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我国的某区域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
(2)西北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________条件决定的。该区以________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形是________,西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同时该山也是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也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分界线。该地河流主要以内流河为主,补给类型主要靠__________和夏季降水。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___的退化。

(1)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
(2)西北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________条件决定的。该区以________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地形是________,西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同时该山也是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也是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分界线。该地河流主要以内流河为主,补给类型主要靠__________和夏季降水。
(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___________的退化。
2.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乙为我国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降水空间变化和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怎样变化?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乙为我国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区降水空间变化和年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怎样变化?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3.
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
(2)图中D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其首都是_____。
(3)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体现在_____、_____、_____。但雨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生产力的同时又具有脆弱性,其脆弱性的原因_____。
(4)对于D地区的森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_____,破坏的直接原因是_____。
(5)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有哪些?(任意四点)

(1)图中A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
(2)图中D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其首都是_____。
(3)热带雨林具有的全球环境效应体现在_____、_____、_____。但雨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生产力的同时又具有脆弱性,其脆弱性的原因_____。
(4)对于D地区的森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_____,破坏的直接原因是_____。
(5)热带雨林的保护措施有哪些?(任意四点)
2.单选题- (共21题)
5.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小题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

【小题1】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7.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小题2】在下列作物中,图中②的地区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农业结构上应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花生、甜菜 | B.大豆、花卉 |
C.枸杞、甘草 | D.甜菜、大豆 |
8.
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原因为( )
A.农业发达,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
B.对外开放,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
C.位置优越,港口优良,交通便利 |
D.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出口初级产品,发展对外贸易 |
10.
【小题1】以上划分是按( )
【小题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我国“十三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以上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 B.自然指标划分的 |
C.综合指标划分的 | D.地理位置划分的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阶段性 |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小题2】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13.
下列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 |
B.赤道穿过的陆地都有雨林分布 |
C.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延伸到南北纬15°~25° |
D.亚马孙地区集中分布了地球上约一半的雨林 |
16.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小题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小题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17.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
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 |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
19.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的组合,正确的是 ( )
【小题2】下列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与对应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1】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形成原因连线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洋流影响 |
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地形状况 |
C.黑龙江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海陆位置 |
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纬度位置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受宗教思想的影响 |
B.从北到南,房屋进深、高度和坡度都逐渐增大——便于雨水的排泻和屋内通风纳凉 |
C.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北方地区地价和建筑材料价格高 |
D.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北方地区地广人稀 |
20.
森林破坏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有( )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层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全球气候失调 ②生态环境恶化
③臭氧层破坏加重 ④自然灾害频发
⑤地震、火山加剧 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④⑥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③④⑤⑥ |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要程序是
A.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
B.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库→表达 |
C.信息源→空间分析→数据库→数据处理→表达 |
D.信息源→数据库→数据处理→空间分析→表达 |
23.
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4.
读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小题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

【小题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
A.草原 | B.苔原 |
C.硬叶林 | D.针叶林 |
A.酸雨 | B.固体废弃物污染 |
C.土地沙化 | D.臭氧层破坏 |
3.选择题- (共3题)
25.
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一圆柱形物体使其浸入水槽内的水中,当圆柱体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时,细线施加的拉力恰好为3N.如图乙所示,用细线将该圆柱体拉入水槽内的水中,当细线施加的拉力为圆柱体所受重力的时,圆柱体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