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3913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9

1.选择题(共9题)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l)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高、引高歌、俪、瀣一气
B.莠、铛入狱、苑、书声琅琅
C.提、人听闻、尸、言简意
D.赠、功亏一乏、振聋发
3.

将下列地理现象与其所属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

A.白色长袍是当地人的传统服饰{#blank#}1{#/blank#}         ①撒哈拉以南非洲

B.成群的角马、羚羊往水草茂盛的地方迁徙{#blank#}2{#/blank#}         ②西亚

C.曲折幽深的挪威峡湾景色宜人{#blank#}3{#/blank#}         ③极地地区

D.巨厚的冰层覆盖在大地上、漂浮在洋面上{#blank#}4{#/blank#}         ④东南亚

E.世界上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blank#}5{#/blank#}         ⑤欧洲西部

4.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6.

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

7.

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

8.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诗歌鉴赏(共1题)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小题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小题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小题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1.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诈力者或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小题2】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
【小题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1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何容何许人也
老舍
粗枝大叶的我可以把与我年纪相仿佛的好友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经济的压迫或别种原因,没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才力。第二类差不多都是悲剧里的角色。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这些人们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而且还得到处扬着头微笑,好像天下与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这样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没有一点“新”气,更提不到“洋”气。他的“古道”使他柔顺像个羊,同时能使他硬如铁。当他硬的时候,不要说巴结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顺的时候,他的感情完全受着理智的调动:比如说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昼夜的去给守着,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减少友人一点痛苦;及至友人们都睡了,他才独对着垂死的小儿落泪。反之,对于他以为不是东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难堪。
怎样能被他“承认”呢?第一个条件是光明磊落。所谓光明磊落就是一个人能把旧礼教中那些舍己从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动上。而且用得自然单纯,不为着什么利益与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爱,使他穷,使他的生活没有规律,使他不能多写文章——非到极满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结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风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为是对得起人,而成绩未必好。可是他愿费力不讨好,不肯希望“歪打正着”。他不常喝酒,一喝起来他可就认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该!在他思索的时候,他是心细如发。他以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细忽粗,正如其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疯子,但是这种矛盾的现象,使他“阔”不起来。对于自己物质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将就;对于择业择友,一点也不将就。他用消极的安贫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积极发展。无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静观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风凉话是含着这双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别的朋友们那样有种种无法解决的,眼看着越缠越紧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来比较他们,似乎他还该算个幸运的。可是我拿他作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为他没有显然的困难,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设法摆脱。他的默默悲哀是时代与个人都微笑不语,看到底谁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须和一切妥协:旧东西中的好的坏的,新东西中的好的坏的,一齐等着他给喊好;自要他肯给它们喊好,他就颇有希望成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这么办。同时他也知道毁坏了自己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协而变成永不洗脸的名士。怎办呢?他只交下几个好朋友,大家到一块儿,有的说便说,没的说彼此就愣着也好。他也教书,也编书,月间进上几十块钱就可以过去。他不讲穿,不讲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静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见的风浪。真喝醉了的时候也会放声的哭,也许是哭自己,也许是哭别人。
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腾自己的好处。不过,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劲儿似的。努力自励的人,假若没有脑子,往往比懒一些的更容易自误误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当个猴子耍给人家看。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
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小题1】“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2】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4分)
【小题3】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6分)
【小题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
13.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小题1】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
【小题2】“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
【小题3】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小题1】文章说“立动”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6分)
【小题2】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5.名著阅读(共1题)

15.

【小题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小题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6.材料作文(共1题)

16.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17.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18.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作品
人 数
年龄
20岁前 
21~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处女作
72人 
95人
36人 
7人 
 
 
代表作 
 
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9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名著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