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近日,一个产品网售额占全国超两成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引发广泛关注;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 ,夜晚却是卖假狂欢。不少厂商打着原单真标的旗子,装着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 的里子。“山寨”并非新话题,但痛疾不愈,引人忧思。
这些“山寨”产品,“假"得可恶却又“真”得可怜。与30年前温州“纸皮鞋”厂商 的是,这些“代工2.0时代”的厂商,( )。有时仿品质量甚至优于正品,却仍走老路“蹭名牌”,这正是令人痛心之处。
近年来,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的打假力度一年胜过一年,被抓的造假者人数大幅增加,公开销毁假货的示范活动也明显增多,高仿生意的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 ,这暴露出商业伦理的集体滑坡。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贪赚快钱的原因,但也有当地政府和电商平台的默许纵容。源头打假不力,销售地和网上的打假就会变成“打地鼠”。“监管发力”只会沦为一句空话,等到制假规模壮大之后,不仅连根拔起愈加困难,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以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小题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门庭冷落 鱼龙混杂 泾渭分明 我行我素 |
B.门庭冷落 鱼目混珠 大相径庭 依然如故 |
C.人迹罕至 鱼目混珠 泾渭分明 我行我素 |
D.人迹罕至 鱼龙混杂 大相径庭 依然如故 |
A.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 |
B.有的因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
C.有的制造出的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是因为具备真技术、好设备;有的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是因为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 |
D.有的因掌握了全套工艺流程,往往有给国际大牌代工的经历;有的具备真技术、好设备,产品虽是仿冒却并不劣质 |
A.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
B.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
C.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是某个品牌,而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为代价。 |
D.而且届时承担“差评”的不只是某个品牌,而且是整个地区乃至中国制造的整体声誉。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梦 天
李 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所见。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
B.诗歌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巳飞入月宫,感叹大地上的时间流逝之快和齐州、大海的渺小。 |
C.诗人这样安排诗歌的章法的用意,不在于说明诗人对月宫仙境的神往,而在于从现实的世界冷眼反观现世,从而揭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
D.本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李邰,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邰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侯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备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时夏夕露坐,邰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日:“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邰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邰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邰进谏日:“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邰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邰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邰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邰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邰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醣上邰“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邰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李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
B.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
C.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
D.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邰候舍/ |
A.太学,我国古代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之后历代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 |
B.分野,古人依据星次的位置划分地面上州、国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 |
C.崩,指帝王或王室成员之死。古代中国不同阶层的人去世的说法不同,除“崩”外,还有“薨”“卒”“不禄”等。 |
D.心丧,指古代弟子为老师守丧,不穿丧服,只在心中悼念;后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 |
A.李邰博学却默默无闻。他在太学游学,通晓《五经》,通晓《河图》《洛书》和占卜术,但外表质朴,并不被太多人所知道。 |
B.李邰能根据星宿预测。他曾根据夏夜天上星星的移动推算出在他负责的馆舍里住宿的两个人就是朝廷派来找自己的人。 |
C.李邰有敏锐的洞察力。大将军窦宪娶妻,各地郡国都去祝贺,李邰以拖延的方法阻止汉中太守送礼,最终太守没有被窦宪牵连。 |
D.李邰非常受弟子尊敬。李邰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的弟子冯胄自制丧服,为他守心丧三年,这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诧异。 |
(1)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2)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而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依据。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了不同意见。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宗族之人(包括贵族),或者“庶人”——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礼”。“礼”是社会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百姓对于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而同时,“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孔子出身贵族,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
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在老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
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
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与老子所言称之“玖百姓心为心”的平等之思想不同。韩非子认为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是君主圣人能够公正审判是非,要公正平等,要治乱饬邪,制止淫荡泛滥。有明法严刑可以让百姓规范自己,杜绝恶的行为,杜绝僭越,使国家富强。韩非子是贵族出身,对于百姓的生活并未体贴过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去推想的,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
墨子在论述当中经常用人民死亡来说明儒家过于注重礼、排场,以此来证明政教不可行。
在其他诸予的论述当中,并没有一家,有如此多的民众死亡事例。墨子深处人民大众之中,深知他们的难处,所以他提出节用、节葬,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祜助,并以此作为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
(摘编自江咏《先秦诸予“民心”说内涵之差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道家、墨家都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但他们对“民心”的理解有所不同。 |
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终目的,使百姓知礼才是孔子所认为的接近理想的状态。 |
C.老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不使其生异心。 |
D.韩非子所认为的平等是法制上的平等,这与老子认为对百姓一视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 |
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达到“富”与“礼”,文中冉有与孔子的对话就直接佐证了这一观点。 |
B.第三段侧重论述道家主张的统治者要“无为”而治,顺“道”而为,同时兼顾公正。 |
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四段侧重叙述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为君主服务。 |
D.末段论述了墨家的“顺民心”的思想,与儒家对民心思想的论述形成对比关系。 |
A.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主要坚持顺民心的原则,国家才能治理得好。 |
B.儒、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从而对“民心”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 |
C.老子认为民心是不断变化的,统治者不需要去理会,只需一视同仁,顺其自然。 |
D.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税少役”、墨子的“节用”都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注。 |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高洪波
三十九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①。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成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可是你已经望不见这一切,你摇摇头,想赶走遮住、罩在眼前的无边的黑暗,可惜你连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残存在大脑中的最后一点意识正渐渐消散殆尽,你知道自己已不再属于自己,也许,这就是死吧?你费力地想道。
海水再次涌入你的鼻腔,黄海成且腥的水。你已不再有任何知觉,海水吞没了你,一尾小鱼从你的鼻尖上游过,它游动的尾鳍掠动了你的睫毛,你努力想再一次看一眼这生活过三十九个春秋的世界,可是一切已然远去,小鱼受惊般倏然游走,如一支离弦的羽箭,海水又涌了上来。
一座海是一座坟。
唯有这样的广阔墓地,才可以安放你的灵魂。一个舰长的不屈的灵魂,一个十九世纪中国武士英武豪壮的灵魂。一个为了军旅的荣誉、为了祖国和朝廷的光荣舍命相搏的好汉!
以你的游泳技能,加上在你身旁拼命游动的伙伴、爱犬,完全能够借助自己和别人的力量生存下来,可是你断然拒绝了这种选择。人在舰在,既然生死与共的致远舰已沉入水中,那莫名的悲愤想必让你痛不欲生。你恨狡黠的敌手吉野最后施放的那枚鱼雷,也恨自己躲闪不及,壮志未酬,撞志未酬呵。弹尽后的最后一次攻击,大无奈和大无畏的一击,被鱼雷无情地阻隔了,否则,否则舰与舰相撞的刹那,定然是惊天动地的一种景象。
邓大人就这样走了。
致远号巡洋舰也这样沉没了。
人类与海洋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沉船是割断这种联系的最残酷的方式之一,尤其是海战中的非自然沉船。写到这里,偶翻《清稗类钞》第六册,内中有《邓壮节阵亡黄海>,可以作为这篇短文的古典式收尾:“光绪甲午八月十七日,广东邓壮节公世昌乘致远舰与日人战于黄海,致远中鱼雷而炸沉,邓死焉。先是,致远之开机进行也,舰中秩序略乱,邓大呼日:‘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奚事纷纷为?况吾辈虽死,而海军声威不至坠落,亦可告无罪。’于是众意渐定。观此则知邓早以必死自期矣。邓在军中激扬风义,甄拔士卒,有古烈士风。遏忠孝节烈事,极口表扬,凄怆激楚,使人雪涕。”
不知道邓世昌在战场上最后做的“动员”是怎样传出来的,按《辞海》解释,“全舰官兵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当无一人生还。可是《清稗类钞>所载又绘声绘色,所以我判定邓大人的部属是有幸存者的,否则朝廷赐“壮节”的谥号毫无道理。
甲午海战中,冰心老人的父亲便是幸存者之一,可见邓世昌完全有可能游回岸上的。但他断然选择了死亡②,“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何等的凛然豪壮!谁说千古艰难唯一死,邓世昌沉海的选择,在我看来自然而然,较之《泰坦尼克号》上男主角的情意缠绵,更惨烈更悲壮也更具男儿血性!
邓世昌的爱犬最后也随他而去,据说这只通灵性的狗~直想救主人,衔着他的衣袖不肯松口,邓世昌断然推开了它,当他们目光对视的时候,这只小狗想必也读出了主人必死的决心,它便以身殉主了。
这只小狗没见诸正史,电影《甲午海战》中也缺少了这一笔,可我相信这是历史的真实。
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是北洋水师耻辱的败绩,大清帝国无奈的衰落,但对邓世昌个人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三十九岁的邓世昌,邓壮节,邓大人,以辽阔黄海为自己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驰驱场,任浪花飞溅,激情澎湃着,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
注:《清稗类钞》,清代掌故遗闻汇编,编者态度较严肃,可补正史之不足。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多处写“39岁”,强调邓世昌殉国时正值年富力强时期,表现了对他的牺牲的惋惜之情。 |
B.“一座海是一座坟”,是说大海是广阔的,汹涌澎湃的,而邓世昌的一生也是豪迈悲壮的,因此只有广阔无垠的大海才能安葬邓世昌不屈的灵魂。 |
C.作者在文中写了邓世昌的爱犬。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义犬救主、殉主的故事,连狗都懂得选择为忠义而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衬托邓世昌牺牲的意义,进一步表现中华民族抗击外辱的光荣传统。 |
D.作者从清政府的角度去评价邓世昌的悲壮牺牲及致远号巡洋舰的沉没,间接说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
【小题3】作者引用了《清稗类钞》中有关《邓壮节阵亡黄海》的文字,说说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借古讽今是古人写文章时经常用到的方法,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卒章显志,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朝的统治者。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6.材料作文- (共1题)
①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仁义忠信,人爵就是官位俸禄。人生的误区,如孟子所言:“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②杨振宁曾问邓稼先,搞“两弹”得到多少奖金?邓稼先伸出两根手指说,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认为,“两弹”能搞成,这辈子就是最有价值的。
③当明星们演几部电影就赚得钵满盆满的时候,当范冰冰心安理得地去领了什么“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的时候,像南仁东、李德威、王梦恕这样很多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们正为祖国创造惊天动地伟绩,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正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无私奉献,他们才是真正超越了自我,实现“大我”价值的人!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自我层次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否则,在人生追求过程中易助长自我中心倾向。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材料,联系个人和新时代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宣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