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A.满山遍野的山茶花盛开,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
B.他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幸亏班长从中斡旋,才得以缓和。 |
C.对于这些谣言,他一直保持缄默。 |
D.高适有着目空一切的气派,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 |
A.在大厅的展品前,参加阳江市刀博会的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了阳江制刀历史的介绍。(删掉“与会”。) |
B.近来江城区部分酒店发挥微信的宣传作用,开展扫码关注送菜品,吸引了很多顾客。(在“菜品”后加上“活动”。) |
C.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把“普及”与“提高”调换位置。) |
D.春节过后,“手机手”患者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这些患者在春节期间频繁发送拜年微信、大量与朋友微信聊天所造成的。(删掉“所造成的”。) |
2.字词书写- (共1题)
(1)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 (______),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
(2)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dà chè dà wù(__________)!
(3)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菇xié dài (__________)着自己的恐尤而去。
(4)真的有“hǎi kū shí làn”(___________)的时候。
3.句子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2)一日不见,_________。(《诗经·子衿>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盂浩然《望洞庭湖赠张相》)
(4)《桃花源诗》中有句“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中与此句意思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请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注释:①罅:缝隙,裂缝。②浸:渐渐地。③潴(zhū:水停积。④若耶之溪: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市南,在若耶山下。⑤秘书卿:秘书监的长官。⑥责鱼 鱼:即“鲫鱼”。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泉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B.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温故而知新 |
C.名之日活水源/有仙则名 |
D.至是,悉出。/男女衣着,悉如外入 |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小题3】请根据文意说说作者喜欢活水源的理由。
5.现代文阅读- (共3题)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小题1】以上语段选自《 __________》,从上面文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小题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小题3】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小题4】作者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冯骥才
(1))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2)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3)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4}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5)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遭:“可千万不能睡呀。”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6)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半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7)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8)其实很筒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9)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部首先拥有时间吗?
(10)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几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11)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12)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13)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14)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生命的一种敬畏。
【小题1】结合上下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段 | 感受或者认识 |
儿时守岁 | (1) |
不再守岁 | 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
后来理解了守岁 |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
现在,守岁渐行渐远 | (2) |
【小题2】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
(2)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小题4】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q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住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到了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小题1】“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
B.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
C.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
A.“斯石英”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
B.“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这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C.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的原因是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被巨大的撞击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
D.作者通过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证明了“撞击说”。 |
6.语言表达-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