知所之者 |
D.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
A.素不闻诗书之训。 译文: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 |
B.轻重固何如哉? 译文: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 |
C.忠义暴于朝廷。 译文:忠义之举在朝廷上暴发。 |
D.斯固百世之遇也。 译文: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
A.“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反衬了五烈士品质的崇高与行为的光明磊落。 |
B.“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鲜明揭示出当时政治的黑暗与形势的恐怖。 |
C.这两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五人抗击阉党的政治影响和重大意义。 |
D.作者叙议结合,层层对比;巧妙设喻,说理形象。 |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小 题。
建筑审美
①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 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是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 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 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②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 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 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 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 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 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 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 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 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受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历 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 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 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③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 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 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 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 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小题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小题2】第②段中“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小题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建筑审美
①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 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是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 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 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②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 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 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 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形式的 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 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 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 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 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受形式,无不包涵着深刻的历 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涵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 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 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③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式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 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 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 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 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小题1】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纪的直接成果。 |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涵了历史审美因素。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 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 则而得以升华。 |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 到复杂。 |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 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
1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 题。
①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 3 号 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②研究表明,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身体 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的地 区,居民体内的“肥胖基因”就比较多,以便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 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 负担,由“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③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能促使身体制造出一种在血液中输送脂肪的蛋白质——“AOP-D 基因”。APO-D 基因赿多,血液输送脂肪越流畅,体内所积聚的脂肪也就 越多。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肥胖基因”喜欢隔代遗传,在多数家庭里, 胖父母一般不会将“肥胖基因”传给其子女,而会将它遗传给他们的孙辈。
【小题1】(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导致肥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根据文意,对“‘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一句,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对“肥胖基因”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①如果把肥胖完全归罪于吃得太多,营养过剩,那是不太正确的。有些重体力劳动者,尽管吃的是粗茶淡饭,却还是身宽体胖。对于这个问题,英国科学家进行 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存在一种功能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体内的 3 号 染色体有关。由于这种基因藏在肥胖者的体内,故称之为“肥胖基因”。
②研究表明,肥胖基因原来是一种应付困难时期的保险装置,它可以促使身体 充分地利用一切食物,并将所吸收的营养物质储存起来。在一些长期极度贫困的地 区,居民体内的“肥胖基因”就比较多,以便从有限的食物中,吸收尽量多的营养 物质储存起来。然而,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断丰盛,“肥胖基因”便成了人们的 负担,由“生命的保护神”变成了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③科学家发现,肥胖基因能促使身体制造出一种在血液中输送脂肪的蛋白质——“AOP-D 基因”。APO-D 基因赿多,血液输送脂肪越流畅,体内所积聚的脂肪也就 越多。医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人的“肥胖基因”喜欢隔代遗传,在多数家庭里, 胖父母一般不会将“肥胖基因”传给其子女,而会将它遗传给他们的孙辈。
【小题1】(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导致肥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能由于肥胖者吃得过多,营养过剩所致。 |
B.可能由于肥胖者体内“APO-D 基因”过多所致。 |
C.可能由于遗传所致。 |
D.绝不可能由于其父母肥胖的原因所致。 |
A.说明“肥胖基因”有助于人们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地区。 |
B.说明长期贫困是形成“肥胖基因”的起因。 |
C.说明人只要有“肥胖基因”这种“生命的保护神”,便可以度过困难时期。 |
D.说明有“肥胖基因”的人能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 |
A.“肥胖基因”对人有害无益。 |
B.“肥胖基因”对人有益无害。 |
C.“肥胖基因”爱穷人。 |
D.“肥胖基因”弊大于利。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下列小 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①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 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②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 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 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我也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③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 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 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 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④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 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 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 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 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 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⑤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 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 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 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 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⑥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 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 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 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 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 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⑦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 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 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 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 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第②段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 为什么?
【小题2】第③段内容生动,语言形象,体现了散文之美。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
【小题3】第④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4】第⑦段写作者“回到城里”后又想起山野间的竹子,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5】作者思路开阔,感受细腻丰富,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竹子的精神气质。你最欣赏 其中哪一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挺拔之姿
朱以撒
①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 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②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 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光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 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我也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③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 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 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 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④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 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 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 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 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 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⑤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在《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 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 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 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 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⑥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 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 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 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 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 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⑦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 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 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 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 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第②段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 为什么?
【小题2】第③段内容生动,语言形象,体现了散文之美。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达到这一表达效果的?
【小题3】第④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4】第⑦段写作者“回到城里”后又想起山野间的竹子,其用意是什么?
【小题5】作者思路开阔,感受细腻丰富,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竹子的精神气质。你最欣赏 其中哪一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
6.材料作文- (共1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能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幸福圆满。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确使用这种能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正能量”不足,总是受到“负能量”的干扰、影响,则足以让你一事无成。每个人都应自觉积蓄“正能量”,疏导“负能量”。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能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幸福圆满。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正确使用这种能量,足以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正能量”不足,总是受到“负能量”的干扰、影响,则足以让你一事无成。每个人都应自觉积蓄“正能量”,疏导“负能量”。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700 字。
7.语言表达- (共2题)
14.
下面是齐小鲁发给他老师的一则手机短信,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找出三处并加 以修改。
张老师:
您好!
您这次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今天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送您 去火车站。
学生:齐小鲁
张老师:
您好!
您这次专程来拜访我,我万分感激。我在一家公司上班,日理万机,今天实在抽不出时间陪您,明天我会抽时间光临您下榻的地方,与您共进午餐,并亲自送您 去火车站。
学生:齐小鲁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3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答:自由表达、 、 、 。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答:自由表达、 、 、 。
8.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