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第二思源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495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4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文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3)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佩服   诀别   事倍功半B.信服   永别   事半功倍
C.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D.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2.
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2.字词书写(共1题)

4.
将下列文字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内。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共1题)

5.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小题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4.文言文阅读(共1题)

6.
文言文阅读: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说》,《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C.“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走进门里去了。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小题4】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现代文阅读(共1题)

7.
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小题1】读了这个选段,你感受到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小题2】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第①段中“央求”一词,体现出我和母亲地位的悬殊,显示出我高高在上的太上皇的地位,不管做什么事情,母亲都要低三下四的求我,体现我的冷酷无情。
B.第①段中“她又悄悄出去了”,体现出母亲对我无限的关爱。既包含对自己说错话的深深自责,又希望我能够坚强的面对生活,“好好活”下去。
C.母亲总是想带我去看菊花,是想让菊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来感染我,让我变得坚强。而我却不能理解母亲,还说母亲“哎呀,烦不烦?”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说明母亲太在意儿子的内心感受,总是怕引起儿子伤心难过,努力避免这一类的词语。
【小题3】结合上下文,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具体分析下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小题4】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5】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6.语言表达(共1题)

8.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2题)

9.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
gān尬,zhàng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   (A、虎视眈眈  B、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   (A、软弱无力,B、无能为力)!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难堪(___) ②俯视(___) ③gān尬(____)  ④zhàng红了脸(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相关内容完成问题。
在我国,古人向来注重交友之道。今人也有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结局令人叹惋不已。于是,有人提出,谨慎交友。交友的故事或者交友的名句也有很多,例如:“伯牙绝弦”是知音难觅;“管宁割席”是与友断交。有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请你再写出两个交友事例或者交友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共1题)

11.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兰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演绎一段千古传奇;《背影》中,朱自清凝望父亲的背影,潸然泪下,百感交集,引发多少读者的共鸣;《散步》中“我”选择平坦的大路,顺从了母亲,委屈了孩子,让亲情的馨香洒满一路……是孝心无价,还是责任担当?是报答感恩,还是真爱无限⋯⋯请任选一个角度,按要求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主题;
②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或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文章。
……
14岁的我,茫然地走在小路上……
……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心持勇气,怀揣梦想,我将继续前行!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