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期末单元复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展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800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6

1.综合题(共2题)

1.
下图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与产业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地区居民利用天然气作为能源,使煤炭的消费比例有所,同时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2)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说出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东部西部。
(3)近年来,上海纺织业向新疆转移,这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
2.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

(1)请分析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2.单选题(共4题)

3.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小题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4.
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B.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C.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大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小题2】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大气环境质量改善B.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交通拥堵现象加重D.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5.
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二战后到上世纪60年代以农产品出口为主,是一个标准的农业社会,二十世纪70~80年代台湾接受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台湾大力发展制造业,同时向中国大陆投资并将制造业向大陆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台湾二十世纪70~80年代吸引美国制造业的主要优势是( )
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市场广阔D.劳动力廉价
【小题2】台湾向中国大陆最先转移的生产环节是( )
A.设计B.加工C.营销D.售后
6.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成阳、渭南、铜川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引汉济渭工程穿过的山脉是
A.泰山B.南岭C.秦岭D.太行山
【小题2】关于汉江和渭河的水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汉江水量变化比渭河大B.汉江径流量小,渭河径流量大
C.汉江结冰期长,渭河有凌汛现象D.汉江的含沙量比渭河小
【小题3】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正确的是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②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③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选择题(共2题)

7.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8.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语汇会是下列哪项(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