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二)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593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诗歌鉴赏(共1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小题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给事中。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帝嘉其能,赐金织衣。父戍五开①殁,洽奔丧。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建文中以茹瑺荐,起文选郎中。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及大军出,遂命赞军务,主馈饷。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是时黄福掌布、按二司事,专务宽大,拊循其民。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七年复参张辅军讨简定,平之。还,从帝北征,与辅练兵塞外。九年复与辅往交阯,讨陈季扩。居五年,进兵部尚书,复留赞李彬军事。仁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中官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势日张。洽上疏言:“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盛,将不可制。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进兵,复败于茶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其军。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伏发,官军大败。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左右欲扶还,洽张目叱曰:“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挥刀杀贼数人,自刭死。事闻,帝叹曰:“大臣以身殉国,一代几人!”少保,谥节愍。官其子枢刑科给事中。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开:地名。元英宗至治二年,置五开洞,隶属靖州。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B.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C.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D.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B.馈饷:馈,送食物给人吃;饷,指军队的俸给、粮饷。文中指赠送军中粮饷。
C.中官:古官名,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而言,本文中指的是宦官。
D.赠:古代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或爵位,文中指追封陈洽少保的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洽学习努力,有过人之处。他喜爱古代的事物,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一并出名;因为善于记住人的面貌,曾经得到皇帝的赏识。
B.陈洽仕途通畅,终以身殉国。他曾任兵科给事中、文选郎中、兵部尚书等职,其间多次受人推荐;进师应平,因兵败而陷贼阵,为坚持道文而自刎。
C.陈洽通晓军事,敢上疏进谏。他曾参与平定安南、简定等战役;在平定黎利叛乱时,他曾向皇帝上书建言,使陈智、方政被削去了官爵。
D.陈洽审时度势,能临危不惧。宣德元年九月,王通率兵南征讨伐交阯,但他不听陈洽之言,结果大败;陈洽遭受伏击,但仍然奋勇杀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戍五开殁,洽奔丧。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2)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3.现代文阅读(共3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的敏感是推行移动支付的难点之一。”腾讯金融科技部副总裁陈起儒说。至于很多小店只收现金,则是因为生存不易需精打细算,接受信用卡需要安装设备,还要收手续费,只能婉拒。

(摘编自王旭、张欢《移动支付,香港急起直追》,人民网2019年01月11日)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

材料三: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是金融科技的积极推动者。他直言,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基建尤其是支付系统去支撑,才能成功。
近年来,香港推动移动支付的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内地城市覆盖达九成以上的移动支付相比,时至今日,香港移动支付比例仍不到两成,活跃用户更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也有些寥落。有些人费解,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接纳速度如此之慢?
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习惯是最大阻碍。香港移动支付虽然尚不普及,但“非现金”支付却已运行20多年。香港市民惯用的“八达通”卡于1997年面世,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已经覆盖香港市面逾1.5万家服务商的2.4万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据统计,香港信用卡支付占比53%,超过95%的市民则经常用“八达通”和现金。
香港市民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顾虑,特别是移动支付需要绑定银行卡和获取用户资料,让谨慎的香港人望而却步。“从微信香港钱包的运行经验来看,香港市民对于隐私、数据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1月2日)

材料四:

如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了民俗习惯。当线上支付成习惯,实体红包被线上红包替代,“年味儿”正在被科技重新定义。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春节期间,除了贴对联、买年货、包饺子、看春晚等传统习俗外,抢红包、扫“福”字等活动逐渐成为新习俗。
春节期间的线上红包为人们创造了新的感情沟通方式,通过参与抢红包等活动增进与亲人朋友的沟通,让春节更有“味道”。
有专家说:“社会的发展变化使过去的‘年味儿’有所削弱,但新媒体通过流量构建新的民俗,让人们参与狂欢,从而获得春节新的仪式感。”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的同时,用户应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贪图小利、因小失大。春节期间,有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制作虚假的二维码或分享链接,一旦用户扫描或点击链接,有可能被盗取个人信息甚至被盗取钱财。开心过春节、幸福领红包的同时,也要擦亮眼睛,不要误入陷阱。

(摘编自刘峣、刘奇《春节“红包大战”硝烟再起》,人民网2019年02月0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受调查者使用移动支付时,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超过3000元,学生群体则不足2000元,人们移动支付占支出的40%。
B.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移动支付的使用却远远不如大陆,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一时难以改变成熟支付社会养成的支付习惯。
C.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呈下降上升再到不断下降的趋势。
D.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抢红包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感情沟通的新方式,这是随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新年俗。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移动支付使用越多,长江三角洲地区移动支付使用的人群最多。
B.香港移动支付不普及,是因为香港“非现金”支付已经非常成熟,基本满足了市民支付需求,没必要再用移动支付来代替。
C.预计2020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增长速度下降,是因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经十分巨大,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
D.业内人士提示,在参与春节抢红包等活动时不能见红包就抢,见链接就点,还是需要仔细辨认,防止误入诈骗陷阱。
【小题3】移动支付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存在的最大隐患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群”与“众”密切相关,“群”本身就有“众”或“众多”的意思。《国语·周语》讲:“人三为众。”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所以形成了“群众”组合词,代表“许多人”“众人”。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例如,《荀子》:“群众不能移也。”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

先秦儒家不乏“众”的论说,某种意义上发展了一种“众论”。孔子的“众论”极富特色,内涵深刻,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特有的群众责任观念。在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则主张爱众。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他认为,“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而在“与人乐乐”中“与少乐乐”又不如“与众乐乐”,体现了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二则强调济众。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孔子这里对仁的诠释,包含着对仁者爱民济众的政治道德要求。

三则倡导得众。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但括明了“仁”为“爱人”和“知”为“知人”,而且阐明了真正的智慧之人应当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对此樊迟不理解,孔子弟子子夏解释:舜汤之所以拥有天下,就在于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使得心存不仁不义的人选离。“选于众”就是“得众”,就是“尊众”,体现了原始民主精神。

四则提倡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孔子弟子子张从人际关系角度阐明了“容众”的责任伦理。子张认为,不论一个人可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既赞美善人又同情能力差的人,关键是自己要具备贤良之德,如此才有拒绝别人的资格。显然,子张所倡导的是普遍交往准则,追求的是“尊贤容众”的责任美德。

无疑,儒家所彰显的爱众、得众、济众、容众等群众责任观,由于缺乏现实经济政治基础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成分,但它毕竟表达了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之情,对民事民疾的同情之感,对民众力量的认同之心,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摘编自涂可国《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群”与“众”意义相同,“群众”代表“许多人”“众人”,与“人民”“大众”同义。
B.孔子提出的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主张是为了要求人们具有爱民众的责任担当。
C.“与众同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是孔子“爱众”思想的重要表现。
D.“容众”与“宽则得众”一脉相承,子张强调君子既要尊重贤人又要能容纳众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荀子》中的句子为例证明古典文献存在“群众”一词的使用现象,有说服力。
B.文章先阐述“群”与“众”的关系,再引入对儒家视野中为政者群众责任观的论述。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论证论点,最后指出群众责任观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一个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仁者如果能够接济民众,就达到了圣人境界。
B.舜、汤注重从人民大众当中选贤任能,人才“选于众”,体现了原始的民主精神。
C.子张觉得不论一个人可交不可交都应当与之交往,表明了子张倡导普遍交往准则。
D.儒家所彰显的群众责任观,表达了对广大民的关爱之情,在当今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干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满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了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侯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片又一片,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话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光明日报》2018年03月10日15版)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借“第一声闪雷”宣告了惊蛰的到来,引出下文对这一时节的描述。
B.文中第五自然段,以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惊蛰到来时,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悠然,其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C.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本文多处引用农谚,意在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语言准确生动,清新典雅,情感鲜明,富有韵味。
【小题2】“惊蛰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3】结合本文,谈一谈你对“惊蛰”这一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

4.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服饰、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态。
(2)屈原在《离骚》中,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成衣服,表现其超脱世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___?”

5.语言表达(共3题)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________,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________。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________推进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________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8.
下面是某学校兴趣小组“共享单车问卷调查”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注)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区域提供的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9.
下面是某小区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近期有业主反映小区内有养狗的随意遛狗,给大伙儿带来了安全隐患。面对这种情况,物业管理处决定,在小区东北角划定遛狗区域。望每个养狗业主遵照本小区遛狗规定,共同营造小区的和谐氛围。
(1)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2)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3)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4)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