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河流①全年最大流量出现在________月,________月河水断流,5月水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该河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河流②全年有两个汛期,其中汛期A是________(水)补给形成的,汛期B是________补给形成的。
(3)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但又各有其不同特点,根据流量变化分析,河流①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河流②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
(4)河流径流的补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源。
河套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3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000mm,农业灌溉仅靠黄河过境水源,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享有“塞外米粮川”的美誉。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其中饼状图为部分城市的工业结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的年产销能力达到1000万件以上,占全国的40%和世界的30%,产品品质、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连续十五年稳居我国绒纺行业第一位。

(1)简析鄂尔多斯发展毛纺织工业的有利条件。
(2)简述呼和浩特与包头相比,工业结构具有的共同特点及突出差异。
(3)分别说出甲、乙两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差异。
无花果在我国为小众水果,以塔里木盆地西缘阿图什地区品质最优。无花果植株喜暖湿、喜光、不耐寒、较耐干旱,鲜果保鲜期极短。四川盆地中部威远县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产业发展缓慢。2012年开始,该县推行农业“BOT”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经营,实现“生产一销售”一体化,租期满后再将土地和农作物移交给农户。采用该模式后威远无花果产业增长迅速,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如图为威远区域图。

(1)和阿图什相比,说明威远种植无花果有利气候条件。
(2)分析农业“BOT”模式对加快威远无花果产业发展的作用。
(3)试为威远无花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措施。
2.单选题- (共21题)

【小题1】关于表中甲、乙、丙、丁四个省区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四川、江西、内蒙古、上海 B. 四川、上海、江西、内蒙古
B.四川、内蒙古、江西、上海 D. 上海、四川、江西、内蒙古【小题2】关于四个省区从1996—2004年耕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甲省区——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B.乙省区——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
C.丙省区——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
D.丁省区——城市化发展建设占地多
A.常绿阔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C.针叶林 | D.高山灌丛 |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省级单位的简称分别是
A.宁青滇新 | B.陇藏川新 | C.青渝藏滇 | D.秦藏黔新 |
A.④地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 B.③省区民族单一 |
C.①地主要位于非季风区 | D.②省区全部位于内流区 |
A.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 | B.风能、水能、煤炭、石油 |
C.天然气、石油、地热能、水能 |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 |
A.水分条件好 | B.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海拔高 | D.土壤肥沃 |
A.河谷农业—小麦 | B.绿洲农业—棉花 |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 D.山地畜牧业—滩羊 |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
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该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 B.东北平原 |
C.四川盆地 |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D.质量更好,市场需求多 |
人民网2011年8月16日报道,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突破200亿千克。其中水稻总产量为125亿千克,可向销售区提供优质的东北粳稻115亿千克,有效缓解我国优质粳稻供应紧张的状况。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单位:万公顷)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 B.土壤贫瘠 |
C.热量不足 | D.光照条件差 |
A.生产技术水平高 |
B.机械化程度高 |
C.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
D.人均占有耕地多 |


【小题1】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 B.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 |
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 D.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
A.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
B.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C.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
D.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
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3年的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科技水平的差异
③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差异
④降水的差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A.油菜、甘蔗 | B.棉花、甜菜 |
C.棉花、天然橡胶 | D.甘蔗、棉花 |

【小题1】建筑物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的地区是
A.B区 | B.C区 |
C.D区 | D.E区 |
A.此地的粮食作物为水稻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高 |

【小题1】造成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起伏 |
B.陆地水域的分布 |
C.季风活动的强弱 |
D.我国的所处的纬度位置 |
A.南涝北旱 | B.南北皆涝 |
C.南旱北涝 | D.南北皆旱 |

【小题1】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A.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
B.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昆仑山 |
D.图①中山脉是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
C.丙是我国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
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

【小题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④②③① | D.④②①③ |
A.东南丘陵 | B.华北平原 |
C.四川盆地 | D.青藏高原 |

【小题1】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节分明 |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
A.小麦 | B.水稻 | C.棉花 | D.青稞 |
A.灌溉条件较差 |
B.日照时间太长 |
C.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
D.土壤盐碱化严重 |

【小题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的水土配合情况是
A.上海浙江的水土配合最差 | B.河北山东的水土配合最佳 |
C.浙江比福建的水土配合好 | D.北方比南方的水土配合好 |
A.气温、降水量 | B.地形、土壤 |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 D.降水量、地形 |

【小题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
A.水运便利 | B.劳动力充足 |
C.油气资源丰富 | D.气候适宜 |
A.地形平坦 | B.温差大,光照足 |
C.土壤肥沃 | D.水源充足 |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小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A.气候资源优势 | B.动物资源优势 |
C.劳动力资源优势 | D.土地资源优势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⑤⑥⑦⑧ | D.②⑦⑧ |
A.水分条件好 | B.热量条件好 |
C.人均耕地面积大 | D.交通发达 |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农田水分盈亏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A.3000 | B.2000 |
C.2500 | D.1500 |
A.东南部以盈余为主,主要是水资源利用率高 |
B.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降水量线 |
C.东北部以亏损为主,主要是重工业耗水量大 |
D.西北部亏损量最大,主要是降水不足 |
①水田农业
②喀斯特地貌
③一年两熟
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国手套名城”山东嘉祥县形成了防寒、滑雪、打猎、射击等四大系列上百种手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能力,加工的手套95%销往国外市场。下图示意的是嘉祥手套产业协作关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数百家手套生产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依托,向全县多数乡村辐射传导的发展格局,大量手套企业集聚有利于
A.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交流协作 |
B.降低工人工资,增加利润 |
C.提高效率,开拓国内市场 |
D.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批发价格 |
A.削弱同类企业间的竞争 |
B.限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
C.降低专业化程度 |
D.提高区域竞争力 |

【小题1】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
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
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 |
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 |
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 |
A.经济发展水平 | B.气温高低 |
C.降水量多少 | D.气象灾害频率 |

【小题1】关于草场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雪灾、火灾直接损毁草场资源,对奶牛业的发展没有影响 |
B.草原水灾、旱灾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对草场资源没有影响 |
C.草原鼠害、虫害通过破坏草场资源,间接影响奶牛业的发展 |
D.草原病害、酸雨对草场资源和奶牛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影响 |
①过度放牧,使奶牛数量增多,促进奶牛业的发展
②乱采、乱挖,导致鼠害猖獗,制约奶牛业的发展
③奶牛业的过度发展,会加剧草原人为灾害对草原的破坏
④影响奶牛业发展的因素有草原灾害、社会化程度、奶牛品质等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