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967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9

1.选择题(共11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庇( bì)护   叱(chì)咤   碾(zhǎn )冰辙
B.敕(chì)封   挂罥(juàn)  系(jì )鞋带
C.两骑( jì)   大厦(shà)    翩( piān )翩起舞
D.彻( chè)底  鬓(bìn )发  一丈绫(líng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怠慢   潮汐   佁然自乐   历历可数B.辐射  争讼  海枯石烂  大彻大悟
C.恣睢   乡绅   窈窕俶女   割麦插禾D.耳畔  领域  不解之迷  草长莺飞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她在商场里看到一条名牌裙子极其精美,天衣无缝,一时冲动花了半个月的工资把它买了下来。
B.有个气血方刚的“大丈夫”听说妻子生的是女孩,竟冲进产房,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C.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
C.大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哲人,《大雁归来》的作者陶世龙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岩石为什么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清楚明白,有声有色。
7.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本布衣”与“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与“白丁”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
B.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做冠礼,女子成人礼叫做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C.《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D.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人,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B.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的行为)
C.货恶其弃于地也(讨厌,憎恶)D.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11.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道之行也 鲲之大B.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正色邪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苛政猛于虎

2.诗歌鉴赏(共1题)

12.
阅读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
B.三四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C.五六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手。
【小题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不是工整的对仗句式。
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3.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含义。
(1)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
(2)教学相(_________)
(3)有至道(_________)
(4)知,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选文集中论述了___与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14.
阅读《又是一年粽飘香》,完成后面小题。
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似?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抑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
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涔满了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尊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每到端阳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付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装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温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心里那根柔软的弦突然被轻轻触动了,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漩漩。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小题1】为什么作者说,母亲包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小题2】既然作者对超市的粽子感到失望,为什么还要花笔墨进行细致描写?
【小题3】在作者的记忆力,包粽子的母亲是那样美丽,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母亲美在何处。
【小题4】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画线句: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15.
阅读《水的语言》,回答下列小题。

水的语言

郭 治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 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小题1】从说明对象及说明目的角度说,这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从语言风格角度说,这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
【小题2】本文说明“水的语言”,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顺序。
【小题3】画线句是为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小题5】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16.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小题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小题2】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小题3】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小题5】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
【小题6】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5.作文(共1题)

17.
两题选做一题
(1)文题一: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
请以《那微笑,给了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2)文题二: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写成记叙文;
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
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