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 |
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 |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 |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感动着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 |
①旅日大熊猫真真产下的雄性幼崽香香现在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甚至有日本媒体称熊猫香香为改善中日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②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的记忆,铭记这段历史,追思死难者,本身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继往开来。
③健康教育的改革必须尊重科学,如“恐惧伤肾”等带有明显争议的论断竟冠冕堂皇地通过小学课本向儿童灌输,这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妥当的。
④尽管我们已经青春不再,但我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满怀憧憬,以阳光的心态,以奋进的姿态,以青春的名义拥抱款款而来的2018年。
⑤请对筚路蓝缕的探路者心存敬畏,因为,只要走错一步,命运轨迹就会被改写,在正确的时刻做正确的选择,从来不会像事后总结那么轻松。
⑥请你相信,我们会一如既往为你拂去五彩缤纷的舆论泡沫,用专业在笼罩真相的迷雾中点燃一盏灯,照亮生活中的一个黑暗的角落。
A.①③④ |
B.②④⑤ |
C.②⑤⑥ |
D.①③⑥ |
A.国际足球职业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足协的角色要由过去的“一抓到底”向足球联赛的组织者和青训项目的推动者转变。 |
B.过去5年,我们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韧劲,开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 |
C.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蕴含在我们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的坚持之中,建立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 |
D.灾害是无情的,但是在科学的支持下,国家对于灾害的防范与预警,对于减少次生灾害发生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池州弄水亭①
张舜民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饶鼓②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注)①池州弄水亭:杜牧在池州为官时所创,亭上有杜牧诗歌石刻,诗人行船至此,写此诗。②饶鼓:乐器,鼓的一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漫步于池州弄水亭,远眺山川美景,思绪万千,引发万古愁情。 |
B.诗人登上池州弄水亭,望见清溪清澈如镜,暂时忘却了刚生的愁绪。 |
C.第五句运用屈原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却依然心系朝廷。 |
D.诗人所乘的客船停靠在清溪,饶鼓的敲击声传来,催促着诗人启程。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孔镛,字韶文,长洲人。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以弟铭尚宁府郡主,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教以战守,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城不能容,别筑城东北居之。附郭多暴骸,民以疫死,复为义冢痉焉。时贼屯境内者凡十余部,而其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更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驰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见道旁裸而悬树上者累累,询之,皆诸生也,命尽释之。公长遣数十骑拥还,城中人望见,皆大惊,谓知府被执,来绐降也,尽登陴。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诸贼次第纳款,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以五百人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选自《明史·孔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对文中画被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
B.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
C.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
D.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
A.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
B.义冢,指旧时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往往由族人或慈善团体出资建立。 |
C.驺从,指古代贵族、官僚出门时,前导或后随的骑马的侍从。 |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
A.孔镛爱民如子,心装百姓。担任都昌县令期间,孔镛根据实际情况,将百姓分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并在水边设置粮仓,方便百姓缴纳赋税。 |
B.孔镛清廉自律,爱护百姓。在担任连山知县时,孔镛下乡视察,百姓受到惊吓,弃物逃走,孔镛借屋做饭,然后按照价值留钱赔偿后离开。 |
C.孔镛智勇双全,仁义降贼。在招降邓公长和冯晓时,孔镛既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又表现出超凡的应变能力,最终使二人都选择了投降。 |
D.孔镛献身边疆,鞠躬尽瘁。孔镛在边疆担任官职三十多年,由于长年接触瘴疠之气,积劳成疾,最后病逝在赴京城担任要职的路上。 |
(1)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教以战守。
(2)城中人望见,皆大惊,谓知府被执,来绐降也,尽登陴。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雕塑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说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败落与贫穷。
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诞。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钢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木头雕刻而成的鱼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写到了一个望不到尽头的饥饿的年代,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
B.满桌的人都知道桌上的那条鱼是假鱼,但是都不愿说破,这反映了村里人虽然贫穷但都好面子的老好人性格特征。 |
C.一条木鱼竟能“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略带夸张的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美食对饥饿的冬子的诱惑。 |
D.一条木鱼,影响了冬子的一生,冬子曾经感到羞愧、困惑,而当他决定把长满虫眼的木鱼带回家的时候,或许已得到了解脱。 |
【小题3】小说以冬子在生日那天将木鱼烹调好,端上桌让儿子吃鱼作为结尾,请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
3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在甲骨上一笔一划郑重地刻下宇迹,它未被时光磨蚀,反在世界记忆中安放。10月30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文明中共同的记忆。
虽然“上下五千年”对我们来说是常识,创在百年前世界并未对中国投以同样的敬意,因为缺乏文字史科,外国史学家在历数人类文明时,将中国当作了古文明中的小字辈,认为中国文明从周朝起算,而为《封神演义》提供不朽灵感的商朝,在外国人看来,不过是神话传说一类,不足为信,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因病购药,发现一味中药“龙骨”上,有刻画的痕迹,似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丈宇,经过研究,他认为这种文字来自商朝。因这种文字记载于龟甲与兽骨之上,便命名为“甲骨文”,中华一时为之震动。通过对“龙骨”来源的追索,中国考古学家认定,在河南安阳附近必定有殷商遗址留存。1928年,中国开始对殷墟开展发掘,除甲骨之外还出土了铜器、陶器、骨器。在历次的挖掘研究中,逐漸得出了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结论。从此以后,商朝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不容置疑的真实历史。通过甲骨文,世界对中华文明的承认向前延伸了5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后仅一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王懿荣先服毒后投井以殉国。一百多年前,甲骨文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却没有使中华文明逃脱几乎被摧毁的厄运。一百多年后,现在的中华文明已经不是坚船利炮能摧毁的了。
文明的起源,承載于一片片甲骨之上。在甲骨文中,我们能看到祖先们的思维方式,从甲骨上的记载能了解医学、祭祀、科技、生产生活、杜会制度。这些事关文明起源、传统由来、文化特质的细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哪些东西被摒弃,从而发现中华民族文明的品格,发现文明何以从中原腹地向四周扩散,发现为何在五千年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之巅。看起来有些笨拙的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开端,像一个小火苗,在历史中摇曳,同时又在薪火相传。无论字形如何变化,火种没有改变,文字的根基没有变。因为,祖祖辈辈传递的不只是文宇,更是文字上承载着的经验、智慧、历史和责任。
以文宇为代表的文化,是一个文明最值得珍视的财产。有了不曾断绝的文字与文化,每个中国人不但跨越地域,彼此相连,更与五千年中的一切相连。而赋予甲骨文连绵不绝生机的,正是中国人民,是他们推动着历史发展,带动着不曾中断的文明吐故纳新,让中华文明的根系蔓延。有了来自五千年历史的得失经验,中国就有底气在不确定中搏出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会是僵硬的文化,而是向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保持开放的文化,中国文化没有门户之见,就如同生机连绵的甲骨文一料,随时准备为了自己的发展借鉴他山之石,常用常新。相信自己民族的文化,既有吐故纳新的活力,又有坚持本色的韧性精神,这就是中国的文化自信。
(选自《唯一被解密的世界最古老文字在中国!“龙的传人”怎么写?》,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世界远古文明的重要代表,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发现让世界认同了“上下五千年”的说法。 |
B.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虽然我国学者都认为商朝是存在的,但由于没有相应的历史文献,我们很难向世界证实。 |
C.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考古学家由此发现了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最终使得商朝由神话传说变成了历史现实。 |
D.甲骨文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开始,甲骨上详细记载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从中我们能发现中华民族能传承不绝的原因。 |
A.文章的开头承接文章的标题,以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重大事件切入,引出议论。 |
B.文章第二段首先介绍了甲骨文被发现的意义,然后概述甲骨文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发现者和民族的命运。 |
C.文章第三段主要从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甲骨文对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
D.文章第四段论述了甲骨文与中国人民之间紧密的关系,总结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最后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
A.王懿荣的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中华文明曾经几乎被摧毁,但最终没有被摧毁,反而走向复兴的原因。 |
B.汉字从甲骨文演化到今天的楷书、草书、行书,虽然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文字上承载着的经验、智慧、历史和责任没变。 |
C.以文字为代表的文化是一个文明量值得珍视的财产,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足以证明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
D.我们只要有了绵延“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就能够在当今复杂动荡的环境中拼搏出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
材料一:
2016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城市就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已生育一孩但不打算生二孩的妇女中,有60.7%的人是因考虑到孩子无人照料;近三分之一的全职母亲被迫中断就业照顾孩子,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动和生活水平、育儿理念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幼托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期待也在不断提升,但现实状况是,我国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比较低,特别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非常明显。
(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幼儿园出问题的背后,是幼师们未解的困境》,有删改)
材料二:
教师是来自社会的普通一员,是人不是神。然而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不同之处。当进入工作岗位时,教师经常需要用克制力和意志力来调整约束白己的个性、情绪。由于儿童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父母素养的不同和遗传基因带来的个体差异,其生活习惯、行为爱好、表达能力,脾气性格、理解力和模仿力等也必然不同,且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和缺点,甚至个别孩子会存在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嗜好和毛病。但是职业道德要求幼教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爱是一样的,甚至对问题多的孩子花费更多时间和耐心,就是说教师的职业就是教育人、塑造人,你投身这个职业就要关爱每一个前来受教育的人,施教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孩子倾注同样的爱心。来自不同环境的孩子有着不同的优缺点,造成这些不同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原因,他们是个性不尽相同的,幼教老师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优缺点,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循序渐进地进行工作,发扬他们的优点长处,纠正他们的缺点和坏习惯。这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是与大中小学老所不同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幼教老师在具备爱心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选自新华网发展论坛《幼儿数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在最近曝光的一则由家长拍摄的视频中,家长质问幼师“为什么要打孩子”,其中一个幼师带着哭腔说:“我控制不住。”
“我控制不住”这句话被骂得很惨,但这非常能说明幼师的真实心态,必须要承认,幼儿园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难搞定的人群之一,而幼师,可能是全世界最难做的工作之一。
孩子在这个时期肯定是活泼好动的,家长要清楚孩子在这个时期的特征,幼儿教师也要清楚孩子在这个时期的特征。这样,幼儿教师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时才能有更多的理解,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分辨对错,明辨是非,这其中难免使用一些惩戒手段。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对于教师也要给予信任和理解,不可能要求幼儿教师看护每一个孩子都像在家里那样无微不至。当然,我所说的惩戒手段不代表虐待孩子,任何一个家长也不可能容忍他人虐待自己的孩子。看到虐童事件,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也都感到十分气愤。虐待需要严肃惩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当下,幼儿教育格局短期内无法有效改善的情况下,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幼儿园和家长做好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想办法。教育,所谓“教”,是要修正不对的,引导正确的,事事顺是孩子的个性,那岂不是倒退回去?哪儿还有真理,哪儿还有正途?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岂不变成了真理、正途?所以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无论是对幼儿、少年、青年,甚至是成年人,但只需要达到教育警示的目的即可。
(选自华商论坛《对幼儿园事件的思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专题调研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情况,也反映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困境。 |
B.幼儿教师在工作时应以职业要求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克制力和意志力来调整约束自己的个性、情绪。 |
C.幼儿教师虽然很普通,但是投身这一行业就意味着要有足够的耐心,意味着要付出极多的劳动和艰辛来关爱每一个前来受教育的孩子。 |
D.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习惯和缺点.因此幼儿教师面对孩子时就必定要使用一些惩戒手段,对此家长要予理解。 |
A.在部分省市幼儿教师学历统计中,幼儿教师学历大都集中在专科水平,其中重庆幼儿教师专科学历所占比例最大。 |
B.除北京外,在内陆的省市中,本科毕业的幼师所占比例较低,高中毕业及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师所占比例比沿海省市大。 |
C.高学历幼师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中上海近70%的幼师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是幼师学历最高的城市。 |
D.幼儿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检查、考核繁多,工资待遇低,工作时间过长,无编制,专业方面困难。 |
【小题3】针对目前中国的幼儿园现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结合相关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情景默写- (共1题)
(1)庄子《逍遥游》引用了《齐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大鹏飞往南海的情景。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 (共1题)
临近期末,某学院一名学生给校长发短信,说老师都给学生划重点,导致他跟其他同学拉不开差距,恳求校长改变这种现状。于是,校方发布了杜绝任课教师考前划定考试范围的通知。
考前划重点在大学很普遍,有平台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54.55%的学生选择“必修课老师在期末考试前会划重点”,5.45%的学生选择“选修课老师会划重点”,另有30%的学生表示所有任课老师都会划重点供学生复习,仅一成学生遇到的任课老师不划重点,让学生自由复习。
对于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语言表达- (共2题)
①警示语不经常更换容易引发青少年产生厌烦心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