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当时的各国首都中,重庆成为最早、最久、最多的远程轰炸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直到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组织对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的劫机轰炸等“空中屠杀”,在战史上它们都与“重庆大轰炸”保持着逻辑继续关系
②成为将整座城市作为人质和对象的毁灭性恐怖轰炸的开端
③而重庆以其特有的天地山河结构和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迭被磨难,历经轰炸、屡遭危迫而固若金汤、巍然耸峙,可谓自然浑成、天佑中华
④成为取消了前线与后方、交战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界线的“无区别轰炸”的滥觞
⑤这个开端,清晰地通向德军轰炸伦敦、英军轰炸柏林、美军轰炸广岛和长琦,以及战后各次战争中同类手段和同类性质的远程战略轰炸
A.④②⑤①③ | B.④②③①⑤ | C.②④③①⑤ | D.②④⑤③①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
2.字词书写- (共2题)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宠,黑玉的眼睛,班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这时我听见故乡在招唤我。
| | | |
| | | |
| | |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面哪一个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
B.公亦以此自矜 |
C.以钱覆其口 |
D.以杓酌油沥之 |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①四岁时,外面来的客人们问我说:“你是谁生的?”我总是答一声:“祖母。”他们总是大笑一阵,我只是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心里说:“这有什么好笑的?难道你们不是祖母生的,还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一直不晓得祖母而外还有什么更亲的人。
②在花园里,我站在祖母面前,没有祖母的手杖高,祖母采了四朵月月红戴在我的四条短短的发辫上,因为花园里没有镜子,我只得向地上看我的影子,只见每个牛角似的发辫上面添了一朵花的影子,我欢喜得直跳起来。
③我跑到深草处寻找野花和奇异的草,祖母对我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快来!你乖,来!我替你比比,看到我手杖哪里了?”我跑了去,祖母替我比一比,然后叫我拾一块碎碗来,在手杖上刻了一道痕,又对我说:“今年这样高,明年就有这样高,后年就和手杖平了。”我开心极了,一心就想长到祖母的手杖高。
④书房窗外有两棵梧桐树,那样高。秋深了,梧桐子不时落下来。我在读《孟子》:“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王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虽有此,不乐也。’先生,我要小便去。”先生允许了,我便一溜烟地跑了出去。满院的梧桐子,我拾了许多,袋袋里满了,又装些在套裤筒里,在外面打了一个转,又回到书房里去,先生被我瞒过去了。
⑤晚上总是我先睡,祖母看着佣人替我脱衣,有时也亲自动手。这一天也是这样,脱到套裤时“哗啦啦”一阵响,桐子都落了下来。我心里有点着慌,怕祖母责备,哪知她还笑了一声说:“生的吃不得,明天我叫他们拾些来炒熟给你吃,以后不要拾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⑥葡萄架下有一张方桌,我坐在祖母怀里,手伸在几本书上,让一个戴宽边眼镜的医生诊脉。佣人拿了电报来,祖母一看电报就老泪横流了。医生去了,祖母把我的一条红花夹裤翻了过来,里子是白色的花布。祖母又把我搂在怀里,眼泪不住地流着。她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乖乖,你从此就要做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了……你要好好地听我的话,你母亲是个好媳妇……以后……再也没有她……她了!”我这才晓得我另外还有个母亲,但是在我晓得有母亲时,母亲已经死了,我看见祖母哭得那么厉害,我也跟着哭了,祖母又拍着我说:“孩子,乖乖,不要哭,你不是说你是我生的吗?你是我的孩子,我爱你!你不要哭了。”
⑦现在我已长得比祖母的手杖高出一尺多了。祖母墓上的草,我以为一定是不会有毒虫的。假使现在要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还是说:“祖母。”不过,我明白了还有一个人,也是生我的,叫做“母亲”,因为她们都是爱我的。
⑧我似乎时常听见祖母高声说:“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小题1】文章写了幼年时期的“我”与祖母之间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小题2】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它们都表达了什么意思,表达的语气又有什么不同。
原句:孩子,丛草处,多毒虫,不要去!
改句:孩子,不要到丛草里去,毒虫多!
【小题3】阅读第⑤段,简要分析画线句中“啊”和“呢”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怎样的心理。啊!祖母,你哪知我骗了先生呢!
【小题4】第⑥段中祖母为什么哭得那么厉害?又为什么对我说“你不要哭了”?
【小题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如果有人问我你是谁生的,我的回答是‘祖母’”,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从行文结构看,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
①近日,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空气污浊,往往用“香”来除臭。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副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质量。它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的同时或多或少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地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小题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小题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3】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点建议。
5.名著阅读- (共1题)
(1)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__而被卖掉。
(2)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2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