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附中高三适应性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3071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7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腰封上再有几位名人“倾情推荐”,凭借一系列营销策略激发起读者的购买欲望。而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 ,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没有 倒没什么,尽管有一些错误甚至不准确的表述,还会发生一些负面的效应。对于读者来说,这样的书买得越多越糟糕。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 。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好比海里捞针,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书店的面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栽。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劣书驱逐良书的案例 。( )。这是市场的选择。虽然很多书店具备公益机构的某些性质,不少书店还主打文化情怀,但归根结底,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一门生意,首先需要通过买和卖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无可厚非。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 远见卓识 无可非议 屡见不鲜
B.摩肩接踵 真知灼见 无可非议 司空见惯
C.摩肩接踵 远见卓识 无可厚非 屡见不鲜
D.纷至沓来 真知灼见 无可厚非 司空见惯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有一些错误甚至不准确的表述,还会发生一些负面的效应。
B.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
C.尽管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还会发生一些负面的效应。
D.尽管有一些错误甚至不准确的表述,还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
【小题3】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在书店的书架上同样频频上演
B.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在书店的书架上频频上演
C.在书店的书架上,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同样频频上演
D.在书店的书架上,同样频频上演劣书驱逐良书的现象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

赵鼎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纵陇水秦云 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

(注)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②九回肠:喻愁极多。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 曰而九回。”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 中奸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 闷之情。
C.“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 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 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小题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悦,字庆宗。世宗初,除镇远将军、豫州刺史。时有汝南上蔡董毛奴者,赍钱五千,死于道。郡县疑 民张堤为劫,又于堤家得钱五千。堤惧拷掠,自诬言杀。狱既至州,悦观色察言,疑其不实。引见毛奴兄灵 之,谓曰:“杀人取钱,当时狼狈,应有所遗,此贼竟遗何物?”灵之云:“唯得一刀鞘而已。”悦取鞘视之曰 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悦收及祖,诘之曰:“汝 何故杀人取钱而遗刀鞘?”及祖款引,灵之又于及祖身上得毛奴所著皂及祖伏法。悦之察狱,多此类也。

悦与镇南将军元英攻义阳,克之。诏改萧衍司州为郢州,以悦为征虏将军、郢州刺史。萧衍遣其豫州刺史马仙 碑,左军将军、永阳戍主陈可等率众一万,于三关南六十里因山起城,名为竹敦,遣其辅国将军、济阴太守苏 沛精卒二千以戍之。后于关南四十里麻阳旧栅起城,马仙埤轻骑东西为之节度。关南之民,多怀两望。司马悦 令西关统军诸灵凤掩击,敗之,尽燔其城楼储积,擒苏沛及其辅国将军、军主刘灵秀。诏曰:“司马悦首谋义阳,征略有捷。且违京既久,屡请入朝。可遂座志,听其赴阙。”寻诏以本将军,为豫州刺史。论义阳之勋, 封渔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永平元年,城人白早生谋为叛逆,遂斩悦首,送萧衍。既而,邢峦复悬狐,诏曰:“司马悦暴罹横酷,身首异所。国戚旧勋,特可悼念。主书董绍,衔命公行,囚漂殊域,事可矜愍。尚书可令贼将齐苟儿等四人之中分遣二人,敕杨州为移,以易悦首及绍,迎接还本。用慰亡存。”平东将军、青 州刺史,赐帛三百匹,谥号为庄。

(节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B.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C.悦取鞘/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D.悦取銷视之/曰/此非里巷所为也/乃召州城刀匠/示之有郭门者前曰/此刀鞘门手所作/去岁卖与郭民董及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普遍推行郡县制。
B.襦,古代贵族所穿短衣。有单孺、复襦等不同形制。有黄、红、黑等色彩。
C.开国子,爵名。晋代始置,位在开国县伯下、开国男之上,秩五品。
D.赠,即追赠,一般指功臣死后,朝廷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官阶以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悦审案不轻信口供。张堤被怀疑抢劫杀人,因畏惧严刑而认罪,司马悦在审讯中怀疑他招供不实,后找到真凶,使董及祖伏法。
B.司马悦征战以谋略取胜。他利用关南百姓对萧衍政权的不信任,从而令西关统军诸灵凤出其不意击敌,打败萧衍,擒获苏沛、刘灵秀等人。
C.司马悦建功却死于非命。他攻取义阳后论功被封为渔阳县开国子,赐给食邑三百户,但由于豫州城民 白早生图谋叛逆,被割下首级。
D.司马悦死后获得皇帝悼念。邢峦收复悬瓤后,皇帝下诏从被俘贼将中遣送二人,交换司马悦首级及董绍,并对司马悦给予相应封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违京既久,屡请入朝。可遂此志,听其赴阙。
(2)主书董绍,衔命公行,囚漂殊域,事可矜愍。

4.现代文阅读(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的武大櫻花季除了传统的櫻花看点之外,就要数武汉大学在校园管理上的优化了。除了保持“实 名限额、免费预约、双重核验”等基本政策外,还特别引入了人脸识别闸机,预约而来的游客需要“刷脸” 才能进入校区。

从2015年到2017年,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如今,坐车可以刷 脸、支付可以刷脸、自动取款也能刷脸、甚至连公厕取纸都能够刷脸……没有一点点防备,“刷脸”已经融入 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社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什么人脸识别能够独得 市场认可,落地与应用都如此迅速呢?

首先,相比于指纹识别必须要采集指纹信息,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它不需要被测者主动提供任何信 息,只要你露出你的脸,它就能在不经意间对你完成识别。因此,人脸识别在便利性和隐蔽性方面更具优势。 其次,因为人脸识别是利用可见光获取人脸图像信息,无需接触设备,因此不用担心病毒的接触性传染,在安 全性和卫生方面更有保障。最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多个人脸的分拣、判断及识别, 并发性特点让其在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

(中国智能制造网)

材料二 :

上周公布了 iPhoneX应用脸部识别功能,就在几天前,杭州一肯德基餐厅宣布可以刷脸支付了;农业银行 总行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推广人脸识别系统;旅游业界很多领域已经开始试水应用刷脸技术——“刷脸”应 用呈爆发式增长。但不少人也对该技术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对此做专题报告,对齐 爱民教授进行专访。

记者:指纹、虹膜、面容甚至基因等个人生物信息被大量搜集存储,目前这些已经被采集的生物信息,其 利用和保护现状如何?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齐教授: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毫无疑问是个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于地址、电话号码等 由社会生活经验等而形成的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这些生物信息直接采集于人体,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 一对应。通常正是由于此唯一对应性降低了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形下,指纹、 虹膜、面容等此类唯一识别生物信息的收集,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入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一旦为他人非法 使用,造成的个人信息侵权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个人生活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 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鉴于此类个人生物信息可直接且唯一识别到个人,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角度,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 息,甚至可称之为“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鉴于其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要高于“一般信 息”,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是以上讨论还仅限于学术领域,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

记者:技术革新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包括生物信息、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 量搜集利用,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

齐教授:由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个人信息早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成为各国竞争和关注的焦 点。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个人信息跨国传输问题早就超越个人信息保护的层 面,上升到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领域。在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为他国厂商广泛收集的情况下,其除了可以通过大 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外,同样可以了解我国整体社会发展状况及未来可 能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2013年出现的斯诺登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但这只是 被揭露出的冰山一角,事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上述安全威胁却并未停止。在生物识别信息相关法律 保护体系还未成熟之前贸然授予个人权限存在风险,尤其是在支付领域,因此较为稳妥的做法是保留个人权限 或者为其设定上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数据人》第732期)

材料三 :

用户上网产生的位置信息、购物历史、网页浏览痕迹等数据归谁所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收集和分 析这些数据,是否合法?日前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论坛上,与会者就人工智能背景 下数据财产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现行《物权法》把物权分为动产和不动产,而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财产,难以按照此种分类方法进行归 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提到,有观点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 谁的数据归谁所有,没有任何主体指向的数据是公共资源,但人工智能收集、储存、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数据 的占有和转移是无形的,也没有有效的权属证明。如何对数据进行确权并且建构起权利内容和权利转移制度, 这些问题尚未解决,需要立法予以回应。

(财新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快速落地到多领域应用的井喷式发展,说明“刷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B.由于在便利性和隐蔽性、安全性和卫生方面以及识别速度和范围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人脸识别能够独得市场认可。
C.指纹、虹膜、面容等生物信息不同于其他社会性抽象符号,它体现个人的生理特性且与唯一对应。
D.个人信息的“唯一对应性”虽然可以避免用户的被“复制”和“替代”的担忧,但在特殊情况下会将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推人更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个人生物信息存在特殊风险,因此在保护层级上需要受到特殊关注和保护,但此讨论还未列人立法实践的议程。
B.唯一识别生物信息一旦为他人非法使用,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都将远远大于其他社会类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处理和利用。
C.个人信息被国外厂商大量搜集,对方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等透视我国公民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倾向,还可能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带来隐患。
D.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认为数据财产权的基本原则是谁的数据归谁 所有。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利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利弊,并就个人生物信息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给出建议。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众史学是着重探讨如何以公众为本位、以应用为前提来开展历史研究与传播的史学新分支。与传统史学 相比,公众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实现史学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众史学发展的动力曰益强劲。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初始发展动力来自高校及职业史学家不同的是, 我国民间形式多样且愈发活跃的史学实践,催生了公众史学。具体而言,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主要缘于三方面 因素。一是公众对历史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度、探求欲、表达欲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 有的水平。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各种历史文化媒介平台不断创新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 历史的兴趣。这为公众史学兴起奠定了社会基础。二是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模式由于技术发展发生了深刻变 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公众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技术条 件。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仅由史学界主导的历史知识生产和 传播模式。这为公众史学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传统史学适应社会转型自觉进行革新。一个时期以来, 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公众对于缺乏吸引力的史学成果的远离,导致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 价值受到质疑。面对这种状况,史学界一些学者开始了发挥史学社会功能的自觉革新,更加关注公众的需求, 增强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对公众的吸引力,逐渐开拓出一条关注现实、走向公众、服务公众的史学发展之 路。这为公众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

公众史学发展还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以公众作为参与主体的家族史、口述史学、影像史学等史学形态 的繁荣大大促进了历史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历史文本的通俗化,并在新媒体条 件下形成了 “人人都可写史”的态势。但“人人都可写史”并不等于“人人都能写史”。实践证明,一个人 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对史料进行甄别、分析、比较和运用,以探求历史真相。当下,一些参与历史书写的 人缺乏相应的能力,导致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混乱与无序,这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尤其需要注 意的是,历史知识从来都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因此,书写历史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如何保证公众史学正确解 释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深入揭示历史本质,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历史 研究者参与到史学大众化中来,帮助公众提升历史理性和史学修养。但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专业历史研究者 将获得学术共同体的内部认同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追求,对于史学大众化缺乏热情。

(摘编自李娜《推动我国公众史学健康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众史学重新构建了史学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强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B.美国公共史学原初发展动力来自专业人员,而我国公众史学发展动力缘于民间史学实践。
C.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科价值遭到人们的怀疑,使得公众远离史学的研究成果。
D.“人人都可写史”,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写史”,是公众史学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了公众史学的特点,并从公众史学兴起的缘起、挑战两个方面介绍公众史学的发展。
B.文章通过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对比,介绍了我国公众史学的兴起原因,并从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学科基 础三个方面具体说明。
C.作者认为以民众为参与主体的史学形态的繁荣形成了史学新态势,这使公众史学面临新的挑战。
D.文章先介绍公众史学面临的挑战,由现实难题进一步深入到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平台的无限扩张、信息对流互动等特性,使得历史知识生产与传播模式被单一主体主导的状况发生了变化。
B.随着社会转型,史学将更加关注现实,其社会功能将更突出地发挥出来,公众史学必将替代传统史学。
C.公众史学要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生产和传播历史知识应具备正确的历史观,这是非常重要的。
D.公众史学发展强劲,但也要面对公众史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专业历史研究者走出书斋,帮助公众提高史学修养。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犬之死

[英国]弗吉尼亚•伍尔夫

那是个炎热的下午,坐在街角的那个上了年纪的女乞丐已经在她的西瓜上睡着了。阳光似乎在空气中嗡嗡作响,衰老的猎狗弗拉希靠街上阴凉的一边,顺着它所熟悉的道路,跨着碎步向市场的方向跑去。整个市场阳光耀眼,到处都是凉篷、小摊和色彩艳丽的遮阳伞。女贩们坐在水果筐旁,鸽子拍打着翅膀,钟声在响个不停,马鞭声辞啪作响。佛罗伦萨的各色杂种狗在市场里跑来跑去,这儿嗅嗅,那儿叽叽。整个市场就像蜂房一样热闹,又像火炉一样灼人。弗拉希到处寻找阴凉的地方。它跑到它的朋友卡特琳娜身边,躺卧在她那大筐子的阴影里。一个装着红黄两色鲜花的褐色水罐在边上投下了一道影子,它的头顶上是一座右手伸向前方的雕像,雕像的影子投下来,加深了这一片阴影,使它成了紫色D弗拉希躺在阴影里,观望着小狗们嬉戏玩耍。它们叫着、咬着,伸懒腰打滚,尽情地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它们互相追逐,跑来跑去,兜着圈子,就像它曾经追逐胡同里的那条西班尼尔狗一样。

有那么一阵,弗拉希的思绪又回到了雷丁。它想起了帕先生的西班尼尔狗,想起了它的第一个恋人,想起了它青春的狂热和天真。是呵,它有过自己春风得意的日子,它并不妒嫉它们。它已经充分地享受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快乐,现在已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女贩伸手到它身背后搔了搔。弗拉希过去经常偷吃她的葡萄,或干些别的坏事,为此它没少挨她的巴掌。可现在弗拉希老了,她也已不年轻,弗拉希替她看西瓜,她就替它搔耳朵;现在她在织毛衣,弗拉希则在打瞌睡。剖开的大西瓜露出粉红色的瓜瓤,引得苍蝇嗡嗡地围着西瓜直打转儿。

阳光透过百合花的叶缝,透过那些五颜六色的阳伞惬意地照射下来。大理石雕像减弱了阳光的热度,使它变得像香槟酒一样凉爽、清新。弗拉希躺在那儿,任凭阳光穿过它那稀疏的毛发,直晒在它裸露的皮肢上。市场里的人们一直在叽叽喳喳地讨价还价。买东西的女人不断地走过它的身边,又不时地停下来,用手指摸摸那些蔬菜和水果。集市上永远响着嘈杂的声音,弗拉希很喜欢听这种声音。过了一阵,它在百合花的阴影下面昏昏沉沉地睡着了,沉入了睡梦中。没多长时间,它的脚突然一阵痉挛——是否它梦到了自己正在西班牙追逐野兔:它正顺着被晒得灼热的山坡往上疾跑,身旁一群皮肤黝黑的人正叫着:“兔子!兔子!”同时,野兔则正从灌木丛中窜逃出来?可再过了一会儿,睡梦中的弗拉希又快又轻地吠叫起来,接连叫了许多声——或许是它听见了老主人正在雷丁催促着它这条灵犬前去追猎吧?又过了一阵,它的尾巴局促不安地摇晃起来——莫非是它梦见了老特福德小姐站在萝卜地中愤愤地挥动着雨伞,而自己则正溜回到她的身边,听着她呵斥:“坏狗!坏狗!”而后,它打起呼噜来,陷入了幸福的晚年才会有的那种深沉的酣睡之中。突然,它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抽搐起来,使得它猛然惊醒过来。它觉得自己似乎在什么险恶之境中——莫非又落入了怀特教堂的那群恶棍之手?莫非刀子又架到了它的喉咙上?

不管它做了什么梦,总之它恐怖地从梦中惊醒了,撒腿便跑,仿佛它正从死里逃生,要去寻找一个藏身之所。女贩们见此状况,全都哈哈大笑,向它扔着烂葡萄,呼唤它回去。但它丝毫不理睬她们。它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大车的轮子几乎压着它,使得站着的赶车人连声咒骂,举起鞭子向它抽来。它飞跑过一群光着半截身子的孩子身边,那些孩子一边向它投掷鹤卵石,一边高叫:“它疯了!它疯了!”母亲们赶紧跑到门口,把他们拉了回去。弗拉希真的疯了吗?是太阳晒昏了它的头,抑或是它又听到了维纳斯的猎号,还是某个美国的促战精灵、某个隐匿在桌腿中的精灵终于又俘获了它?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它笔直地往前疾跑着,从一条街跑到另一条街,一直跑到自己家的大门。它径直跑上楼梯,又径直地冲进起居室。

布朗宁夫人正躺在沙发上看书,它冲进去时,吓了她一跳。她抬头看了一眼。哦,原来并非什么精灵,只不过是弗拉希。她微笑起来,它跳上沙发,把自己的脸凑到她的脸旁,她已经开始衰老,弗拉希也一样。她俯身瞧瞧弗拉希,真怪,她那宽大的嘴,大大的眼睛,浓密的鬈发,使她的脸仍然与弗拉希古怪地相像。他们各不相同,却似乎又出自同一个模型。他们或许已互为补充,唤醒了对方身体里沉睡的东西。但她是一个人,而它却是一条狗。布朗宁夫人继续看她的书,过了一会,她又看看弗拉希,可是弗拉希却没有抬头看她,它身上发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变化。“弗拉希”,她叫道,但弗拉希一声不吭。它曾经是生命之物,可现在生机已离它而去了。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描写了一只名叫弗拉希的猎狗死亡的过程,其间充满色彩、声音、气味的印象构成了狗记忆的点点滴滴,与市场里的热闹与嘈杂相照应。
B.文章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了爱犬以人的情感,猎犬弗拉希有爱情的狂热、青春的飞扬,有追猎与打斗,也有希望和懊恼,最后它发疯似的奔跑,回归它栖息的居所死去。
C.文章开头部分描写了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个嘈杂的集市的场景,生命的声色光影流转不休,众生相伴, 热闹不巳,此场景反衬了爱犬弗拉希的衰老。
D.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比较全面地描绘了猎犬弗拉希的死。事实上,文章中是有“我”的, “我”是隐藏在镜头后面的旁观者,叙述是“我”视线的流动。
【小题2】文章最后一段耐人寻味,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思考,以此探索文章的思想内涵。
【小题3】文章对猎狗死的过程的描述运用了蒙太奇(镜头剪接)的手法,结合文本,说说这种手法是如何使用的。

5.情景默写(共1题)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面对高峻山峰,行人惶恐、惊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常用来表现某些人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用反问句表明自己无论遭遇怎么样的困境,依然坚守自己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精神,也会给高三学子以激励。

6.材料作文(共1题)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是一段经历的结束,还是一段征程的开始,都对我们产生着影响。我们可以缅怀,也可以忘却; 可以铭记,也可以憧憬;可以反思,也可以歌颂。当我们十八岁绚烂多彩的青春与祖国七十年波澜壮阔的 历史相遇时,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7.语言表达(共2题)

9.
下面是中国首届博雅诗歌朗读节活动公告,其中有词语使用不当之处,请找出五处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 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保护和传承吟诵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同时提高广大青少年学习诗歌的能力。发起大型文化传承 活动——“中国首届博雅诗歌朗读节”,活动将艾特42位文坛名流艺界硬核雅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 诵古今中外之诗篇,观赏心悦目之歌舞,瞧书画即兴之创作,效曲水流觞之古趣,领导大众发现语言之 美,领略经典之妙,传习雅言之道,培育君子之风。
10.
阅读下面以“约会”为题的漫画,请描述漫画的内容并阐明寓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