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4921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8/29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Xiáo) 匀(chèn)  推(chóng) 足(zhù)
B.轩(xiè)  嶙(xún)   空(lòu)   丘(hè)
C.蔷(wēi)  斟(zhuó)  道(suì)   车(zhé)
D.土(nián) 嚣(xuān)  田(chóu)  道(zhà)
2.
下列各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 序幕   自出心栽
B.映衬 雷同   重峦叠嶂
C.防御 暴晒   惟妙惟肖
D.簇拥 行旅   无动于衷
3.
(题文)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
②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 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殿,错综相连,而
A.惟妙惟肖 展示   井井有条
B.惟妙惟肖 显示   井然有序
C.栩栩如生 显示   井井有条
D.栩栩如生 展示   井然有序
4.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C.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D.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5.
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列数字)
B.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举例子)
C.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打比方)
D.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分类别)

2.现代文阅读(共3题)

6.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和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女性与扇子,似乎是一对鸳鸯。“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等诗词,美兮雅兮,脍炙人口。执扇女子的形象,最早被唐寅画入《秋风纨扇图》。之后,闺秀画扇雅致迭出,陆小曼的仕女,顾青瑶的山水,郭娴的金鱼,江亚南的山水,丁慕冰的耄耋,皆为洁净本色。 
⑥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求动息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味。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清幽深邃,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⑦1982年《明清扇面画》六枚扇子邮票,依次为明代沈周《秋林独步图》、唐寅《枯木寒鸦图》、周之冕《竹雀图》、陈洪绶《松下题诗图》、清代恽寿平《菊花图》、王武《梧禽紫薇图》。把六把小小折扇放于一处,秋林美景、枯木寒鸦、竹雀闹春、松下题诗、菊花劲舞、喜鹊叫枝的自然玄妙扑面而来,天籁机趣栩栩如生。
⑧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间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题1】概括第①段说明的内容。
【小题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小题3】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
【小题4】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小题1】下面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崇尚自然,追求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B.假山池沼的配合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游人有身在大自然的感觉。
C.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与整齐划一的道旁树俯仰生姿,交相辉映。
D.花墙,廊子,镜子的巧妙配合,使园林景致生色,层次丰富多样。
【小题2】第③段中哪个句子能体现设计师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小题3】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说说第④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
【小题5】阅读第⑤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8.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赵美娣
①我们现在借书、看书都会想到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各种文献资料并且提供给读者利用的场所。不过,图书馆这个名词是近代才出现的,主要指那些向公众开放的藏书场所。古代收藏图书、文献和档案、典籍的地方被称为“藏书楼”,这些收藏书籍的地方大多不向公众开放,只有藏书者个人或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利用它们。
②古代的藏书分为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书院藏书,对应这四大类别,藏书楼也相应分为官府藏书楼、私家藏书楼、寺观藏书楼和书院藏书楼。其中出现时间最早的是官府藏书楼,私家藏书楼出现的时间就晚多了,是在图书能批量生产后,才具备了私家藏书楼大量产生的条件。寺观藏书楼和书院藏书楼基本上是与寺观和书院同时出现的。
③如今,人们买了房子后通常都要装修,古代的藏书楼也不例外,这些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是非常考究的。
④其中,皇家藏书楼是设在宫廷内府的藏书处,专供皇帝、皇室成员使用,所藏图书为“内书”。中央官府藏书楼是设在宫外的朝廷藏书处,其藏书被称为“外书”。皇室和中央官府藏书具有国家藏书的性质,往往代表或反映某个时代的国家藏书总貌,书楼设施完善,制度健全,职能兼备,建筑也极尽考究。
⑤在书院建筑布局中,藏书楼是整个建筑群中少有的阁楼式建筑,甚至可能是书院中唯一较高大的楼阁。为了彰显其重要性,藏书楼多建在中轴线上,或在讲堂之后的突出位置。寺院的藏经殿一般也会建造在寺院的南北中轴线后端,成为佛寺的主体建筑之一。
⑥私家藏书楼阁大多以藏为主,仅供少数人使用,实行封闭管理,所以在建筑上力求均衡对称,有的组合为庭院式建筑群,院中开凿水池以利防火,并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出一个清幽的阅读环境。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即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二是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如明代著名藏书家祁承邺的藏书楼“谵生堂”,在建造时就考虑到藏书楼是一个与住房、书室不相接连的独立建筑,但为了便于管理,所以要“似离而属,似合而分”。祁承邺将读书处称为“快读斋”,以走廊与藏书处相通,力求宽敞明亮。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
⑦在设计藏书楼时,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必须考虑诸如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特别是藏书楼的防火性能更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历代各类藏书楼都有因火灾而书毁楼亡的惨痛事例。清顺治七年(1650年)初冬的一个夜晚,钱谦益的小女儿与乳母在钱谦益的藏书楼——“绛云楼”上嬉闹,不慎打翻烛火,引燃废纸,酿成大火,造成“楼与书俱尽”的后果。所以,人们在修建各类藏书楼时皆考虑了书楼的防火功能,比如在楼旁修建水池、水塘,有些藏书楼干脆就建在水中小岛上,既防火,又防盗。如义乌虞守愚选址于背山临水之处,又引水为池,筑藏书楼于水池之中,以小舟为渡;楼上,长窗绕环,藏书万卷,可防湿;楼下,明堂宽敞,读书著述于此,可以很好地排除外界干扰。
除了重点考虑防火功能外,一些藏书楼在防潮、防蛀方面也有绝招。如南浔的“嘉业堂藏书楼”,一楼房间皆用烧制的青砖铺地,青砖之下用瓦钵铺垫,瓦钵下面再铺细沙,使得藏书楼的地面比周围高30厘米,既防水,也防潮;藏书楼一楼底层高4~5米,面向天井的库房全部装有落地长窗,通风、采光、隔热效果都很好。嘉业堂内的书籍全部存放于楠木书橱、书箱和书匣中,匣内复衬夹板,十分考究,以达到防蛀的目的。
【小题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在书院建筑布局中,藏书楼是整个建筑群中少有的阁楼式建筑,甚至可能是书院中唯一较高大的楼阁。
【小题2】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第⑦段中,“除了考虑以上因素外”中的“以上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

3.综合性学习(共2题)

9.
修改下列病句。
(1)牛奶中含有大约3%左右的蛋白质,其中超过87%能被人体吸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班级开展了以“说不尽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关于“桥”的故事传说十分丰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写出一句与“桥”有关的诗词和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在交通繁忙的地方建起了人行天桥,可是,不少行人却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对天桥似乎视而不见。针对这个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共1题)

11.
按要求作文。
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
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上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
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