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悬念 择善而从 刮目相看 人生鼎沸 | B.堆砌 盛气凌人 人情世故 若有所失 |
C.徘徊 心血来潮 朝花昔拾 温故知新 | D.消遣 蒙蒙胧胧 索然无味 人迹罕至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绮窗qǐ 乳臭未干chòu | B.谥号 yì 菜畦qí 猝不及防cù |
C.撰文zhuàn 戏谑xuè 煞费苦心shà | D.论语lùn 贬谪zhé 言简意赅gāi |
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小学六年中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
B.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谛。 |
C.我的故乡就是被温家宝总理称誉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名城柳州市。 |
D.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
4.
如表是某班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外部因素的探究方案,将40粒子种子分成A、B、C、D四组,每组10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界条件 组别 | 空气 | 水分 | 温度 |
A组种子 | 充足 | 潮湿 | 适宜 |
B组种子 | 充足 | 潮湿 | 放在冰箱 |
C组种子 | 水淹 | 水淹 | 适宜 |
D组种子 | 充足 | 干燥 | 适宜 |
5.
如表是某班学生对影响种子萌发外部因素的探究方案,将40粒子种子分成A、B、C、D四组,每组10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界条件 组别 | 空气 | 水分 | 温度 |
A组种子 | 充足 | 潮湿 | 适宜 |
B组种子 | 充足 | 潮湿 | 放在冰箱 |
C组种子 | 水淹 | 水淹 | 适宜 |
D组种子 | 充足 | 干燥 | 适宜 |
6.
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对残疾人同学说:“你虽然残废了,但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
B.探望病人时说:“不要紧,得病不一定就会死,好好养病吧!” |
C.对一位戴眼镜的新同学说:“戴眼镜的,把那本书给我递过来。” |
D.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给我们介绍介绍,好吗?”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期_______ (2) 去______ (3)委______ (4)顾______
【小题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的话回答)?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小题4】翻译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期_______ (2) 去______ (3)委______ (4)顾______
【小题2】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用原文的话回答)?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小题4】翻译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去年母亲节,8岁的儿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亲自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儿子自豪地说。“这套裙子多少钱?”妈妈又问。“售货员阿姨说198元,见我没有跟大人一起来,又听说这是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便要了我158元。这不,还有发票呢。”儿子从兜里掏出一张发票交给妈妈,又说:“妈妈,你快试试裙子吧。”
妈妈在儿子的催促中试起了裙子。由于妈妈个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尽管有一百个不满意,但是当着儿子的面又不能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以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毕竟是儿子对母爱真挚的回报啊!爸妈直夸儿子:“好孩子,真懂事!”
下午,爸爸和妈妈根据发票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服装店要求退货。当出示发票说明情况后,服装店老板边办理退货边讲起儿子买裙子的经过:儿子一个人来到服装店,要给妈妈买裙子。老板问:“你妈妈有多高?”儿子说:“妈妈不高不矮。”老板又问:“你妈妈有多胖?”儿子说:“妈妈不胖不瘦。”老板问:“你妈妈是什么肤色?”儿子说:“妈妈不黑!”老板又问:“裙子要哪个价位的?”儿子说:“要最贵的!”说着从书包中掏出一堆零钱,老板和他数了数共213元。于是便推荐了198元这个价位……老板又说:“服装店自开业到现在已5年多了,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给母亲送礼物的孩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按进价卖给他一套。同时怕大人不放心,我还给他出了一张发票……”
妈妈打断了服装店老板的话说:“这裙子我们不退了,谢谢你!”并紧抱儿子给她买的不合体的裙子,红着眼圈走出了服装店,她把它当做礼物永远珍藏起来。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最贵的——这是孩子心中神圣的母爱!
【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25个字)
【小题2】爸爸妈妈退货的原因是什么?试找出文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完美”二字的理解?
【小题4】试找出一处文中侧面衬托儿子孝心的句子。
【小题5】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呢?说说自己的做法。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儿子自豪地说。“这套裙子多少钱?”妈妈又问。“售货员阿姨说198元,见我没有跟大人一起来,又听说这是母亲节送给妈妈的礼物,便要了我158元。这不,还有发票呢。”儿子从兜里掏出一张发票交给妈妈,又说:“妈妈,你快试试裙子吧。”
妈妈在儿子的催促中试起了裙子。由于妈妈个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尽管有一百个不满意,但是当着儿子的面又不能表露出不满的情绪,以免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毕竟是儿子对母爱真挚的回报啊!爸妈直夸儿子:“好孩子,真懂事!”
下午,爸爸和妈妈根据发票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那家服装店要求退货。当出示发票说明情况后,服装店老板边办理退货边讲起儿子买裙子的经过:儿子一个人来到服装店,要给妈妈买裙子。老板问:“你妈妈有多高?”儿子说:“妈妈不高不矮。”老板又问:“你妈妈有多胖?”儿子说:“妈妈不胖不瘦。”老板问:“你妈妈是什么肤色?”儿子说:“妈妈不黑!”老板又问:“裙子要哪个价位的?”儿子说:“要最贵的!”说着从书包中掏出一堆零钱,老板和他数了数共213元。于是便推荐了198元这个价位……老板又说:“服装店自开业到现在已5年多了,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给母亲送礼物的孩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按进价卖给他一套。同时怕大人不放心,我还给他出了一张发票……”
妈妈打断了服装店老板的话说:“这裙子我们不退了,谢谢你!”并紧抱儿子给她买的不合体的裙子,红着眼圈走出了服装店,她把它当做礼物永远珍藏起来。
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最贵的——这是孩子心中神圣的母爱!
【小题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用简要语言概括。(不超过25个字)
【小题2】爸爸妈妈退货的原因是什么?试找出文中的原句回答。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完美”二字的理解?
【小题4】试找出一处文中侧面衬托儿子孝心的句子。
【小题5】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的呢?说说自己的做法。
9.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小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小题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小题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就是编草鞋和过年。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大片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经常望出去,那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父亲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小题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根据文意,父亲的准备除了漫长,还有什么特点?
【小题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小题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语言表达- (共1题)
10.
文学常识填空
(1)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 __________。她在《忆读书》里提到了很多文学名著,其中有:_________著的《聊斋志异》;施耐庵著的《_____________》等。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人名)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人名)
(1)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 __________。她在《忆读书》里提到了很多文学名著,其中有:_________著的《聊斋志异》;施耐庵著的《_____________》等。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人名)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____。(人名)
5.综合性学习- (共1题)
11.
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
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管理员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张军,你应该怎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文- (共1题)
12.
阅读下面文学,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要有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500字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要有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500字
7.其他-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