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9192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1

1.选择题(共3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②从中国书法史来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③美国可能会在顿巴斯地区引发新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并让已处于低谷的俄美关系雪上加霜
④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现在各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一不小心,你就可能既损失金钱又浪费时间。
⑤如今,电子支付手段日益多样化,电子支付已渐成主流,在不远的将来,纸币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⑥我们能够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与时俱进的能力建设和本领升级。
A.①③⑥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⑤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
B.今年艺考政策进一步收紧,部分学校不仅被取消“校考招生”资格,而且一些高校削减招生数量,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C.在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质量的同时,这个省持续发挥着全国粮食安全稳压器的作用,粮食总产连续7年全国第一,连续8年达到1000亿斤之多。
D.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非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这次考得不错,因此作为同学,我殷切期望那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B.我在电话里和小明进行了磋商,相约星期六下午一起去看电影《战狼2》,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C.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张老师做寿,张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
D.为了庆贺我们喜得贵子,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来喝满月酒,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宋代进士出身,在朝廷做官,南渡后,颠沛流离,饱经丧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以“忆昔”领起,词人巧妙地把笔墨集中在“午桥”这个典型环境和“夜饮”这个典型事件上,构思功力非凡。
B.“长沟”二句写欢宴的环境:小沟细水长流,银月明辉,杏花疏影,静默无声。
C.“吹笛”一句转化巧妙,从静到动,从视觉到听觉,极写旧游之盛。
D.收尾两句写古往今来,多少兴衰之事尽付三更渔唱,超脱中暗含无限悲凉。
E. 本词上下两片一亮一暗,对比鲜明,情景交融,是婉约词中难得的杰作。
【小题2】这首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意绪是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B.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C.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宜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D.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官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指儿童时期。髫,指孩子下垂的头发;龀,指小孩换牙。
B.迁,和“拔”“擢”等在古代全都指升官,而“左迁”则指贬官。
C.崩,指天子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
D.谥,即谥号,帝王、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据其生平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叔略在孩童时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任相州刺史时,教化了当地的百姓,使民风变得纯朴,政绩列当时第一,受到朝廷的嘉奖和百姓的赞扬。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人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2)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

文化如何助力中国梦

马建辉

人们常说“诗必盛唐”,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正是唐诗的大豪迈、大气度、大光焰、大悲悯形成了盛唐精神。盛唐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振兴,而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对于这次振兴,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精神性、灵魂性力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顽强生命力及其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对优秀文化产品,特别是文艺作品作为推进民族复兴强大动力的有力肯定,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文艺创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优秀文艺作品以其动之以情、劝之以美的特性,“入人也深”“化人也速”,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形成民族、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善意的外部助力,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之相匹配。其道理就在于如果只着眼发展经济,文化上的建设跟不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失去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人的品德养成而言,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与之相伴的私欲膨胀是有毒的,而作为一种精神救赎的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有一个时期,人们讲道德滑坡,为什么道德会滑坡呢?就是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没跟上,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失灵了。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就是德的建设。文化建设作为德的建设,其主要价值就是在经济成长的进程中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修复人们破碎的道德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我们的民族能够树立起一种理性精神和崇高品质,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无论其物质生产如何发达,物质积累如何丰富,它都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衡量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不仅有经济上的指标,更有文化上、精神上的指标。当然,提升民族境界是一个艰难的道德爬坡的过程,不是只搞几项文化工程就可以实现的。一个民族的道德境界,是这一民族成员的道德境界的集中体现。因此,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在民族境界的塑造和提升上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与民族成员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民族成员在实践中能够体验它、感知它、领悟它。而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生动、细腻反映的文艺作品,在这方面显然具有着更为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通过这样的文艺作品,民族成员就会为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所吸引,疏瀹五脏,澡雪精神(出自《文心雕龙》,“疏瀹”意为引导使畅通。“澡雪”意为洗涤使清洁。),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进入到一种较高的道德境界。随着这样的文艺作品、文化产品的繁荣发展,民族成员就会得到普遍的精神滋养,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

(选自201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诗为核心的盛唐文化在盛唐时期的民族振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表现和摹写,更是一种深度参与创造的力量。
B.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内核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对于民族进步的强大推助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是见证者。
C.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期待和要求文艺作品能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D.优秀文艺作品能使民族复兴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因为它既可以动员、鼓舞本国人民,又可以打动、感染和悦服国外读者和观众,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经济的繁荣发展与文化的繁荣发展不相匹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就会导致物欲的非理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没有节制的物化扩张和私欲膨胀对于人的品德养成是有毒的,而文化建设则是其解毒剂,因为文化建设具有精神救赎的意义。
C.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德的建设,道德会滑坡的原因在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物质欲望的管控节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
D.作为德的建设,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在于抑制泛滥的物欲,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树立起民族的崇高品质。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精神比经济、物质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伟大的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它必然崇尚真善美,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
B.优秀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入人也深”“化人也速”, 能够动之以情,劝之以美。如《边城》中洋溢的人性之美。
C.文艺作品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核心价值观的蕴涵和魅力吸引着民族成员,使其获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洗礼。
D.文化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民族的道德境界也会随之得以不断提升,从而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的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
(摘编自《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
材料二:

2012-2016年全国人口总数及增速
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全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为负值。
(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人口总数统计及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析》)
材料三:
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是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结合。在一个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正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小。在一个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社会里,人口年龄结构则趋向倒金字塔形,老龄人口占比较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率在多数年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随后,出生率开始快速下降,20世纪80年代后进一步下滑,到2000年之后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死亡率比出生率下降得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就下降到千分之七左右。最近十年死亡率略有上升,主要原因是老年人比重越来越大,而老年人是死亡率较高的群体,因此会带动整体死亡率上升。
(摘编自王非、赵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后果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根本上受益于自身有利的人口结构,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人口红利窗口正好重叠,而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减速与人口红利窗口的关闭密切相关。1985-200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为1.58%,2008—2015年下降到0.61%,根据年龄移算,2016-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到-0.4%。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例如,1985-2007年中国劳动参与率增长幅度为—0.07%,2008—2015年为—0.24%,未来5年估计为—0.50%。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由1985-2007年的1.5%,下降到2008-2015年的0.36%,2016-2020年估计为—0.9%。
(摘编自张雯鑫《2016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将为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十三五”期间出生人口增多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密切相关,这种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
B.由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每年的出生人数均超出了当年的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在5‰左右。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2016这五年间,年度总人口数的增幅与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增幅是完全相同的。
D.中国人口的出生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同时出现,而最近十年死亡率的上升,与老年人比重大有关。
E.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口结构合理,由此带来中国工业规模增大,经济高速增长,这种态势直持续了30多年。
【小题3】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原因。

5.情景默写(共1题)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述曹操当年伐吴的军威之盛时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真是一代豪杰呀,接下来作者却感叹道:“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在《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句写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图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作文(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②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
③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
④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
面对各种说法,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语言表达(共2题)

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究竟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还是“饭后马上遛,阑尾要割走”?科学表明,②___。饭后剧烈运动可能加重内脏重力牵拉,内脏牵拉会引发胃部疼痛;③______,胃肠扭动是一件危险的事。此外,饭前运动其实也不宜剧烈。
1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精准扶贫,首先是物质上的扶贫,因为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拥抱生活的热情,而有了生活的热情,他们必将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子”。
①不是物质上脱贫了就能使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