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A.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欢乐蓟州大舞台”已举办文化惠民演出2000余场,使近百万群众受惠,被番为群众家门口的“心连心”。 |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
C.园林局的小李在《绿化与环境》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绿化规划与环境影响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非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照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 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座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行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 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 渐渐的 起来。
(鲁迅《祝福》选段)
【小题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笼(lǒng)照 匆(cōng)忙 寂静(jìng) |
B.落(luò)在 雪褥(rù) 沉寂(jì) |
C.独座(zuò) 聊赖(lài) 尘芥(jiè) |
D.厌倦(juàn) 形骸(hái) 露(lóu)在 |
A.但 干干净净 反而 舒畅 |
B.所以 销声匿迹 因而 畅快 |
C.但 销声匿迹 反而 畅快 |
D.所以 干干净净 因而 舒畅 |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題部可以说是无关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杨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选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对文段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所以前途无量。 |
B.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
C.人类具备探索宇宙的精神和条件,而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
D.人类对宇宙及其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己经做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5)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诗歌鉴赏- (共1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简析其作用。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曱戈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节俭 |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以弱天下之民 |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
A.①谨庠序之教 ②耻学于师 |
B.①树之以桑 ②吾师道也 |
C.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D.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尊贤而重士 |
①七十者衣帛食肉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黎民不饥不寒
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⑥民养生丧死无憾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④⑤⑥ | D.②④⑤ |
A.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 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在指出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
C.孟子认为,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是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 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诫统治者不要归咎于年成,而要反省自己, 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这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5.现代文阅读- (共1题)
①父亲是3 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走开,出去!”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像犯错一般。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 ”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
④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我按按他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 ”父亲点头。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 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
⑤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一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 声,又进了卧室。
⑥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 ”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了一个谎。
⑦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
⑧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舍,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⑨父亲顿了顿又说:“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⑩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娘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放了回去,但舌头添嘴唇的 细节将他此时的欲望暴露无遗。我给父亲卷了支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支。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
⑪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我顿时百感交集。
⑫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
⑬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小题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说笔墨精炼,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憨厚、诚实、慈爱而又落后无知的老父亲的形象。 |
B.第②段中“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是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自己反复思考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 |
C.第③段“妻”的“交代”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的心理状态。 |
D.第⑤段划线部分运用肖像描写:既写父亲冒雨买东西,对儿女无私的爱:又表明其辛苦操劳、饱经风霜的人生,及其勤劳朴实的品格。 |
E.第⑩段“贴身”一词,生动形象,准确表达了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怕丢失,因而倍加珍惜的情感;同时小说第(12)段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深化了主题。 |
【小题3】(11)段尾画线句“我顿时百感交集” 。对于“我”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怎样理解?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6.名著阅读- (共2题)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賜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踢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倒是了。”于是黛玉告辞。
7.材料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