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展专题训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0298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31

1.综合题(共1题)

1.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吴越时期,为了便于蓄、灌、排和区间运输,人们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桑蚕养育工序复杂,需投入较多的劳力。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

(1)分析杭嘉湖地区养蚕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下图所示农业循环生产的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共6题)

2.
毛竹生长迅速且繁殖能力强,适生的温度为最冷月平均气温4~8℃,年降水量1200~2000mm,最适宜水热搭配良好、干湿季节明显、四季较分明的地区。读世界竹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最适宜毛竹生长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甲地无竹子分布的丰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洋流C.太阳辐射D.地形
【小题3】茂盛的竹林和发达的地下茎(在地下水平生长的茎,其上又长出新根和竹芽)系统,可能会使其生长地区
A.土壤肥力提高B.地下水位下降
C.植物物种减少D.地表径流增大
3.
读我国某地区某农事安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上图中最能代表该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对该地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符合生态农业模式的是
A.秸秆-燃烧-还田B.秸秆-堆置-自然腐烂
C.秸秆-新柴-能源D.秸秆-沼气-能源和肥料
4.
   棉花原产于印度,耐旱、耐盐碱,喜光照。15世纪甲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甲国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限制该国棉花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温和,棉花需求量小
B.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
C.地势低平,涝渍严重
D.劳动力少,种植成本高
【小题2】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A.水田农业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
5.
图甲为美国某农场经营模式图,图乙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区)分布 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农场位于图乙中的哪一个农业带(区)
A.aB.bC.cD.d
【小题2】图5中a、b、c农业带(区)共同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平    ②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交通运输便利 ④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
下图为“丹麦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A区域的重要出口农产品有(  )
A.牛肉、面粉B.葡萄酒、红肠
C.乳酪、奶粉D.花卉、水果
【小题2】影响丹麦A与B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B.科技C.劳动力D.热量
7.

   水稻生产重心指的是某个时期水稻产量分布在某个区域上的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地理重心),下图为1978~2009年中国水稻生产重心演变轨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处于中国几何中心(103.50°E,36°N)的东南方向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增长速度慢于其它地区
C.1978—1990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朝西南方向缓慢移动
D.2000—2009年,我国水稻生产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我国水稻生产重心空间布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A.水稻生产技术B.水稻产业政策
C.气候、水源D.耕地面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