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材料一:武汉, 湖北省省会 ,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一分为三,境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下图为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发展的影响。

(1)图中功能区甲是________,C地是________(功能区)。
(2)A、B两地地价较高的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2.单选题- (共18题)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 B.保护生物多样性 |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 D.调节局地小气候 |

【小题1】图例ABC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
A.交通干线经过 | B.工业发达 |
C.土壤肥沃 | D.地势平坦 |

【小题1】图中D点房价和N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900 | B.3300 |
C.2900 | D.2990 |
A.E | B.F |
C.M | D.N |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展现了巴西人的崭新理念。南北两个人工湖几乎拥抱这整个城市。市区无工业区,居民公寓在六层以下,从广场至家庭的院落全部绿化,市内公路均为单行线,立体交叉,不设红灯,从而使整个市区成为一个放大的公园。
据此回答以下题。【小题1】巴西将首都巴西利亚建在巴西高原上的主要原因是 ( )
A.近水源地,河流的上游 | B.上风地带,空气洁净 |
C.地势高,气候较凉爽 | D.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
①美化环境
②调节气候
③减弱噪音
④调节河流径流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①② |

【小题1】图例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 甲——住宅区 乙——文教区 丙——工业区 丁——商业区
B. 甲——住宅区 乙——工业区 丙——文教区 丁——商业区
C. 甲——商业区 乙——住宅区 丙——工业区 丁——文教区
D. 甲——商业区 乙——文教区 丙——工业区 丁——住宅区
【小题2】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

【小题1】有关各大洲人口状况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欧洲的新增人数最少 | B.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
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 D.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A.以税养老 |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
C.鼓励生育 |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

【小题1】影响该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租水平高低 B. 历史文化因素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地理条件
【小题2】图中①、⑥的功能区类型及主要特点是( )
A. ①工业区,土地价格昂贵 B. ⑥工业区,多为高层建筑
C. ①中心商务区,商贸金融繁荣 D. ⑥中心商务区,交通运输便捷
根据交通部初步统计的数据,2018年春运 40天,全国公路发送旅客约 32.6亿人次,同比增长6%;民航运送旅客 4 407万人次,同比增长15.7%;水路运送旅客约4 200 万人次。全国铁路 40 天发送旅客约 2.66 亿人次,比此前预测多运送约 1 000万人次,增长约 12%。
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2018年春运的旅客流属于 ( )
A.国际人口迁移 | B.国内人口迁移 | C.人口流动 | D.省际人口迁移 |
A.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
C.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
①客流量过大
②出行时间分散
③客流集中于公路运输
④民工流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回答问题。
【小题1】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社会经济 | B.家庭原因 |
C.自然空巢 | D.个人原因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

A.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 |
B.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 |
C.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 |
D.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 |

【小题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③②①④ | D.④①②③ |
A.人口年龄结构合理促进经济发展 |
B.人口增长过快制约经济发展 |
C.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
D.老年人口太多制约经济发展 |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读中国的人口红利图。
回答下题。
【小题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
A.1958年 | B.1994年 |
C.2012年 | D.2021年 |
A.加重社会负担 | B.促进经济增长 |
C.加速城市化进程 | D.拉动消费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下降,人口总数减少
②15-59岁人口比例上升,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③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应完善养老体系
④流动人口增加,应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合理分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小题1】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从阶段Ⅰ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
B.环境污染加剧 |
C.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
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
B.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 |
C.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 |
D.城市沿河流延伸 |

【小题1】该市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 B.径流总量减少 |
C.蒸发量减少 | D.降水量减少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 B.扩大城市的规模 |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 D.推广使用渗水砖 |
3.选择题- (共3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