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9236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6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近年接出的众多电视剧中,露骨的广告植入令人    。电商平台、美容护肤、饮品……众多    的品牌被简单粗暴地植入剧中,    地进入台词、剧情,甚至由于演员之口详细阐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显得突兀而又别扭。

隐蔽性是植入式广告最大的特点,道具、台词、角色、情节等等,都可以成为载体,唯一不同的是,植入得巧妙还是生硬。巧妙的,观众虽然    ,但还不会影响情节,高明之作还会博人一笑;生硬的、特别过分的,自然引起观众的反感。从某种意义上说,(  ),而决定植入式广告优劣的则是出品方的专业程度。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不暇接 深入人心 冠冕堂皇 心知肚明
B.应接不暇 耳熟能详 冠冕堂皇 心照不宣
C.目不暇接 耳熟能详 堂而皇之 心知肚明
D.应接不暇 深入人心 堂而皇之 心照不宣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说明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B.经由演员之口详细介绍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C.由于演员之口详细讲述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D.经过演员之口详细解说其功能,不断地打断情节进展
【小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忍耐监管着植入式广告
B.植入式广告在最大程度上被观众忍耐监管
C.监管着植入式广告的就是观众的最大忍耐程度
D.对植入式广告的最大监管就是观众的忍耐程度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庙社:宗庙、社稷。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到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庙社”“和銮”为借代,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C.此诗从诗人衰病远谪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收结,跌宕起伏,首尾呼应。
D.尾联用典,追怀古人,以古人自期自许,欲效仿诸葛亮率兵北伐亲征统一国家。
【小题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相对主义是看待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视角之一。文化相对主义是针对文化普遍主义提出的,后者认为欧洲文化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世界文化标准,其他文化只有进化为欧洲文化才会走出野蛮、步入文明。与之相较,文化相对主义放弃从整体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把握,认为每个民族文化都具有其合理性,文化的价值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相对主义反对文化形态间进行优劣比较,强调文化间不可比较的独特性和文化价值的多样性,提倡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相对主义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多元的民族差异及历史演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为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立和对抗“文化殖民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文化逻辑。然而,就文化本身来看,文化相对主义也有其局限。

在文化的产生和延续上,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因其特定的空间性和时间性而有特殊的个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完全适应客观环境的结果。一方面,这种观念忽略了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人的自我实现是文化产生的动力,也是文化的归宿。人在对自然的理性超越中,采取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在改变环境的同时塑造了人自身,从而产生了文化。作为文化主体的人不断冲破各种障碍、超越自我,逐渐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另一方面,文化相对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创造性和自我超越性品格。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当下的行为方式。同时,作为有目的性的文化创造,文化还具有引领未来的超越性。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征,就故步自封、放弃文化创造的能动性和超越性,否则文化相对主义就会成为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障碍。

从文化的评价来看,文化相对主义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存在,文化价值评判的标准在于其自身,而且这种价值标准只对一种民族有效,对其他民族就失去了意义。这种价值自足的主张不但为某些文化中违反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现象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也为纵容自身文化糟粕的行为提供了借口。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因此,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即是评价一种文化价值高低的标准。从人类社会更替的现实来看,诸种封建社会文化之间可能并无价值高低的差别,但若同奴隶社会文化比较,封建社会因其对人的束缚更少,故而其文化价值更高。文化价值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区分优劣,更重要的是它基于文化创造的超越性可作为一种导向和文化进步的推动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马彦超《文化相对主义的限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普遍主义以欧洲文化为标准,认为其他文化只要进化为欧洲文化,就能步入文明。
B.文化相对主义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促进了文化的产生,同时也是文化最终的归宿。
C.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目的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同时它也具备时间性和空间性。
D.文化价值的评价是为了引导和推动文化的进步,而不是对文化进行优劣高低的区分。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段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的区别。
B.文章在论证文化的产生动力及延续原因的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C.文章在批驳文化相对主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论证了文化价值评价应持的标准及目的。
D.文章既肯定了文化相对主义的重要价值,又着重论证了它的多种局限,具有辩证意味。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相对主义有利于后发达地区增强文化自信,但它不应该是后发达地区对待自身文化的唯一视角。
B.要想客观认识文化的产生,就要关注文化创造主体的能动性,理清人的自我实现与文化间的关系。
C.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所以能对人们当下的行为方式起到决定作用。
D.人的解放与发展程度决定了文化的价值,可见文化价值较低的社会,人所受的束缚与压抑会更多。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4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孛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被软着陆,首次月倍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4号成为与嫦娥3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概括起来两者有五大不同。

科学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均要在月球背面完成,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

工程目标方面。嫦娥四号任务锁定两个国际首次: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有效载荷方面。嫦娥四号将降落月球背面,其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4台有效载荷和1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并将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方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说,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这里着陆区面积比嫦娥三号的虹湾地区小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方面。嫦娥四号与地球“飞鸽传书”的通信任务由“鹊桥”中继卫星承担,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保障嫦娥四号与地球通信联络。

(摘编自《航天专家: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五大不同》,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内搭载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齐、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均放置于密封的生普试验栽荷罐内。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传回的照片显示,棉花成功发芽。截至试验结束前,未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它生物生长状况。

生物科普试验襄备罐由特殊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直径173毫米,高198.3毫米,内部除了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和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物生长状态的相机。

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即加电开机,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近3个月的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下传照片170多幅。

(摘编自《嫦娥四号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中的棉花种子发芽》,北晚新视觉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网站展望称,2019年1月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它们将开创人类探月历史上的两个“第一”。报道称,1月初,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冯·卡门撞击坑软着陆并展开巡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与月球背面“亲密接触”。印度也将展开本国第二次月球探测行动,计划于1月31日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史上首次造访月球南极”。美国《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网站则透露,包括德国、美国和印度等多国机构冷战期间美苏引领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这类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动一度陷入长期停滞。但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开发月球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推动,各国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拥有氦-3等丰富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且还是载人登陆火星的理想中转站,因此欧洲国家、日本、中国、印度等先后都提出本国的月球探测计划。

(摘编自《2019全球航天充满重量级任务环球网》,2019年1月2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4号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他通过逐鹿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借助于鹊桥中继星传回月背影像图。
B.嫦娥4号生物科普实验在河内搭载的6种生物,截止实验结束时,锄棉花成功发芽,为从传回数据中观测到其他生物生长状况。
C.《福布斯》网站称2019年1月,人类将开创探岳历史上的两个第一第1次着陆月球背面,第1次造访月球南极。
D.古老神秘的月球背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可在嫦娥4号探测器登陆之前,人类从未实现月被着陆和雨乐贝的中继通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四号携带8台有效载荷为其精准着陆于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并传回月背影图像提供了保障。
B.通过地月L2中继星地面控制中心开启实验指令,6种生物结束休眠,正式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
C.以政治为目的的第1次探月高潮长期停滞后,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各国又形成了以科研为目的的探月高潮。
D.随着探月的不断深入,人类将会获取更多的矿产资源,载人登陆火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小题3】嫦娥4号登月成功对中国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说明。

4.情景默写(共1题)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虽不受人间毁誉牵制,看淡世间荣辱,但“_______”;列子驾风行走,虽然免于步行,却“_______”。二人都未达到逍遥之境。
(2)《诗经·氓》通过桑叶枯黄衰败的景象,引出女子婚后在物质和感情上的双重不幸:自从嫁到你家后,“_______”;女子并没有什么过错,却“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载,滕子京降职任巴陵郡太守的第二年,因“_______,_______”,故重修岳阳楼。

5.语言表达(共2题)

6.
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兹有我校高三(19)班黄鑫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相当好,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希望该生能得到垂爱。

7.
下面是介绍“中秋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