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7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公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 |
B.②③⑥ |
C.①④⑤ |
D.③⑤⑥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 B.③④①⑤②⑥ | C.③⑤①④②⑥ | D.③⑤②①④⑥ |
2.话题作文- (共1题)
卑微者不是指一个人成就、地位的低下,而是由于卑微导致的人格低下。高贵者也不是指一个人功高盖天、名可盖地,而是灵魂高贵而导致人格崇高。把自己的灵魂放在一个高度,按这个高度去追求、去奋斗。灵魂与伟人等高,心中就会装进整个世界;灵魂与英雄等高,心中就会生长勇敢无畏;灵魂与智者等高,心中就会开满智慧的花朵。生活中,我们或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处于成就不高、地位低下的境地,但是,我们的灵魂应该站在高处,屹立于高天。
请以“灵魂在高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诗歌鉴赏- (共1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小题1】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碧云,黄叶,绿波,翠烟,作者从远近两个角度描写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 |
B.“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
C.“黯乡魂,追旅思”是说作者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
D.“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
【小题2】本词是乡思离愁之作,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写“乡思离愁之深重”的。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
B.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
C.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
D.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信 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鸡蛋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呱唧呱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小小的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地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
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惨叫翻滚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势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忒好,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长大,他会想法猎来的。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像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着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做细致的刻画,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重要,作者主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
B.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其中“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的描写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C.小说三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后来“闪着白白的光”,凸显了小狐狸对猎人从信任到惊恐的情感变化。 |
D.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
【小题3】小说以“信任”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诗庄词媚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诗也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有人说,“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寓形于风花雪月之中”。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也解释了“诗庄词媚”这一观点。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我国的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
“诗庄词媚”,诗重庄肃蕴敛、雅正刚挺,词尚谐婉有致、豁朗纤艳,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构成世界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
(摘编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诗庄词媚”现象的一项是
A.同是写离别,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柳永却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B.同是写思乡,李白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而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C.同样是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而李清照却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D.同样是写江,张若虚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苏轼却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A.与诗相比,词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形式自由,这和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以及词牌的多种多样有关系。 |
B.“诗庄词媚”的说法只是相对的,历史上也存在诗“媚”词“庄”的现象,比如诗歌中也存在着大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而词中也有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词作。 |
C.“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因此词中都是女性形象 ,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 |
D.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具有教化的功能,“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相比之下,词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更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 |
A.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如追求功业,表达政治抱负,感慨身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而在豪放派出现以前,词并未表现出“庄”的一面。 |
B.词一直被人们称为“淫滥郑声”,这是由于词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并依靠风尘女子传播,多被唱作艳曲,所以不登大雅之堂。 |
C.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诗歌里也存在许多男女情爱之作,这些都反映了诗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 |
D.纵观全篇,“诗庄词媚”的风格和诗词的格式、用途及历史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诗与词的风格各不相同,却并无高下之分。 |
6.语言表达- (共2题)
自鱿人:你说得对,A____________蓑衣客:我不认同,不让座只是道德问题,主动让座者固然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在现代 文明社会,同样也要尊重别人不让座的权利。
黑领一族:照你这样说,B_________拈花一笑:没错,打人是法律问题,打人者一定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蓑衣客: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对拒不让座的女孩,我想劝她的是 C_______;对 打人脸的男乘客,我想劝他的是多学点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
氢能绿色环保,是十分理想的零碳能源。但是,氢气当前主要从石油中制取,成本非常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 ① 。3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绿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氢酶。当它被激活后,绿藻进行光合作用时就能产生氢气。氢酶被激活产生氢气这种情况,是绿藻在应对缺氧的状况下,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能否 ②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跨学科合作,给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外衣”, ③ ,每升绿藻可以产生17毫升氢气。
7.其他-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话题作文:(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