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2.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__________,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应是_______,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_______ 。
3.
下列词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饯别 金榜提名 不胫而走 千古传诵 |
B.潇洒 察颜观色 讳莫如深 家喻户晓 |
C.抉择 断壁残垣 杳无踪影 屈节辱命 |
D.谬说 所向披糜 坦露心扉 人才倍出 |
4.
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是 ( )
A.楔子(xiē) 蹉跎(cuō) 掇拾(duō) 义愤填膺(yīng) |
B.笑靥(yàn) 狡黠(xiá) 涔涔(chén) 脍(kuaì)炙人口 |
C.烦躁(zào) 连累(lěi) 刽(kuaì)子手 咬文嚼字(jué) |
D.谛听(dì) 埋怨(mái) 着手(zháo) 病入膏肓(huāng) |
2.句子默写- (共1题)
6.
默写、填空题
① 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慕_____________。
② 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天堑无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⑥ 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① 东南形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柳画桥,风帘翠慕_____________。
② 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天堑无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⑥ 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诗歌鉴赏- (共1题)
7.
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③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
(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③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
(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
4.文言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个小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1)翻译: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翻译:“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1)翻译: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2)翻译:“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9.
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小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①“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② 。”
【小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小题2】在横线处补出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翻译划线句①
(2)翻译划线句②。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①“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② 。”
【小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
B.徒见欺 |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D.班百者多徒行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
(1)翻译划线句①
(2)翻译划线句②。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0.
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是 ( )
【小题3】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小题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怕不待:难道不想 |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底:眼前 |
C.趁程途节饮食|趁程途:赶路 |
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扶持:给以帮助 |
A.拟人 比喻 对偶 |
B.拟人 比喻 对比 |
C.比喻 夸张 对比 |
D.比喻 夸张 对偶 |
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
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
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
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
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
C.“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
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
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小题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五段中, “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
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小题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五段中, “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7.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