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968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8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形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摒弃(bìng)   聒噪(guō)   旁骛(wù)    提防(dī)
B.宽宥(yù)    骈进(pián)  翌日(yì) 模样(mú)
C.嫉妒(jí) 充沛(pèi)   并缔(dì) 应届(yìng)
D.致息(zhì)   彗星(huì)   亵渎(xiè)    尽管(jì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   旁逸斜出   纵横诀荡  居功自傲
B.拈轻怕重   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  背信弃义
C.再接再励   以身殉职   兴致勃勃  独占鳌头
D.得意忘形   绕有兴味   潜滋暗长  发愤忘食
3.
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益与每个人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 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
A.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传递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
D.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传承
4.

看图回答问题

2010年初前,我国西南地区发生重大旱灾,某小学学生利用零用钱向遭受旱灾的学校捐资.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写深秋晚景,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手法?
【小题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齐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递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
(2)将复何及(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小题3】本文阐述“学、志、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又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电话
周亚鹰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便是十二分的新奇了。
母亲别说听过电话,连见都没见过。
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为我带娃儿!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不喜欢进厕所找不到一点儿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她尤其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样紧,心与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天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家姓啥?怎么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惊讶。
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是阳台。黄昏的时候母亲就倚在阳台的一角,朝着意念中乡下的方向呆望。那时候夕阳照在母亲苍老的脸上和花白的头上,母亲便有了马致远词里的那种凄凉。
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去选择爱,人性会显出某种残忍。
我写字台上的那部精巧的乳白色电话不时地鸣响,当然都只是我和妻子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出现的人,没有人认识我的母亲,我乡下的弟兄们没条件给母亲打电话。有时候母亲也偶尔接一次电话,但往往是应上一句话后话使传到了我或妻子的手上。当我与人通话的时候,母亲便呆呆地立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有一次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当对方挂上话筒之后,我把声音提得高高地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呢,谢谢你对我母亲的问候……”这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眸子亮亮的,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但我分明找到母亲在期冀什么了--就像我能懂得一只在精致的鸟笼里禁闭了许久的鸟会渴求什么一样……
那天我回单位找一位女同事,我向她讲起了我的母亲,告诉她我母亲喜欢嗑南瓜子、喜欢梳那种老年人往后拢的髻髻头,喜欢听旦角儿唱的黄梅戏,还喜欢说一句口头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然后我交给她我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母亲很孤独。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位女同事接过我的电话号码时,眼眶里居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这天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接过一听,便急切地唤:“妈,您的电话,您的电话!”母亲闻声走过来,用一双喜而疑惑的眼睛望着我,讷讷地竟不敢靠前。我把听筒塞进母亲的手里,一宇一顿地说:“妈,您听,是您的电话!”母亲把听筒靠近耳畔,这时候我发现母亲捧着听筒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我默默地退出房间,走到母亲经常呆呆伫立的阳台上,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题1】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读了文章,你认为“我”和母亲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题3】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
②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
【小题4】“我”把母亲的特点告诉同事后,同事为什么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5.语言表达(共1题)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__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_______,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阅读材料,按要求做题。
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李见新)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出台意见,今秋开始,全省中小学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年少于14课时。各中小学要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经典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利用少年官、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空间,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校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交流活动。
(l)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新闻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拟开展“诵经典,养气质”主题辅动,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你在比赛前紧扣活动主题,说几句富有感染力的话,营造活动氛围。要求: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②60宇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文(共1题)

10.
任选一题作文。
(1)留些____在心中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