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七大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阴影部分)位置示意图
(2)位于皖江城市带的合肥经济开发区被称为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黔东南的从江山区,当地侗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稻鱼鸭”生态农业复合系统。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人们再放入雏鸭。该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农产品质量好,有着较广的市场前景。但传统农业产量较低,加之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3)试评价当地“稻鱼鸭”农业生产模式的条件。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 “北大荒”地区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1)简述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
(2)简述乙图反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3)试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境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2题)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
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2014年1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开闸放水,北京市首次接饮长江水,而与之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早在半年前已通水,作为补水工程,此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据此,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 ④改善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条件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A.洪涝 水循环活跃 | B.湿地萎缩 人口增长 |
C.土地沙化 粮棉种植 | D.河漫滩增多 森林植被破坏 |

【小题1】甲国发展经济的合理措施是( )
A.利用海峡位置,发展造船业和航运业 | B.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冶金工业 |
C.利用各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D.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工业 |
A.汽车制造 | B.钢铁工业 | C.电子工业 | D.石油开采 |
A.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 | B.大力向海外投资 |
C.推行移民政策,增加人口的数量 | D.填海造陆,扩大生存空间 |

【小题1】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 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 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小题2】对图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A. 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 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 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
D. ①②③④都有商品粮、棉基地
【小题3】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 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C. 丙是我国几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 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小题1】21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①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技术型加工产品对我国出口额的贡献率最大
③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上的出口竞争力强于技术型加工产品
④资本型加工产品占世界同类产品出口额比重低于资源型产品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②农矿产品产量下降
③基础设施投资扩大
④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小题1】大连市将逐渐形成以英特尔项目为核心的、亚洲重要的、国际一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亚洲集成电路集散地。大连市软件产业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 B.海陆交通便利 |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 D.位于环渤海经济圈 |
A.土地面积广大 | B.环境条件优越 |
C.水资源丰富 | D.矿产资源丰富 |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夏季降水增多 | B.夏季气温降低 |
C.冬季降水增多 | D.冬季气温增高 |
A.温室气体减少 | B.森林覆盖率减小 |
C.入湖泥沙量减低 | D.草原生产量减低 |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 B.a、c、b | C.c、a、b | D.b、c、a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 B.水污染、水土流失 |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
C.植被稀疏,土地裸露 | D.人口迅速增加,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A.寒潮 | B.沙尘暴 | C.台风 | D.伏旱 |
A.退耕还林还草 | B.增加灌溉面积 | C.鼓励发展种植业 | D.发展节水型农业 |

【小题1】图示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
A.高原、平原、山地三类地形单元完整 |
B.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需求 |
C.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
D.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较薄 |
A.继续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
B.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
C.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
D.强化人工草地建设 |
A.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重化工业 | B.优化环境,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
C.积极吸引外地重化工业转入 | D.鼓励人口迁出,减轻环境压力 |
下图是某高中学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的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及预测的未来土地利用情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农业生产结构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
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C.亚寒带针叶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小题1】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 )
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 | B.劳动力成本低 |
C.水资源丰富 |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 |
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 | 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 |
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 | D.发展资金不足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小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 B.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
C.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 D.可缓解丁地的用水紧张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
C.可增加戊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