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8703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7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项是(  )
A.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但也会让我辗转难眠。”
C.2017年元宵节那天,在多方协助与努力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相关人员宵衣旰食,让滞留印度54年、如今80岁高龄的老兵王琪归国团圆。
D.“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谈到孙家栋时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2.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术界通常把人类智慧中比较容易理解、可能在机器上模拟的显性智慧专门称为“人类智能”。①    ,理解和模拟“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不少科幻影片已经多次描绘出人工智能最终极的形态:像人一样思考,拥有人的情感。② 要达到这样的强人 工智能,目前的技术③    处于初级阶段。从技术上来说,自主学习的算法④    有待突破;⑤ 拥有人类的情感,如何阻止人工智能颠覆人类世界,⑥    需要技术来保证其安全性能。
A.AB.BC.CD.D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务院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提高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发挥我市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既是推动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C.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最高水准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做相互刺激、可能加剧半岛紧张的局势。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 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小题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李,杭州人。少有奇质,从学于太学博士义,补京学生。会贾似道复入相,益骄肆自颛,创置公田关子,其法病民甚,中外毋敢指议。李乃伏阙上书,攻似道,其略曰:“三光舛错,宰执之愆。似道缪司台鼎,变乱纪纲,毒害生灵。”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至元十四年,世祖命御史大夫相威行台江南,且求遗逸,以李姓名上。即授浙西道儒学提举。李闻命,欲遁去,而使者致丞相安童书,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李乃幡然,既至京师,召见披香殿。

时各道儒司,悉以旷官罢,李因奏曰:“臣钦睹先帝诏书,当创业时,军务繁夥,尚招致士类。今陛下混一区宇,偃武修文,可不作养人才,以弘治道?各道儒学提举及郡教授,实风化所系,不宜罢。请复立提举司,专提调学官,课诸生,讲明治道,而上其成才者于太学,以备录用。可其奏。

是时,乃颜叛北边,诏李庭出师讨之,而将校多用国人,逡巡退却。李密启曰:“兵贵奇,不贵众,临敌当以计取。彼既亲昵,谁肯尽力?徒费陛下粮饷,四方转输甚劳。臣前用汉军列前步战,而联大车断其后,以示死斗。彼尝玩我,必不设备,我以大众踣之,无不胜矣。”帝以其谋谕将帅,师果奏捷。

时淮、浙饥馑,谷价腾踊,李奏免江淮租税之半,运湖广、江西粮十七万石至镇江,以赈饥民。世祖欲伐交趾,李曰:“军旅一兴,费縻巨万,今山路险巇,深入敌境,万一蹉跌,非所以威示远人也。”乃止。未几,卒,年五十一。李自奉甚俭。尝戒其子曰:“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节选自《元史·叶李传》,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B.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C.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D.有云先生/在宋以忠言/谠论著称/简在帝心/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汉武帝时期开始设立在京师的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与最高学府,以后各朝多有沿革。
B.世祖,是皇帝庙号之一。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C.江南,多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曾被称为“吴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D.京师,本指天子所居之地,后世常用它代指国都或朝廷,也可指驻扎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李不畏权贵,弹劾当朝宰相。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贾似道这样炙手可热的高官,也直言上奏,大胆揭发对方败坏法纪、荼毒百姓之罪。
B.叶李富于见识,建议重视人才。当各道儒司被撤销之时,他及时上奏,以先帝的治国方略来说明招纳儒士、储备人才的重要性,建议复立提举司。
C.叶李颇有谋略,深谙用兵之道。他认为将校多与叛军亲近,奋勇不足,不如趁叛军轻敌,命令步军在前,联车结队断后,用死战的决心鼓舞士气。
D.叶李关心百姓,减轻民众负担。因为淮浙年成不好,他向朝廷请求减免半数租税,调拨粮食赈济饥民,认为皇帝如果征讨交趾会加重灾区的负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道大怒,嗾其党诬李僭用金饰斋匾,锻炼成狱,窜漳州。
(2)吾世业儒,甘贫约,汝曹其清慎自持,勿增吾过。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人们常将“三纲”与“五常”并称,简称“纲常”。但“常”与“纲”却有不同。“三纲”是对君臣、父子、夫妻三伦政治、社会、家庭地位的主从、高低、尊卑的某种定位;而“五常”则是五种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要求。性质大不一样。比较而言,“纲”以定尊卑,“常”以扬德性。“常”的本意是“永恒”、“不变”,即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无需改变的道德原则。

“三纲”与“五常”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首次提及。班固《白虎通德论》对“五常”也有较为详细的阐述。概括而言,“仁”就是关爱他人,“义”就是行为适当,“礼”就是行事有矩,“智”就是遇事不惑,“信”就是诚信不移。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另外,按孟子的“四端”说,“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耻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信”没有提到。但在孟子看来,人能够具备这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孟子用的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可以看出,“五常”中的任何一常都值得提倡。如“仁”,无论是“不忍也,施生爱人也”,还是“好生恶死”,抑或是“恻隐之心”,这是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其他四常无须举例。以此而言,这确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今天仍然没有过时。

古人以“礼乐”治国,他们认为“三纲”和“五常”都是“礼”的一部分。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白虎通德论》提出的“三纲六纪”等都属于“礼”。朱熹《论语集注》中认为“三纲五常”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是不会变的,所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三纲”属于伦理制度,是可变的;而“五常”属于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将“礼”的总原则和“礼”的具体形式混到一起。后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加区分地批判“三纲五常”,五四时期的很多思想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是不利于清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遗产的。

中国传统道德范畴非常广泛,远非“三纲五常”所能涵盖。像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就不在“三纲五常”的范围。儒家的伦理规范有很多出自“五常”的系统或与之相关,如仁可对应诚、恕、慈、宽;义可对应公、志、勇、刚;礼可对应让、恭、孝、俭、惠;智可对应和、敏;信可对应忠、毅,等等。但还有很多规范在这个系统以外,像乐、忧、贞、温、直、中、廉、节、健、合、良知、正心等等,还可以找出很多,用现代的伦理学分类,这些道德规范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很多范畴都是中性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现代道德文明的重要资源。

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最大的缺失就在于维护等级和特权,践踏人的个性和尊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一时代的烙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反思传统,看到传统的不足,甚至不惜用全盘否定的方式来激发国民的觉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今天的中国,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尽管对传统还要批判地继承,但不能只破不立,不能只见糟粕,不见精华。

(摘编自刘立夫、李玲《“三纲五常”中的精华与糟粕》,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三纲五常”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将“三纲五常”简称为“纲常”,而实际上“纲”与“常”的性质却大不一样,“纲”属于伦理制度,而“常”则是道德原则。
B.“三纲”是从政治、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规定君臣、父子、夫妻的关系,“五常”则是对一切社会阶层的人们在道德原则上进行普遍性要求。
C.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到了“三纲”和“五常”,班固则对“五常”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这应该是迄今对“五常”最早最完整的解释了。
D.在对“五常”的解释中,孟子与班固不同,他的解释立足于“四端说”,大致属于道德心理学的解释。他认为人具备四种“心”,已是足够的善。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班固提出的“三纲六纪”都属于“礼乐”治国中的“礼”的范畴,这个“礼”不同于“五常”中的“礼”。
B.认为“三纲五常”改变的只是制度和形式,不变的是作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原则,这是错误地将“礼”的具体形式和“礼”的总原则混到一起。
C.虽然“五常”系统派生出儒家伦理规范,但还是有很多儒家伦理规范在“五常”之外,它们既有公德,也有私德;既有德性伦理,也有规范伦理。
D.中国传统道德范畴很广,“三纲五常”无法涵盖,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佛教的“慈悲”等虽不属于它,却又都属于中国传统道德。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古代思想家较为详细的解释阐述,“五常”便成为普适性的道德原则,它也是任何时代都适宜的“恒常之道”,到今天仍然还没有过时。
B.“三纲五常”是在封建专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自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历来都因它的局限性而遭到质疑和批判。
C.在特定历史时期,出于唤醒国民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但在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今天,我们对它既要批判,更要继承。
D.本文从“纲”“常”说起,谈到古人的相关解释,指出人们错误地批判“三纲五常”的原因,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范畴及我们对其应持的态度。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处是归宿?
张云飞
“我要在对面山坡上盖一栋房子。”老公站在老家河边神采飞扬地说。
菊儿家最亲的一个叔叔也在旁边附和:“嗯,老家空气好,我也有这个打算。”
菊儿急得语无伦次:“我反对!看病不方便……没有网络……”
……
突然从梦中惊醒。菊儿翻来覆去睡不着。
菊儿和老公一直为将来的归宿争执不休。
老公想回老家。
最初,老公想在老家盖房。老公说:“你没看电视吗?一会儿说这个有害,一会儿说那个不能吃。我们自己种粮食和蔬菜,既能吃到绿色食品,又锻炼了身体,多好!”“你吃不吃得消哦?会不会干哦?”菊儿不无讥讽地说。老公很多年没有干农活了,有一次回老家帮忙挑谷子,不到一百斤,一段上坡路差点没有挑上来。老公不以为然地说:“慢慢来嘛!时间长了就好了!”
当老家的土地被征用,老公不甘心地在老家小镇上买了一套房子。老公说:“到时候我就回老家小镇开一个茶馆。茶馆里都是熟悉的乡邻,可以随意地谈天说笑。不像城里,关门闭户,门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老家小镇隔天赶场,而且赶半天。你想喝西北风吗?”菊儿揶揄道。老公沉默半响,不服气地说:“我也可以做小菜生意!小镇上那么多人都过得下去,我就不相信自己过不下去!”
菊儿十几岁就出来打工,已经习惯了城里的生活。菊儿畅想着有一天能够像城里老太太一样,打打太极拳、跳跳坝坝舞、隔一段时间就出去旅游拍照……
是的,老家一望无际的绿包裹城市的雾霾,异样的目光,漆黑的、疼痛的夜,潸然而下的泪滴……蜷缩这一望无际的绿,蜷缩母亲温柔的呢喃、父亲褶皱的笑,菊儿也真的很想就这样一辈子不离开,有那么一瞬间。
小时候和同村的翠儿,大热天穿着长腿袜,坐在老家堂屋门口的板凳上写作业的情景,菊儿还记忆犹新。多年之后,这些可恶的麦蚊依然阴魂不散。很多时候,菊儿不敢穿心爱的裙子回老家。
最重要的是老家太穷。
菊儿怀孕生孩子的时候,曾经在老家呆了两年。什么事情都卖谷子,一百斤谷子只有三十元,两千多斤谷子又禁得起几次卖?何况自己还要吃。婆婆拣别人的边边角角种了一些蔬菜。一次,菊儿馋得慌,摘了一点四季豆吃,婆婆就唠叨,说要拿到镇上换钱的!还记得一天婆婆背了一大背篼,有豇豆、茄子……结果只卖了两元钱,还差点被汽车撞了。
后来,听人说种莴笋来钱,老公就种莴笋。起早贪黑,收获了,青幽幽的一大片,很是惹人爱。菊儿大着肚子也帮忙,老公一大早骑一辆破烂的三轮车到县城的批发市场卖,一斤才两毛钱。有一天早上天太黑,老公把车骑到了屋后的水田里,好在水不深,菊儿帮忙,好不容易才把车弄上来。看老公一身湿漉漉的歪歪倒倒地继续上路,菊儿哭了。
老公没好气地说:“看有一天你老了,谁还要你?你凭什么在城里生活?”“不是买了保险吗?以后我也可以像城里人领养老金。”菊儿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做梦吧!你不过是个外聘员工,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开除了!生活都没有保障,你拿什么买养老保险?”老公的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是不争的现实。菊儿有些恼羞成怒地说:“就算是这样吧!我也可以去扫地,捡垃圾……反正,我是不回老家的!”菊儿的眼里却滚出一串迷茫的泪……
“又失眠了?”老公心疼地把菊儿揽在怀里,笑道:“睡吧,不要想那么多,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说不定,我们再努把力就可以在城里买套房子,把家安在城里。嘿嘿,大不了以后我陪你捡垃圾!”
“对不起,把你吵醒了……”菊儿歉意地说。
菊儿喃喃道:“其实想想,有你和孩子在身边,去哪里都好!不是说有爱就有家吗?而家,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
月光透过半开的窗帘照到床上,菊儿枕着老公的胳膊进入梦乡……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老公想回老家,而菊儿想留在城里,对将来的归宿,二人常产生争执。为说服老公改变想法,菊儿常语带讽刺,把老公搞得哑口无言,可见夫妻二人的感情不够和谐。
B.小说中画线段落的语言简净跳跃,内容含蓄丰富,透露出菊儿老家的美好可亲,和他们在城里生活的诸多不适,这种对比使菊儿一刹那间也有了要回乡终老的想法。
C.菊儿的老公先是想在老家盖房,但老家的土地被征用,他只能在老家小镇上买房了。小说叙述的这些内容,透射出农村生活的变迁,也反映了农民们现实社会的困境。
D.小说结尾用菊儿的“不就是我们的归宿吗”这句话点了题,而题目“何处是归宿”,在疑问中有无奈和愤懑之情,表现出作者对城市中特殊群体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E. 这篇小说以从梦中惊醒始,以进入梦乡终,首尾巧妙呼应,结尾描写的情境显得澄明宁静,和谐安详,给人一抹亮色一些希望,让人对未来有些许期盼,令人回味悠长。
【小题2】小说中的“菊儿”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叙述菊儿小时候及后来她怀孕回乡、种莴笋等过去的事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弹一星”郭永怀
胡晓青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郭永怀 1909 年 4 月 4 日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 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后来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 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因故不能成行。翌年 9 月到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留学,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中最难的课 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1941 年 5 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 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 指导下工作。从此,郭永怀开始了最艰苦的研究工作,通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郭永怀重于 在跨声速流动的研究上取得重大成就。1945 年,他以坚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钱学森评价道:“郭做博士论文,找了一个谁也不想沾边的题目,但他孜孜不倦地干,得到的结果出人意料。”
1946 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 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一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闻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行速度并不理想。而解决“声障”问题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这一概念还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国外工作期间,郭永怀一直在等待机会,渴望用平生所学为祖国服务。抗美援朝战争 结束后,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终于出现了这个机会。这时,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 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 1956 年 11 月回到阔别 16 年的祖国,并立即投身于轰轰烈烈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 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 年 7 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 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 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 理论探索和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不到半百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而他工 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1963 年,迁往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都 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都会增加身 体的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但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周恩来叮嘱郭 永怀等科学家尽量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1968 年 12 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 月 5 日凌晨,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 400 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 1 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们分开时,一叠纸,从两人紧贴的胸部掉了下来——是那份无比珍贵的热核导弹 试验数据!焦黑难辨的尸体,完好无损的手稿……面对这种情形,所有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
而此时,他的妻子李佩却被诬陷为“美国特务”,正在接受所谓的政治审查。那天,她 没有流泪,只是凝望着窗外,长久地,一言不发。
在郭永怀牺牲后第 22 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接着,在他牺牲不到两 年的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为了表彰郭永怀的功绩,中华人民 共和国内务部于 1968 年 12 月 25 日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 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
郭永怀,永怀赤诚;后来者,永怀感佩。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很少提起郭永怀。“两弹一星”奖章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他的遗物,也悉数捐给 了力学所。她只是固执地守着 60 年不变的家,哪儿也不去。有个学生这样回忆:“多少年过 去了我才明白,李佩老师所从事的、竭尽身心的教育工作,其实是郭先生事业的延续,郭、 李实际是一个人。”
(摘自段雨《做个铺路人》)
②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主张,见解独到,后来的实践一 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 年 10 月 27 日,中国第一颗装 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摘自《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发行资料)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郭永怀选择了鲜有人涉足的“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通过四年的努力,攻克了科学难题,获得博士学位。
B.郭永怀探索开创出了奇异摄动理论,在此基础上,于钱学森一起拼搏努力,首次提出的“上临界马赫数”概念,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本文画线的语句,在细节描写中还有对比的笔法,展现了郭永怀于警卫员在生命危急关头,竭尽全力保护核导弹试验数据的光辉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D.郭永怀牺牲后,妻子李佩无比坚强,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着丈夫的事业。几十年来,固守着他们的家。从这个角度上说,两个人始终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
【小题2】本文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小题3】“后来者,永怀感佩”,作为“后来者”,我们对郭永怀的哪些精神应“永怀感佩”?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5.情景默写(共1题)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只有“_____,______”,然后才能计划着往南飞去。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似乎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其实是为了引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写南朝宋文帝北伐的结果,作者借此事慨叹南宋近事,讽喻当朝统治者。

6.材料作文(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大文化国家,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中国。代表美国文化的符号有华尔街、好莱坞、麦当劳、NBA、哈佛大学、感恩节、自由女神像,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有汉语、长城、孔子、唐帝国、丝绸、京剧、功夫。

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⑥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11.
内地游客小欧在乌鲁木齐市街头看到很多便民警务站,不太清楚其职能。假如你是导游,请根据下列资料,用一句话给小欧介绍什么是便民警务站,不超过85个字。
①每个便民警务站均以便民和警务两大功能设计建造。
②便民警务站是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最新成立的基层警务机构。
③便民警务站集“治安巡控、接警处警、服务群众、动态掌握、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职能为一体。
④便民警务站使用的大面积透明玻璃幕墙,是为了拉近民警与群众的距离,广大群众可以随时了解和监督站内民警工作。
12.
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微信表情包必将逐渐取代/不可取代文字聊天”,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100个字。
正方发言:
科技改变生活,也必将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目前,微信表情包以其便捷、直观且颇具表现力的优势,正逐渐占据网络交流的话语平台,并成为微信聊天中使用率极高的沟通方式。可见,微信表情包必将逐渐取代文字聊天。
反方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