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2题)
(1)11月20日下午3时许,广东惠州南山学校二年级的36名学生进行了一场__________的期中考试。学生必须顶碗达到10秒钟、站姿“站如松”才合格。
(2)在青奥会举办进入倒计时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到南京考察青奥会准备情况,他认为此次青奥会准备充分,会给世人带来很多惊喜,一定会__________。
(3)在看到自己的母亲加入广场舞健身大军并__________之后,她看待广场舞的视角也有了转变,并且积极地参与了广场舞健身活动。
A.别有用心 不负众望 大有裨益 | B.别出心裁 不负众望 受益匪浅 |
C.别有用心 不孚众望 受益匪浅 | D.别出心裁 不孚众望 大有裨益 |
请你补充完整他们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有横线处填上相应内容:
具体的步骤 | 具体的内容 |
① {#blank#}1{#/blank#} | 雨具凌乱放置不方便、不卫生、不安全,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放置雨具设备。 |
② {#blank#}2{#/blank#} | 收集信息,进行设计分析,选定材料,确定大小、颜色、形状和功能等,并画出③{#blank#}3{#/blank#}。 |
制作模型或原型 | 绘制图样, ④{#blank#}4{#/blank#}。 |
测试、评估及优化 | 测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模型。 |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
请你补充完整他们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有横线处填上相应内容:
具体的步骤 | 具体的内容 |
① {#blank#}1{#/blank#} | 雨具凌乱放置不方便、不卫生、不安全,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放置雨具设备。 |
② {#blank#}2{#/blank#} | 收集信息,进行设计分析,选定材料,确定大小、颜色、形状和功能等,并画出③{#blank#}3{#/blank#}。 |
制作模型或原型 | 绘制图样, ④{#blank#}4{#/blank#}。 |
测试、评估及优化 | 测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模型。 |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
请你补充完整他们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有横线处填上相应内容:
具体的步骤 | 具体的内容 |
① {#blank#}1{#/blank#} | 雨具凌乱放置不方便、不卫生、不安全,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放置雨具设备。 |
② {#blank#}2{#/blank#} | 收集信息,进行设计分析,选定材料,确定大小、颜色、形状和功能等,并画出③{#blank#}3{#/blank#}。 |
制作模型或原型 | 绘制图样, ④{#blank#}4{#/blank#}。 |
测试、评估及优化 | 测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模型。 |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
请你补充完整他们的设计思路,在下表中有横线处填上相应内容:
具体的步骤 | 具体的内容 |
① {#blank#}1{#/blank#} | 雨具凌乱放置不方便、不卫生、不安全,需要设计一个统一放置雨具设备。 |
② {#blank#}2{#/blank#} | 收集信息,进行设计分析,选定材料,确定大小、颜色、形状和功能等,并画出③{#blank#}3{#/blank#}。 |
制作模型或原型 | 绘制图样, ④{#blank#}4{#/blank#}。 |
测试、评估及优化 | 测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模型。 |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 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①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①人人:即那人。
【小题1】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3分)
【小题2】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方法,表达什么情感?(3分)
【小题3】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分)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雾布
——之五
席慕容
(1)月光明亮。坐在阶前,草木的影子清清楚楚的全部印在地上。
(2)原来,看月其实并不是要仰头注视那一轮清辉,真正的引诱全在那些美丽的影子上面。
(3)旅馆的主人走过来,手里拿着烛光,他说:“对不起,我们又停电了。”
(4)可是我却笑着对他说:“太棒了啊!不然的话,我们怎么能看见这么好的月亮呢?”
(5)他也笑了起来:“如果每位客人都像你这样就好了!”
(6)可不是吗?即或是在这样偏僻的山城里,也要在停电之后才能发现月光的明亮。我走出了旅馆的庭园,往旁边的小街走去,没有一盏灯,也因此,月光可以照在石板砌成的小路上,青青的石板反射着月光,一直延伸到极远的林间。
(7)我慢慢地往前走去,想起了这个早上在池边遇见的阿丽莎,和她对我说的那些话。才不过是刚刚相识的朋友,但是,她为什么一眼就看出我的弱点了呢?
(8)她是住在纽约市的犹太女子,也和我一样,一个人到池边来画荷花。我们开始的时候,只是互相交换作品来看,时间久了一点之后,就开始互相交换心情了。
(9)说着说着,她忽然冒出来一句话:“你到底害怕什么?为什么这样拘谨?为什么不试着把自己放松下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10)我直直地注视着她,眼前这个有着一头蓬松褐发、面颊瘦削的女子正在向我微笑:“你为什么不试试看?对你一定不会有坏处的。”
(11)她说的其实是和我的朋友们劝我时一样的话,但是因为有着巴厘岛鲜蓝的天空和澄翠的树丛做后盾,再加上那一池的荷花荷叶,声势就逼人多了。
(12)好家伙阿丽莎!
(13)她说得太对了。真的,画画的时候,我太看重了我的每一笔每一划,一开始就是一副沉重的心情,那么,所有的笔触如何能够活泼起来?
(14)而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也太看重了我的每一言每一行,永远战战兢兢的,那么,所有的日子如何能够丰富起来?
(15)害怕是因为怕这个世界会看轻我,拘谨是因为随时随地要和这个世界计较。一天又一天的,我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范本,一如一副铁制的盔甲,因为,对于“自己”,我们人类其实知道得是那样的少啊!
(16)纪德说的:“想要‘认识自己’的毛虫永远也变不了蝴蝶。”
(17)让日子就这样顺其自然地过下去吧,卸下我的盔甲,所谓“得失”,哪里是可以从计较中得来或者失去的呢?
(18)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小题1】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第二节划线句子的含义。
【小题2】“月色清朗,照遍了每一处山林。每一条细细的道路,好像都可以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小题3】作品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
【小题4】请探究本文的主旨。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呜!阿靠!卡路来!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喂,大哥,上哪儿去呀?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小题1】本文驳斥的是文化批评中的哪些问题和现象?(6分)
【小题2】第③节中提及“景颇话”一事有何作用?(6分)
【小题3】第④节中“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一句如何理解?
国文与国语(节选)
梁实秋
古文还是要读的。其中的章法、句法、辞藻都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要在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为宜。这是一个程序的问题。对于专门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古书古文读得越多越好,因为这是他专门的学问;对于一般的人,当适可而止,匀出工夫来做别的事情。白话文通了之后再读古文,可以增加许多行文的技巧,使白话文变得简洁些,使白话文更像文。试看许多白话文的作家,写出文章如行云流水,清楚明白,或委婉多姿,或干脆利落,其得力处不在白话,而在于文。依我看,小学及初中完全读白话文,高中完全读古文,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小学注意语言,初中注重文字,循序渐进。
讲到国文教学,在教材教法方面,均应随时研究改良。最要紧的是,要认清国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其目的是在训练学生使用本国的语言文字以求有效地表达思想。如果这个目的不错,那么在国语国文课程之内,应该采取纯粹与这目的有关的材料做教材。有人常把“国学”与“国文”联在一起。我不轻视“国学”,虽然我不大清楚“国学”是什么。如果“国学”即是中国的文学、历史、哲学的话,那么“国学”一词实无存在之必要,应分列为“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国文当然也要有内容,本国文史的古典作品正不妨作为国文的资料,这话当然也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忘记国文的目的,则这些古典作品似应加以改写,使之简化,然后再编为国文资料。例如,在英美,荷马的故事、中古的传奇,每一高等学校的学生都耳熟能详,但并非是由于直接地读过那些古典原作,读的乃是经过重写改编的古典作品。我们的国文教学,也应该认清目标,慎选教材。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确实值得我们珍视,确实值得每一国民都有相当的认识,但是方法有的是,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以高中及大一而言,与其选读深奥的古典作品,不如选读与现代生活有关的资料。有一个时期,国语与常识合编,我觉得那方向是对的,后来不知怎么又改变了。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
【小题1】梁实秋先生在国文教学方面有哪些主张?请加以概括。(6分)
【小题2】“似不可令‘国学’占去国文的一部分的地位”一句如何理解?(4分)
【小题3】结合材料,你认为的国文(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5分)
4.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