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B.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
C.观众期盼已久的歌剧<三兄弟》近日在人民大剧院上演,其音乐大气磅礴,跌宕起伏,让人赞叹不已。 |
D.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机杼/毁家纾难 朔风/探本溯源
A.恫吓/吓唬 负荷/荷枪实弹 伺候/伺机而动 露骨/出头露面 |
B.停泊/湖泊 悖谬/未雨绸缪 掣肘/擘肌分理 行头/行家里手 |
C.纰漏/蚍蜉 对峙/恃才傲物 蜿蜒/剜肉补疮 箴言/三缄其口 |
D.积淀/靛蓝 干劲/劲旅强敌 |
3.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②①④⑤③⑥ | B.⑥④②③①⑤ |
C.②①⑤③④⑥ | D.⑥③⑤①④② |
2.诗歌鉴赏- (共3题)
5.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词)
沁园春 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乙词)
浪淘沙 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①,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②,东临碣石有遗篇③。萧瑟④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注: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小题1】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写景;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而重在______________。
【小题2】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甲词)
沁园春 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
(乙词)
浪淘沙 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①,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②,东临碣石有遗篇③。萧瑟④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
注:①幽燕:指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南部一带,古称幽州,春秋战国时属燕国,所以称“幽燕”。②魏武挥鞭:曹操跃马扬鞭。魏武即魏武帝,就是曹操。③东临碣(jié)石有遗篇:(曹操)东征乌桓来到碣石山,曾经写过诗篇留传下来,诗中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名句。④萧瑟:风声,常用来形容秋风。
【小题1】甲、乙两词出于同一诗人笔下,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从表现的内容上看,两词上阕都是写景;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而重在______________。
【小题2】两词都有点睛之笔,表示甲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乙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冯 至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我们紧紧抱住,
好像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选自《十四行集》)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最后一节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冯 至
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
我们在灯光下这样孤单,
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
就是和我们用具的中间。
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
铜炉在向往深山的矿苗,
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
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
各自东西。我们紧紧抱住,
好像自身也都不能自主。
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
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
只剩下这点微弱的灯红,
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选自《十四行集》)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最后一节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它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神女峰
舒 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小题1】诗中对“江涛”“衣裙”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深刻含义?
神女峰
舒 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小题1】诗中对“江涛”“衣裙”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深刻含义?
3.语言表达- (共2题)
8.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①_____,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②_____。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③____,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睡眠是生命的必需品,①_____,就会受到惩罚。保证睡眠,才符合生理科学。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看起来是整天在念书学习,结果②_____。这不仅仅是科学的事,也是法律的事。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要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在6点半之前就起床了;③____,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