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黄晕(yūn) 咄咄逼人(duō) |
B.贮蓄(zhù) 静谧(mì) 彩棱镜(léng) |
C.粗犷 (guǎng) 应和 (huò) 竦峙(zhì) |
D.吝啬(lìn) 莅临(lì) 绿茵茵(yān) |
2.
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大名,真是如雷贯耳,小弟献丑,真是班门弄斧。 |
B.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
D.您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表示感谢。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
B.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于 2012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
D.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
4.
(题文)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针对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
5.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们的新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肯定,由此可见这次尝试是成功的。 |
B.承蒙新老客户的支持和爱戴,产品的销量逐年增加。 |
C.为了促进销售,购买本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人人有赏。 |
D.下午,我将莅临贵单位考察合作事宜。 |
6.
填在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项是( )
—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3)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1)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2)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3)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4)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1)(3)(4)(2) | B.(2)(1)(4)(3) |
C.(2)(4)(3)(1) | D.(3)(1)(4)(2) |
2.句子默写- (共1题)
7.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 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秋思》中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天涯”人思乡愁绪的语句: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秋思》中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天涯”人思乡愁绪的语句: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鉴赏- (共2题)
8.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古道西风瘦马”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题1】“古道西风瘦马”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
B.“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想,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
D.“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远离家乡的地方”。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小题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诗人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时,写到了哪些景物?
【小题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几层意思?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10.
父亲的幸福
①走过年少轻狂,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幸福。
②记事起,父亲每天都在忙碌。那里农村贫穷,谁家有个修房建屋的什么事儿,都是请人帮忙,不付工钱。
③父亲身强力壮,常常被人请去。有位邻居,手艺人,做事总要谈好价钱;工钱太低,他是不会去的。看到那位邻居家的孩子穿好吃好,我常常为父亲抱不平,父亲真笨得助人为乐了。
④后来改革开放,父亲干上一门手艺,很苦很累——石匠。他拜了一位师傅,跟随老师,与一些人组织去野外采石,或者为他人修建房屋地基。还记得那年冬天,快过年了,家里等着父亲结账购买年华,然而回家的父亲却只有少许的钱。母亲非常生气,要去父亲的师傅家里要工钱,父亲拦在门口,不让母亲出门。过年时,父亲让我提一块腊肉去给他那位师傅拜年,我死活不愿意去,还大声说那样的师傅,凭什么还要去给他拜年。第二天,父亲依然跟随那位师傅出门。再后来,父亲总有人来拉去做事,忙不完的活,而他那位师傅却落寞地在家里呆着。在那位师傅去世前,父亲总在过年的时候,送上一块腊肉去看望。
⑤经济好了,四处修房,许多手艺人在外面搞承包,挣到不少钱,父亲手艺不错,来请的人不少,但他依然与人合伙做,平分着不多的钱。那时父亲有一些小打算,比如把家里的一间侧房改成砖房,也比如把猪圈移到坝边去。父亲慢慢地盘算着这些事,他似乎从未注意到村里人已经修起的楼房。看到别人家的条件,我都替父亲着急,可是他一点也不急,只是让我读自己的书,少管闲事。
⑦眼看父亲一天天老了,他这一生的宝贵时间,就耗在了上面那些事儿上。每次陪父亲回老家,都有一些老人拉住他的手,“老三老三”地说个没完没了。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三,老人们都那样叫他。那里的父亲也总是报以最开心的微笑。父亲这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长着一副硬朗的身体,学了一个费力的手艺,但他一直高兴有一位师傅。
⑧那一天,加完班回家,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匆忙的人,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我忽然有一些理解。父亲那一代人真的很笨,但以真的很幸福。父亲生于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虽然他们的幸福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父亲那一代又与我们这一代不同。父亲这一生,勤劳,不对人耍小聪明,不会去占他人便宜;他似乎不曾去羡慕别人的富有,也不曾去算计如何得到更多的利益。
⑨父亲在意的,便是他感觉幸福的,而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的。
【小题1】文章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第①段说“走过年少轻狂,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幸福”,那么在作者看来,父亲的幸福是什么?
【小题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的?
【小题4】怎样理解结尾那段文字?
①走过年少轻狂,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幸福。
②记事起,父亲每天都在忙碌。那里农村贫穷,谁家有个修房建屋的什么事儿,都是请人帮忙,不付工钱。
③父亲身强力壮,常常被人请去。有位邻居,手艺人,做事总要谈好价钱;工钱太低,他是不会去的。看到那位邻居家的孩子穿好吃好,我常常为父亲抱不平,父亲真笨得助人为乐了。
④后来改革开放,父亲干上一门手艺,很苦很累——石匠。他拜了一位师傅,跟随老师,与一些人组织去野外采石,或者为他人修建房屋地基。还记得那年冬天,快过年了,家里等着父亲结账购买年华,然而回家的父亲却只有少许的钱。母亲非常生气,要去父亲的师傅家里要工钱,父亲拦在门口,不让母亲出门。过年时,父亲让我提一块腊肉去给他那位师傅拜年,我死活不愿意去,还大声说那样的师傅,凭什么还要去给他拜年。第二天,父亲依然跟随那位师傅出门。再后来,父亲总有人来拉去做事,忙不完的活,而他那位师傅却落寞地在家里呆着。在那位师傅去世前,父亲总在过年的时候,送上一块腊肉去看望。
⑤经济好了,四处修房,许多手艺人在外面搞承包,挣到不少钱,父亲手艺不错,来请的人不少,但他依然与人合伙做,平分着不多的钱。那时父亲有一些小打算,比如把家里的一间侧房改成砖房,也比如把猪圈移到坝边去。父亲慢慢地盘算着这些事,他似乎从未注意到村里人已经修起的楼房。看到别人家的条件,我都替父亲着急,可是他一点也不急,只是让我读自己的书,少管闲事。
⑦眼看父亲一天天老了,他这一生的宝贵时间,就耗在了上面那些事儿上。每次陪父亲回老家,都有一些老人拉住他的手,“老三老三”地说个没完没了。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三,老人们都那样叫他。那里的父亲也总是报以最开心的微笑。父亲这一辈子没读过什么书,长着一副硬朗的身体,学了一个费力的手艺,但他一直高兴有一位师傅。
⑧那一天,加完班回家,坐在车里,望着窗外匆忙的人,车水马龙、流光溢彩,我忽然有一些理解。父亲那一代人真的很笨,但以真的很幸福。父亲生于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虽然他们的幸福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但父亲那一代又与我们这一代不同。父亲这一生,勤劳,不对人耍小聪明,不会去占他人便宜;他似乎不曾去羡慕别人的富有,也不曾去算计如何得到更多的利益。
⑨父亲在意的,便是他感觉幸福的,而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缺少的。
【小题1】文章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2】第①段说“走过年少轻狂,突然理解了父亲的幸福”,那么在作者看来,父亲的幸福是什么?
【小题3】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的?
【小题4】怎样理解结尾那段文字?
11.
阅读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一只空瓶子的温暖阅读答案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小题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下表。
【小题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小题4】第⑦段中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一只空瓶子的温暖阅读答案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小题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 事件 | 心理反映 |
女儿 |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爸爸 | 捡回瓶子 | 女儿(_________________) |
女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爸爸惭愧 |
【小题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小题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小题4】第⑦段中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12.
寻 春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小题1】作者在寻春时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把感情变化的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____________ → 看到衰草:_____________→ 遥见草色: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文本,联系语境,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小题3】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小题4】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阴霾和霜雪”比作什么?“春天”指的是什么?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⑪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⑫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小题1】作者在寻春时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把感情变化的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____________ → 看到衰草:_____________→ 遥见草色: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文本,联系语境,体会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小题3】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小题4】第⑫段“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阴霾和霜雪”比作什么?“春天”指的是什么?
5.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2道)
现代文阅读:(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