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5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①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
③契诃夫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________兴起的时期。
④这人总想把自己________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
A.通知 以至 逐步 装 | B.通知 以致 逐渐 装 |
C.通告 以至 逐步 包 | D.通告 以致 逐渐 包 |
2.
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庇祐(pì)央浼(měi)酒馔(zhuàn)悖时(bèi) |
B.角隅(yú)睥睨(pì nì)迤逦(yǐlǐ)赍发(jī) |
C.周济(jǐ)泱泱(yāng)傩(nuó)送仓廒(ào) |
D.难民(nán)鞶(páng)鼓踹水(chuài)蚱蜢(zhà měng) |
13.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分别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14.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分别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15.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分别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作如下处理: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6.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每空1分)
(1)策扶老以流憩, 。
(2) ,抚孤松而盘桓。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1)策扶老以流憩, 。
(2) ,抚孤松而盘桓。
(3)潦水尽而寒潭清,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 。
3.诗歌鉴赏- (共1题)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8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①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小题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答:
【小题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①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小题1】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答:
【小题2】这首词描写“春色”手法多样,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小题2】对下列带“然”的四个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每句4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选自曾国藩《与四弟书》)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望:每月十五日。 |
B.今者薄暮薄:迫近。 |
C.披蒙茸披:拨开。 |
D.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
A.划然长啸划然:忽然。 |
B.悄然而悲悄然:忧愁的样子。 |
C.肃然而恐肃然:恭敬的样子。 |
D.戛然长鸣戛然:拟声词,这里形容叫声的尖厉。 |
A.以待子不时之需/开户视之 | B.如此良夜何/翅如车轮 |
C.顾而乐之/顾安所得酒乎 | D.掠予舟而西也/揖予而言曰 |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予以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选自曾国藩《与四弟书》)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
草屋的声音(有改动)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
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完最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草,有点像兰花的叶
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其中东北角的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扩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角则长着一棵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这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小题1】结合全文的内
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4分)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中横线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
什么特色?(4分)
【小题3】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表现草屋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本文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你怎样从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6分)
草屋的声音(有改动)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移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完最后一片庄稼,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住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有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草,有点像兰花的叶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满世界银装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发出的种种声音!
【小题1】结合全文的内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中横线的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

【小题3】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表现草屋有何作用?(4分)
【小题4】本文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你怎样从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6分)
20.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缬毛织物,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蓝色缬绢和唐代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苗族以蜡染作为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绑腿等都是蜡染制成,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苗族蜡染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随着苗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冲击。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峡谷中,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化。近年来,苗族地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当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以前苗族妇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之下点蜡,每一笔都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现在尽管还有画得不错的妇女,但比起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经济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
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使苗族服饰工艺得到了肯定,服饰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
从审美角度来看,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愉悦。
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现代的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正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
【小题1】下列有关蜡染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苗族蜡染呈退步趋势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苗族蜡染面临着怎样的机遇?
蜡染古时候称为蜡缬,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我国发现的蜡染文物,有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缬毛织物,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出土的西凉蓝色缬绢和唐代的几种蜡缬绢、蜡缬纱,还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层壁画下发现的唐代废置的大量蜡缬残幡。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苗族以蜡染作为主要装饰,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绑腿等都是蜡染制成,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苗族蜡染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随着苗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了冲击。过去由于居住在高山峡谷中,苗族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只能是祖辈所创造的文化。近年来,苗族地区的过剩劳动力大批加入全国劳动力迁移大军,当他们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后,就有了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价值观念就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以前苗族妇女画蜡染没有功利目的,艺术劳动和生产劳动完全一致,可以说那时的苗族蜡染是一种地道的生产者为本身需要而创造的生产者的艺术。当我们翻看苗族妇女出售的蜡染时,凭直觉就可明确地判断出这是新的还是老的。她们的前辈在淡泊平静的心态之下点蜡,每一笔都透着灵气,构图也用心良苦,整个画面精致而饱满。现在尽管还有画得不错的妇女,但比起人人都是点蜡高手的时代来说,苗族蜡染无疑呈退步趋势。经济时代改变了她们的价值观,近年来画的蜡染多是草草了事,制作速度较快,笔画也显得粗糙。
但新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使苗族服饰工艺得到了肯定,服饰工艺的传承不仅关系到苗族服饰文化的保存,也关系到了苗族人谋生技能的延续,因此可以说包括苗族蜡染文化在内的服饰工艺文化比苗族其他文化因子的发展机会更多。
从审美角度来看,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它像一条纽带,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从深层意识中联结起来,使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审美愉悦。
综上所述,苗族蜡染在新时代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现代的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正渐渐同化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这显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民族文化,是保持发扬,还是任其自生自灭。
【小题1】下列有关蜡染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蜡染是将麻、丝、毛、棉等织物用蜡进行点绘,并放入染料缸中浸染,然后除蜡的古老的防染工艺。 |
B.苗族蜡染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符号,反映着苗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世代传承,吐故纳新,日趋完善。 |
C.蜡染工艺历史悠久,始终以蓝白二色为主色,近年来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风格。 |
D.蜡染工艺在苗族居住区广泛流行,苗族以蜡染作为主要装饰,苗族妇女是苗族蜡染的唯一继承者和发扬者。 |
A.原来在苗族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头巾、绑腿等日常生活物品,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已经不需要手工制作,蜡染工艺品使用范围缩小。 |
B.苗族不断融入现代社会,人力资源严重流失,蜡染发展得不到应有的人才保障,这是一定阶段内历史的必然。 |
C.随着苗乡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强,传统手工产品受到冲击。 |
D.经济时代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人们逐渐变得功利化,近年来画的蜡染制作速度快,笔画粗糙。 |
A.我国发现的蜡染文物有的在新疆有的在敦煌,这说明古代新疆、敦煌有苗族人生活。 |
B.苗族蜡染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关键是点蜡时构图技能和独特工艺的延续。 |
C.苗族蜡染呈退步趋势,这体现了苗族人在审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时的自我否定意识。 |
D.人们购买苗族蜡染,只需要凭直觉就可以判断是传统工艺品还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 |
6.语言表达- (共3题)
21.
请从下面任选一则广告词,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其创意或效果进行评价。(4分)
(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广告词
(2)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航空公司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广告词
(2)自12月31日起,大西洋将缩小一半。——美国某航空公司广告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跟帖”是指在网上就某个事件(多指新闻事件)参与讨论、表达观点而发的“帖子”。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发一个帖子,表明你的看法。(4分)
北京市教委近日透露,2016年北京高考将实行语文分值由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则由150分下调至100分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教委近日透露,2016年北京高考将实行语文分值由150分上调到180分,英语则由150分下调至100分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并自选角度,作简要评论(不超过60字)。(4分)
材料一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诗人杜甫为好友李白写的名句,但李白终究没能“头白归来”。不过,他青少年时代的读书之处,现距江油城区6公里的小匡山下,一个占地800亩、由油菜花与麦苗种出的巨大李白头像已经初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大人文奇观。昨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清晰可见。据了解,读书台下这片田地的承包者是太平镇的100多户村民,去年9月与一家文化公司签下协议书后,村民便按照划定区域播种庄稼,由于今年气候的影响,原本已经该呈现的李白头像将推迟一些时间。
材料二从播种到出苗,历时半年多的史上最大的李白头像近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块田野里逐渐清晰起来。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翠绿色的麦苗令巨大的李白头像及“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完美显现。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在四川江油度过其少年时代,至今该地年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此项活动策划者称,他还将以“李白一张脸,占地八百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标题: (2分)
评论: (2分)
材料一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是诗人杜甫为好友李白写的名句,但李白终究没能“头白归来”。不过,他青少年时代的读书之处,现距江油城区6公里的小匡山下,一个占地800亩、由油菜花与麦苗种出的巨大李白头像已经初步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大人文奇观。昨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清晰可见。据了解,读书台下这片田地的承包者是太平镇的100多户村民,去年9月与一家文化公司签下协议书后,村民便按照划定区域播种庄稼,由于今年气候的影响,原本已经该呈现的李白头像将推迟一些时间。
材料二从播种到出苗,历时半年多的史上最大的李白头像近日在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一块田野里逐渐清晰起来。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翠绿色的麦苗令巨大的李白头像及“千年李白,回归大地”八个大字完美显现。李白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在四川江油度过其少年时代,至今该地年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此项活动策划者称,他还将以“李白一张脸,占地八百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标题: (2分)
评论: (2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